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含有竹子的詩

含有竹子的詩

含有竹子的詩如下: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作者]蘇軾[朝代]宋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壹日涼。

竹石[作者]鄭燮[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滿江紅·詠竹[作者]陸容[朝代]明

不種閑花,池亭畔、幾竿修竹。相映帶、壹泓流水,森寒潔綠。風動仙人鳴佩遂,雨余凈女添膏沐。未成林,難望鳳來棲,聊醫俗。

擴展資料

竹子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竹子在中國文化中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它代表著堅韌不拔、忍辱負重、清廉守正和品格高尚的品質。竹子的形象常被用來比喻君子風範、道德高尚以及藝術家的氣質。

古代詩人筆下的竹子風景

許多古代詩人都以竹子為題材創作了膾炙人口的詩句,他們通過描繪竹子的形態、姿態和特點,展現了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懷。

詩人劉禹錫的《竹石》中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抒發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強的品質。

詩人楊萬裏的《竹石》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以竹子和山石相互映襯,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竹子在詩歌中的其他形象比喻

竹子在詩歌中還常被用來進行其他形象的比喻,如:比喻清雅高潔:詩人楊萬裏的《竹石圖》中寫道:“臘後嚴寒猶更長,短長籬落十分香。風過竹聲無賴亂,歲計江南染翠陽。”用竹子形象比喻了詩人自身的清雅高潔。

比喻友情深厚:唐代詩人耿湋的《送竹使君》中寫道:“東風吹客情滿懷,遠送竹枝待幾回。兄弟頤指山林約,往還還系故鄉臺。”詩人通過送竹枝表達了對友情的真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