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人總是有缺點的,但只要不斷改正缺點總會進步的詩句

人總是有缺點的,但只要不斷改正缺點總會進步的詩句

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 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白話譯文:壹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2、《誡子吟》宋 邵雍

善惡無佗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

改圖不害為君子,迷復終歸作小人。

良藥有功方利病,白圭無玷始稱珍。

欲成令器須追琢,過失如何不就新。

白話譯文:

善惡沒有其他奧妙而在於是不是存在於言行中,

是小人還是君子就在這件事上區分。

改變錯誤的計劃,不為害別人的是君子,

迷失不改過,到頭來只能作小人。

良好的藥有效才利於病人,

像玉壹樣的清白之身不被玷汙才能稱作珍寶。

想要成為優秀的人才必須追求雕琢,

犯了過失為什麽不去改過自新呢。

擴展資料:

關於人總是有缺點的,但只要不斷改正缺點總會進步的典故:

1、孔子認錯

壹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貢和顏淵到海州遊覽。登山時孔子感到又熱又渴,他讓顏淵下山去舀海水來喝。顏淵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聽得身後有人在笑,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回頭壹看,是個漁家孩子,於是就問他笑什麽。

那個孩子說:“海水又鹹,又澀,不能喝。”說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遞給了孔子。 後下雨,孔子不由得詩興大發,吟出了兩句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孔子的三個弟子都齊聲贊揚孔子的詩做得好,那孩子卻持反對態度,他對孔子說:“千層浪、萬點坑,妳有沒有數過?”孔子心服口服地對孩子的反詰表示贊同。 孔子在當時已是名揚天下的賢人,但是,在壹個孩子面前,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並勇於承認。

2、晏子改過

晏子到晉國的時候,看見壹個穿得非常破爛的人在路旁休息,晏子從外表感覺他像壹位很有才華的人,於是派人前去問道:“先生是幹什麽的?”對方回答道:“我是越石父。”晏子聽說是越石父,就問他:“為什麽搞到這個地步?”

越石父說:“我在中牟給別人當仆人。”晏子問:“妳為什麽要給人當仆人?”越石父說:“還不是為了度過困境!”晏子又問:“妳當仆人有幾年了?”越石父說:“大概有三年了!”晏子接著問道:“可以贖身嗎?”

越石父說:“可以。”晏子立即把壹匹駕車的良馬解下來,贖回越石父,並把他帶到齊國。

晏子回家的時候,對越石父連個招呼也沒打,就走了。越石父非常生氣,要求與晏子斷絕來往。晏子派人去告訴他說:“我並沒有與先生交往,妳當奴仆時我看妳可憐,所以才把妳贖回來,妳應該知足才對,先生為什麽如此絕情呢?”

越石父說:“有句話說,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為人奴仆三年,沒有人能了解我。當您把我贖回來的時候,我以為遇到知己了。上車的時候,您不打招呼,我想您大概是忘記了。

現在回到齊國,您又不辭而別,這和雇我當仆人的有何區別呢?我還不如繼續去當我的仆人!

晏子聽到越石父的這番話後,趕快去見他,說:“前兩天只見到先生的相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才氣!有句話說,君子不會因小誤會而絕情,您給我壹個改過的機會吧!”於是晏子馬上設宴,以尊貴的朋友之禮招待他。越石父說:“您這樣做,我反而愧不敢當。”

百度百科——《誡子吟》

百度百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