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在我國都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它對我國字體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麽,關於硬筆楷書的作品,妳欣賞過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詩硬筆楷書書法作品。
硬筆楷書的作品圖片欣賞
古詩硬筆楷書書法作品1
古詩硬筆楷書書法作品2
古詩硬筆楷書書法作品3
古詩硬筆楷書書法作品4
古詩硬筆楷書書法作品5
楷書的簡介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壹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 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 、"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比劃,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 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壹直沿用至今。[1]
楷書有模楷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都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壹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這些概念不弄清楚,勢必至於把各方面的其他問題也永遠混淆不清,壹無是處了。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為流行的壹種書體。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壹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小篆是秦統壹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範統壹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範化書體。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壹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壹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辟廣闊的天地。
於是在漢代千姿百態的隸書園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書書法藝術。遵循其規律,將中國楷書的發展史分為四個時期:即楷書的萌芽期?兩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期?宋、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