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夜叉的詩句

關於夜叉的詩句

1. 描寫夜叉神的詩句

1. 梵語的譯音。佛經中壹種形象醜惡的鬼,勇健暴惡,能食人,後受佛之教化而成為護法之神,列為天龍八部眾之壹。《維摩詰經·佛國品》:“並餘大威力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悉來會坐。” 鳩摩羅什 註:“﹝夜叉﹞有三種:壹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紅樓夢》第五回:“只聽迷津內響如雷聲,有許多夜叉海鬼,將 寶玉 拖將下去。”《中國民間故事選·孟姜女的故事》:“四海龍王就真著了急,天天水晶宮搖搖晃晃,滿宮廷亂響,趕緊派了巡海夜叉去探聽。” 2. 比喻醜惡兇恨的人。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嘗逢餓夜叉,百姓不可活。”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壹》:“ 建中靖國 元年,侍禦史 陳次升 言章,以 蔡元度 為笑面夜叉。”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五:“他知道娶來壹位母夜叉,可是這個夜叉會作飯,會收拾屋子,會罵他也會幫助他,教他怎樣也不是味兒!” 編輯本段相關含義

阿修羅—夜叉

●佛教天龍八部神眾之壹。與羅剎同為毗沙門天王的的眷屬。他們住於地上或空中,性格兇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貧父富,所以生下來就具有雙重性格,既吃人也護法,是佛教的護法神。 ●夜叉鬼,陰間獨有的鬼怪生物,是民間傳說裏陰間的鬼差,全身皆黑,有些畫裏的夜叉的頭部如駝峰狀,無發,手持鐵叉,面猙獰可怖。 ●比喻醜惡兇暴的人。 ●夜叉,半神,夜叉與羅剎同時從生主補羅私底耶或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他們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 ●war3的RPG“DOTA”裏的壹件敏捷系武器 ●夜叉:神造的陰間物種,有接近神的體格,接近鬼的模樣,卻沒有被賦予獨立精神和自由意誌,生活在壹個被遺忘的世界,但具有極高的天賦和極大的潛力,可以吞噬或者和以上各物種結合成為新的強大物種,不可預測。(《夜叉傳》[1]對中國神話體系的再構造) 編輯本段佛教裏的夜叉 “夜叉”最早來源於古印度神話,在其中是指類半神,財神俱毗羅的侍從,守護其在吉羅娑山的園林和山中的財富。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為生主補羅底耶所生,或生於大梵天的腳掌,雙方通常相互敵對。佛教所說,“夜叉”為北天王毗沙門的眷屬,為天龍八部眾之壹。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夜叉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註》:“[夜叉]有三種,壹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 編輯本段夜叉八大將 毗沙門天王管領夜叉八大將以護眾生界。《大日經疏》五曰:‘次於北門當置毗沙門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將:壹名摩尼跋陀羅,譯曰寶賢。二名布嚕那跋陀羅,譯曰滿賢。三名半枳迦,舊曰散支。四名沙多祁裏。五名醯摩嚩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毗灑迦。七名阿咤嚩迦。八名半遮羅。’ 編輯本段越挨罵越漂亮的夜叉 夜叉是八部眾的第三類,與羅剎同為毗沙門天王的的眷屬。他們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屬於鬼類。

夜叉

有壹天,佛陀講了這樣壹件事。說,往昔,有壹個夜叉,形狀長得很矮小,身上的顏色特別難看,臉長得又黑又醜。這壹天,這個夜叉心血來潮,跑到了帝釋的寶座上。帝釋,原是摩伽陀國的婆羅門,由於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成為三十三天的天主。所以他非常有福德威勢,自然身相美麗端莊,天人尊敬。因此,這個夜叉突然跑到帝釋的寶座上洋洋自得,三十三天的諸多天眾看了,當然便很討厭他。所以大家先是冷言惡語地勸夜叉下來,最後越說嗔恨心越大,用種種方法毀罵這個夜叉。 說來也怪,正在這個時候,大家發現這個夜叉越挨罵,他的惡相越減少,而善相卻越來越增加,個子越來越高,顏色越來越鮮麗。這可真是壹件令人費解的事。於是諸天便來到帝釋面前,把這個情況匯報了壹下。帝釋聽了,便來到寶座前,很謙虛地對這個夜叉說:“大仙啊,我是帝釋!”於是自稱了三遍,那個夜叉便漸漸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帝釋對眾人說:“從今以後,不要生嗔恨心。如果遇到惡人面對自己時,也不要生嗔恨心。” 佛陀非常贊嘆帝釋,並鼓勵弟子們向帝釋學習,要制服自己的嗔恨心。

2. 關於阿鼻地獄古文句子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

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

次有千百,亦無量苦。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

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

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只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持香華,來供養佛。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

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只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壹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

非但佛身,獨現其前。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

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

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復壹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壹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壹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盤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壹毛壹渧,壹沙壹塵,或毫發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雲何?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復如是,非但地獄罪報壹等。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汙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壹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壹念不得。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雲何名為無間地獄?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壹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號亦別。

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余裏,其城純鐵,高壹萬裏,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

獨有壹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裏,獄墻高壹千裏,悉是鐵圍,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墻之上,東西而走。

獄中有床,遍滿萬裏。壹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

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復銅爪,拖拽罪人。

復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復有鐵鷹啖罪人目。

復有鐵蛇絞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銼斬,烊。

3. 關於爺爺的詩句

1、《沁園春·記得爺爺》

年代: 宋 作者: 陳彥章妻

記得爺爺,說與奴奴,陳郎俊哉。笑世人無眼,老夫得法,官人易聘,國土難媒。印信乘龍,夤綠葉鳳,選似揚鞭選得來。果然是,西雍人物,京樣官坯。

鄭郎上馬三杯。莫把離愁惱別懷。那孤燈只硯,郎君珍重,離愁別恨,奴自推排。白發夫妻,青衫事業,兩句微吟當折梅。彥章去,早歸則個,免待相催。

2、《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七》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兩淮戰鼓不停撾,萬騎精兵賽夜叉。

破陣焚舟彈指頃,漢人猶悮夏爺爺。

3、《頌古十壹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普濟

壹片爺爺古化基,又逢寒食拜標時。

滿前骨肉俱承蔭,壹個無聊乞養兒。

4、《瓢泉》

年代: 宋 作者: 釋紹曇

當陽剖破劫壺來,見徹根源眼有沙。

臨際爺爺得壹杓,葛藤浸爛又萌芽。

5、《湖州歌九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兩淮戰鼓不停撾,萬騎精兵賽夜叉。

破陣焚舟彈指頃,漢人猶悮夏爺爺。

4. 有關碟的詩詞有多少

謝銀工唐 作者: 薛昭緯碟氈根數十皴,盤中猶更有紅鱗。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當初學冶銀。七年元日對酒五首白居易慶吊經過懶,逢迎拜跪遲。

不因時節日,豈覺此身羸?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三杯藍尾酒,壹碟膠牙餳。

除卻崔常侍,無人***我爭。今朝吳與洛,相憶壹欣然。

夢得君知否,俱過本命年。[余與蘇州劉郎中同壬子歲,今年六十二。

]同歲崔何在,同年杜又無。[余與吏部崔相公甲子同歲,與循州杜相公及第同年。

秋冬二人俱逝。]應無藏避處,只有且歡娛。

滿江紅辛棄疾點火櫻桃,照壹架、荼シ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

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

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碟不傳千裏夢,子規叫斷三更月。

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詩拾得諸佛留藏經,只為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個個心構架。造業大如山,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日夜懷奸詐。嗟見世間人,個個愛吃肉。

碗碟不曾幹,長時道不足。昨日設個齋,今朝宰六畜。

都緣業使牽,非幹情所欲。壹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獄。

閻羅使來追,合家盡啼哭。爐子邊向火,鑊子裏澡浴。

更得出頭時,換卻汝衣服。出家要清閑,清閑即為貴。

如何塵外人,卻入塵埃裏。壹向迷本心,終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況復不遂者,虛用平生誌。

可憐無事人,未能笑得爾。養兒與娶妻,養女求媒娉。

重重皆是業,更殺眾生命。聚集會親情,總來看盤饤。

目下雖稱心,罪簿先註定。得此分段身,可笑好形質。

面貌似銀盤,心中黑如漆。烹豬又宰羊,誇道甜如蜜。

死後受波咤,更莫稱冤屈。佛哀三界子,總是親男女。

恐沈黑暗坑,示儀垂化度。盡登無上道,俱證菩提路。

教汝癡眾生,慧心勤覺悟。佛舍尊榮樂,為湣諸癡子。

早願悟無生,辦集無上事。後來出家者,多緣無業次。

不能得衣食,頭鉆入於寺。嗟見世間人,永劫在迷津。

不省這個意,修行徒苦辛。我詩也是詩,有人喚作偈。

詩偈總壹般,讀時須子細。緩緩細披尋,不得生容易。

依此學修行,大有可笑事。有偈有千萬,卒急述應難。

若要相知者,但入天臺山。巖中深處坐,說理及談玄。

***我不相見,對面似千山。世間億萬人,面孔不相似。

借問何因緣,致令遣如此。各執壹般見,互說非兼是。

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男女為婚嫁,俗務是常儀。

自量其事力,何用廣張施。取債誇人我,論情入骨癡。

殺他雞犬命,身死墮阿鼻。世上壹種人,出性常多事。

終日傍街衢,不離諸酒肆。為他作保見,替他說道理。

壹朝有乖張,過咎全歸妳。我勸出家輩,須知教法深。

專心求出離,輒莫染貪淫。大有俗中士,知非不愛金。

故知君子誌,任運聽浮沈。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

凡愚豈見知,豐幹卻相識。見時不可見,覓時何處覓。

借問有何緣,卻道無為力。從來是拾得,不是偶然稱。

別無親眷屬,寒山是我兄。兩人心相似,誰能徇俗情。

若問年多少,黃河幾度清。若解捉老鼠,不在五白貓。

若能悟理性,那由錦繡包。真珠入席袋,佛性止蓬茅。

壹群取相漢,用意總無交。運心常寬廣,此則名為布。

輟己惠於人,方可名為施。後來人不知,焉能會此義。

未設壹庸僧,早擬望富貴。獼猴尚教得,人何不憤發。

前車既落坑,後車須改轍。若也不知此,恐君惡合殺。

此來是夜叉,變即成菩薩。自從到此天臺寺,經今早已幾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見卻多少後生人。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擾,只為無明不了絕。

壹念不生心澄然,無去無來不生滅。故林又斬新,剡源溪上人。

天姥峽關嶺,通同次海津。灣深曲島間,渺渺水雲雲。

借問松禪客,日輪何處暾。自笑老夫筋力敗,偏戀松巖愛獨遊。

可嘆往年至今日,任運還同不系舟。壹入雙溪不計春,煉暴黃精幾許斤。

爐竈石鍋頻煮沸,土甑久烝氣味珍。誰來幽谷餐仙食,獨向雲泉更勿人。

延齡壽盡招手石,此棲終不出山門。躑躅壹群羊,沿山又入谷。

看人貪竹塞,且遭豺狼逐。元不出孳生,便將充口腹。

從頭吃至尾,饣內饣內無余肉。銀星釘稱衡,綠絲作稱紐。

買人推向前,賣人推向後。不願他心怨,唯言我好手。

死去見閻王,背後插掃帚。閉門私造罪,準擬免災殃。

被他惡部童,抄得報閻王。縱不入鑊湯,亦須臥鐵床。

不許雇人替,自作自身當。悠悠塵裏人,常道塵中樂。

我見塵中人,心生多湣顧。何哉湣此流,念彼塵中苦。

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壹顆水精絕瑕翳,光明透滿出人天。

少年學書劍,叱馭到荊州。聞伐匈奴盡,婆娑無處遊。

歸來翠巖下,席草玩清流。壯士誌未騁,獼猴騎土牛。

三界如轉輪,浮生若流水。蠢蠢諸品類,貪生不覺死。

汝看朝垂露,能得幾時子。閑入天臺洞,訪人人不知。

寒山為伴侶,松下啖靈芝。每談今古事,嗟見世愚癡。

個個入地獄,早晚出頭時。古佛路淒淒,愚人到卻迷。

只緣前業重,所以不能知。欲識無為理,心中不掛絲。

生生勤苦學,必定睹天師。各有天真佛,號之為寶王。

珠光日夜照,玄妙卒難量。盲人常兀兀,那肯怕災殃。

唯貪淫泆業,此輩實堪傷。出家求出離,哀念苦眾生。

助佛為揚化,令教選路行。何曾解救苦,恣意亂縱橫。

壹時。

5. 關於“爺爺”的詩句有哪些

1、《沁園春·記得爺爺》

年代: 宋 作者: 陳彥章妻

記得爺爺,說與奴奴,陳郎俊哉。笑世人無眼,老夫得法,官人易聘,國土難媒。印信乘龍,夤綠葉鳳,選似揚鞭選得來。果然是,西雍人物,京樣官坯。

鄭郎上馬三杯。莫把離愁惱別懷。那孤燈只硯,郎君珍重,離愁別恨,奴自推排。白發夫妻,青衫事業,兩句微吟當折梅。彥章去,早歸則個,免待相催。

2、《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七》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兩淮戰鼓不停撾,萬騎精兵賽夜叉。

破陣焚舟彈指頃,漢人猶悮夏爺爺。

3、《頌古十壹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普濟

壹片爺爺古化基,又逢寒食拜標時。

滿前骨肉俱承蔭,壹個無聊乞養兒。

4、《瓢泉》

年代: 宋 作者: 釋紹曇

當陽剖破劫壺來,見徹根源眼有沙。

臨際爺爺得壹杓,葛藤浸爛又萌芽。

5、《湖州歌九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兩淮戰鼓不停撾,萬騎精兵賽夜叉。

破陣焚舟彈指頃,漢人猶悮夏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