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壹步,再走壹步》選自《當代少年》。作者:莫頓?亨特,美國作家。作者通過“我”童年時的壹段爬山經歷,感悟到壹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成壹個個小困難,壹步壹步戰勝小困難(各個擊破),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在於走好每壹步,要壹步壹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3.《短文兩篇》
①《蟬》選自《承教小記》作者:小思,原名:盧瑋鑾(luán)采用托物言誌贊美了生命的珍貴。主旨: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好好活著。
②《貝殼》選自《幻思——席慕容散文賞析》作者:席慕容。主旨:生命雖然有限卻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壹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
4.《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作者:宗璞。宗璞,女,原名馮鐘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主要內容:這是壹篇托物抒情的寫景散文,作者對如今盛開的紫藤蘿花的描寫,追憶十多年前(“文革”時期)紫藤在壹種極“左”思想的嫗遣下被砍的遭遇,揭示其象征意義:“花和人都有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它是萬花中的壹朵,也正是壹朵壹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文中寫花實際上是寫人,寫由人組成的社會。壹片繁茂的花象征著當前社會的繁榮昌盛和充滿活力,同時也是借花來贊美生命的美好與頑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沈的湖》《後門》《知音》等。
5.《童趣》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沈復,字三白,長洲人,清代文學家。主要內容:這是壹篇充滿童趣的文章,作者以生動的筆調,充分展示聯想和想象,追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表現了“物外之趣”,反映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趣。《浮生六記》***六卷。各卷標題依次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6.《理想》選自《流沙河詩集》作者: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余勛坦。文章主旨:本詩通過不同的角度比喻理想的內涵,贊美理想對於人生的深刻意義,從而號召人們要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主要作品有《寄黃河》《窗》詩歌集《農村夜曲》《告別火星》《草木篇》《故園六詠》等。
7.《短文兩則》
①《行道樹》選自《張曉風自選集》。作者張曉風。以行道樹比喻無私奉獻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②《第壹次真好》選自《無言歌》作者:周素珊。作者以第壹次看見柚子樹而引發對第壹次看見十姊妹鳥的雛鳥的回憶,並總結自己的感受,認為“第壹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它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生活的新領域和人生的閱歷。
8.《人生寓言》選自《周國平文集》。作者:周國平,主要內容: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是兩則寓言的主旨。
①《白兔和月亮》寓言從白兔得月又棄月中講述了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誡我們面對財富要有正確的認識。
②《落難的王子》寓言則是從壹個王子的人生經歷中得出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的結論,並由此引申,說明人世間沒有不能忍受的苦難。告訴我們: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9.《我的信念》選自《現代人的智慧》作者:瑪麗居裏,法籍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著名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文章主旨:《我的信念》是居裏夫人對自己的性格、為人和理想、信念的總結與回顧。文章先概括說明作為壹個人,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朵有信心,以此來統領起全篇。從這壹點出發,她那頑強的意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於寧靜和簡單,不為世俗所誘惑的品格;她對以自由學者的身份在自由國家進行自由學術研究的渴望;她對科學研究的極度興趣和極大熱情,正是她取得世人所矚目的巨大成就的關鍵所在。我們從作者的回憶中不難看出她的理想和信念。著有《同位素及其組成》、《論放射性》等。
10.《論語》十則。選自《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聖人”。《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必讀之書。
11.《春》選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文章主旨:《春》是壹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靈,借孩子的眼睛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全文分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妳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誌辨》《論雅俗***賞》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12.《濟南的冬天》選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著名作家。主要內容:作者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用準確、優美的文學,從不同角度描寫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河山的可貴感情。主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無名高地有了名》《龍須溝》《茶館》。
13.《夏感》作者:梁衡。寫出了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表達了對夏天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贊美。
14.《秋天》選自《預言》作者:何其芳,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水芳。文章主旨:在《秋天》裏,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描繪了三幅畫面。每壹節詩就是壹幅畫面——農家豐收圖,霜晨歸魚圖,少女思戀圖。作品有散文集《畫夢錄》
15.《古代詩歌四首》
①《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壹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微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於詩中:寫山島的盎然生機,寄托了他的昂揚鬥誌;寫滄海的波瀾壯闊,表達了他豪邁的進取精神;寫滄海吞吐日月的景色,顯示了他有博大胸襟和氣吞山河的氣概。
②《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第三聯點明詩人行旅的時間。這是殘冬將盡,新春伊始之際,又是殘夜將盡,黎明來臨之時。“海日生殘夜”,這是壹幅多麽壯美的江上日出圖!明明是江上日出,詩人卻稱“海日”。這並非有意誇張,而是真實的感受。由於江面遼闊,水天壹線,朝日躍升之際,真使人恍如置身於萬頃滄海之中。朝日的光輝驅走了殘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壹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業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江春入舊年”寫時序的變換。這種變換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新春與舊年的界限是那樣模糊,以至於詩人感到。是“江春”闖入了“舊年”。海日緊接殘夜面生,江春不待舊年之完結而入。時光流逝,天運無情,而詩人“猶自音書滯壹鄉”,怎麽不激起強烈的眷懷故土之情呢?
③《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前用擬人的手法渲染,後用人的感受來襯托,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壹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壹人間天堂。
④《天凈沙 秋思》選自《全元散曲》作者: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壹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壹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裏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壹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壹幅秋風蕭瑟蒼涼淒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壹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壹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壹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壹匹瘦馬,迎著淒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16.《化石吟》作者:張豐。文章主旨:本文是壹首敘事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和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17.《看雲識天氣》作者:朱泳燚 這是壹篇介紹識別天氣的方法的說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和語言,勾畫出千姿百態的雲,使讀者從中得到許多識別陰晴雨雪的天氣知識。專著《葉聖陶的語言修改藝術》。
18.《綠色蟈蟈》選自《昆蟲的故事》作者:法布爾,法國作家、著名昆蟲學家。本文主旨:這是壹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字裏行間洋益著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19.《月亮上的足跡》作者:朱長超。文章主旨: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指出登月活動的重大意義。
20.《山市》選自《聊齋誌異》卷六。作者:蒲松齡。字留仙,清代文學家。本文不僅寫出了山市變化莫測的景象,而且表達了目擊者的感情,有很美的意境,值得欣賞。
21.《風箏》選自《野草》。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主旨:《風箏》回憶了“我”的壹件少年往事,並由此抒發了自己懺悔、自責的思想感情。“我”向來不愛放風箏,並且不允許自己的小兄弟放,壹次還粗暴地毀掉了他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但是後來,在“我”接觸了外國教育方面的書籍後,卻發現自己做錯了,於是非常懺悔,渴望得到補救。但當“我”對已屆中年的小兄弟提及此事時,小兄弟已經忘卻。對此,“我”不僅沒有釋然,反倒心情更加沈重。揭露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壹科學道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自由,活潑的天性的扼殺。著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吶喊》《墳》《熱風》《仿徨》《華蓋集續編》等專集,中篇小說《阿Q正傳》,雜文《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
22.《羚羊木雕》選自《東方少年》。作者:張之路。文章主旨:本文以羚羊木雕為線索,記敘了“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壹場矛盾,贊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含蓄地批評了父母輕義重財的行為,告誡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純真的感情。
23.《散步》作者:莫懷戚。文章主旨:《散步》壹文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壹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壹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4.《散文詩兩首》
①《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作者: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文章主旨:乍看之下,這是壹首寫兒童與母親嬉戲的詩歌,所表達的是兒童對母親的愛,並無奇特之處。但泰戈爾之所以是大文豪,就在於他的詩作能夠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之處繼續向前,朝更深處邁進,進入“入神”的境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國王和王後》,長篇小說《小沙子》《沈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
②《荷葉 母親》作者:冰心。這是壹篇借景寫人,托荷贊母的散文。文章從自家院子裏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於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於是借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這樣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是啊,連荷葉都會自覺地保護荷花,何況母親愛護自己的子女。於是在結尾處寫道:“母親啊!妳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妳,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簡單幾筆點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
25.《世說新語》兩則 選自余嘉錫《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
26.《皇帝的新裝》選自《安徒生童話和故事選》。作者:安徒生。丹麥著名童話作家。文章主旨:本文通過壹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被兩個裝成織工的騙子所騙,光著身子遊行的詼諧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諷刺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奢侈、昏庸、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課文具體描寫的是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美麗的新裝”,深刻揭露了皇帝及大臣們的醜惡靈魂。著有《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
27.《郭沫若詩兩首》選自《郭沫若全集》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主要內容:
①《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取材於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奇特的想象,描繪了神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②《靜夜》這首小詩,寫於詩人留學日本時期。作者通過對月光、松樹、疏星、天河、白雲這些景物的描寫,描繪了壹幅極其寧靜美好的月夜晚景圖,表達了對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流露出對祖國、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
28.《女媧造人》作者:袁珂。神話學家。四川省新繁人。主要內容: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論著有《中國古代神話》《古神話選釋》《山海經校註》《神話論文集》等。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選自《金波作品精選》(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金波。文章主旨:文章從“影子”“螢火蟲”對盲孩子的關愛、幫助中,概括出大家都應該來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這個主題。
30.《寓言四則》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選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匯集,統歸在伊索名下。《塞翁失馬》選自《韓非子?說難》。作者:韓非,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智子疑鄰》選自《淮南子?人間訓》。《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作者:劉安。主要內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諷刺了那些妄自尊大,愛慕虛榮的人。《蚊子和獅子》諷刺了那些取得成績便得意忘形的人,由於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智子疑鄰》說明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麽人提出來的,對人不能持偏見。《塞翁失馬》比喻壞事在壹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好事
名著導讀
Ⅰ:《繁星》《春水》
《繁星》是詩集,由164首小詩組成。冰心壹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為“有了愛,便有了壹切”。在《繁星》裏,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贊歌。她最熱衷於贊頌的,是母愛。除了摯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後來寫作的壹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裏,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贊頌母愛,贊頌人類之愛,贊頌童心,同時她也贊頌大自然,尤其是贊頌她在童年時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恒主題。《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詩組成。同樣是在《晨報副鐫》上最先發表,不過《春水》的問世要比《繁星》晚三個月。在《春水》裏,冰心雖然仍舊在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大自然,但是,她卻用了更多的篇幅,來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壹
代青年知識分子的煩惱和苦悶。她用微帶著憂愁的溫柔的筆調,述說著心中的
感受,同時也在探索著生命的意義,和表達著要認知世界本相的願望。
Ⅱ:《伊索寓言》
伊索,生於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家,傳說他是個奴隸,後獲得自由,因“褻瀆神明”終遭殺害。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地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贊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鬥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人的壹筆精神遺產。
伊索寓言,文字凝練,故事生動,想象豐富,飽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壹體。其中《農夫和蛇》、《狐貍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等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
《伊索寓言》是寓言中的精華,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參照天津新蕾出版社編譯的《伊索寓言》中的部分故事在天津市網絡少年宮有關欄目中推薦給愛好文學的小朋友們,希望妳們喜歡。並從中得到教益。
《伊索寓言》采用連載的方式,定期更換故事內容,我們力求譯文生動、活潑,自然樸素。每個故事加有點評,以幫助小讀者理解其豐富的內涵;所有寓言都配有插圖,文畫相得益彰,以增強寓言的藝術感染力。
本學期重點:
① 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論語十則》,《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 課內現代文:《春》,《濟南的冬天》,《荷葉 母親》,《風箏》,《天上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