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親的名言如下:
1、要想子女孝,自己先敬老。
2、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
3、扶老養老傳家久,尊老敬老世澤長。
4、孝敬父母以情為上。
5、尊生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來。
6、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太陽光大,父母恩大。
8、對父母最大的愛,莫過於管好自己。
9、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當先。
10、尊老愛幼喜笑顏開,知足常樂永葆青春。
11、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12、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13、扶老攜幼揚美德,尊老愛少講文明。
14、當家方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
15、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幫助老人。
16、自己如何對待父母,兒女就如何對待自己。
17、每個人都要走向衰老,每個人都要尊重老人。
18、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19、年少時懂得尊敬他人,年老時才受他人尊敬。
20、尊老才能老有所尊,尊老等於尊重自己。
21、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22、把摯愛留給父母,讓幸福陪伴老人。
23、文明家庭敬老為先,幸福之戶以德為本。
24、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老人今天就是自己明天。
25、今天為人子媳,明天為人父母;今日孝人,明天人孝。
26、在家敬父母,何須遠燒香;老人開心笑,勝似靈丹藥。
27、敬奉公婆,如同生身父母;友愛姑叔,勝似手足同胞。
28、姜老辣味大,人老經驗多。家有壹老,如有壹寶;敬老愛老,永遠記牢。
29、尊敬老人,不僅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對老人精神上的關照。 30、給老人壹份幸福,就是給自己壹份快樂;給老人壹片天空,就是給自己壹片綠地。
31、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32、爹娘面前能盡孝,壹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3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3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3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3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3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3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3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4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4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4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44、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4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4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4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4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4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50、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51、首孝弟,次謹信。
5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5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5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5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
56、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57、要知親恩,看妳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58、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5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
60、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61、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62、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迅
63、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64、壹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壹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65、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66、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67、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8、世界上有壹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69、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壹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紮得多深。——莫泊桑
70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71、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壹樣。——歌德
72、妳希望子女怎樣對待妳,妳就怎樣對待妳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73、作為壹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壹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孝親的名詞解釋:
孝親,讀音xiào qīn,漢語詞語,指孝敬父母。
孝親的意義與內涵:
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孝就是中國的優秀精神品質。“老有所依(依靠),幼有所養”這裏的“老有所依”說的就是孝。簡單點理解就是父母老了,我們要贍養他們,關心他們。但孝並不只是體現在贍養上面,贍養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孝。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老人在需求上面也不僅僅是吃飽穿足,還有精神上面的追求,所以從孝道出發,我們不只是要贍養老師,還要給予精神上的關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孝還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有壹句話叫“家和萬事興”,這裏的“家和”其實就是“孝”的壹種表現方式。小家和,則大家興。“孝”有利於社會穩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孝”同時也是立人之本。壹個人如果連他的父母都不愛,那麽可以說很大程度這個人是會被看不起的。歷史上很多君王也推崇著以孝治國。
孝親的故事:
臥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壹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捉住鯉魚回家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只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裏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親嘗湯藥:
劉恒,漢高祖和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註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埋兒奉母:
漢朝有個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壹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壹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蘆衣順母:
孔子有個弟子叫閔損,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壹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壹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壹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壹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壹女 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壹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我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忙董永還債。言畢淩空而去。 所以,槐蔭改名為孝感。?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壹,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鬥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十分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卦象為諸侯。?
百裏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裏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裏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妳侍奉父母,能夠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