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五華的詩句

關於五華的詩句

1.描寫梅州四季景色的詩句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五嶺山脈以南,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鄰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縣,西北接江西省尋鄔縣,西面連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西南、南面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揭陽市的榕城區、揭西縣相接,東南面和潮州市潮安縣、饒平縣相連。下轄梅江區、梅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和平遠縣等6縣、1區代管興寧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壹水壹分田"之說。面積1.58萬平方公裏,人口500多萬。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稱,素以文化教育發達著稱。

梅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南漢置敬州始,至北宋改為梅州,清朝設直隸嘉應州。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2年8月並入汕頭專區,1965年建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88年改建為梅州市。現梅州城區為國務院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壹。

梅州山區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山川雄奇險秀,終年滿山碧綠,風景優美,人傑地靈,古跡眾多,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梅州是全國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聞遐邇的"客家之都"。"先入為主,後來為客",所謂"客家"是相對於"土著"而言。客家的先民是中原漢族,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逐步向南遷徙,形成"客家人"族群。客家圍龍屋、漢劇、漢調音樂、客家山歌等無不顯現出古老的中原文化的韻味。廣東客家話主要流行於粵東北及粵北,今梅州、河源及韶關、清遠所轄地區。客家方言以梅縣客家話為代表。

梅州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剎靈光寺、陰那山、五指峰。還有歷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韓愈的足跡,黃遵憲故居、丘逢甲、葉劍英故居等遺址,1965年,郭沫若先生來梅州視察時,留下“文物由來第壹流”的贊美詩句。

近年新開辟了以"三高農業"、生態農業為依托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梅雁螺旋藻養殖基地、華銀墾殖場和松口饒誌章萬畝林果基地等。還有開發利用當地天然資源而建的豐順溫泉旅遊度假區。

2.形容“昆明”的句子有哪些

1.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

2. 中國有兩個春城,南為昆明,北為長春,南北的氣候分明,昆明是四季如春,長春是春如四季。

3. 春來怒放春歸愛不提,湖擁山水廳,心卻住昆明,化裝茶馬送妳離去, 昆明轉身湖水換成淚。

4. 瘦盡秋光他鄉客,昆明此夜雨霖鈴。

5. 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

6.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7. 高原春城昆明輕,小鳥依人飄緲巾。

8. 昆明這城市,罩著淡黃的斜陽,伏在峰巒圍繞的平原裏,仿佛發著寂寞的微笑。

9. 時當早春,昆明城外,五華山裏,雪深梅開,渾苔綴玉,霏雪聯霙,雖仍嚴飆如故,但梅香沁心,令人心脾神骨皆清。

10. 走進昆明,直奔眼底的是滿山遍野的翠綠和五彩艷麗綻放的鮮花,蔚藍的天空飄著七色的雲霞,耳邊陣陣韶音絲笛,仿佛壹下掉童話世界,感覺每個細胞都充滿活力和愉潤。

11. 昆明素有春城的美譽。冬暖夏涼飛花處,鳳凰和鳴神矚目,壹潭碧水映。

12. 高原上的昆明,或許離天太近,舉手可觸靈霄基石,仙娥嬪妃羞於春光外泄,終日奔疲施霞織雲,於是昆明的上空飄起壹幅幅玄幻絢麗的壯景。

13. 昆明,是壹座美麗的城市,四季如春,迷人的氣候資源,使得其聞名遠播。

14. . 那裏春光明媚,陽光暖暖,冬季的昆明到處是壹片春意盎然。

15. 昆明“春城”的美譽不是因為春城四季如春,而恰是因為在春城的每個季節裏都能發現“四季”的影子,同壹個季節的春城卻能感受到別樣的美和妙。

3.五華山在哪裏

五華山地處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平鋪鎮,方圓四平方公裏,距離蕪湖市中心52公裏車程。相傳地藏王在尋找修煉佛法的住處時,見此山脈形似五龍戲珠,故起名為“五華山”,地藏王“先主五華,後主九華”把五華山和九華山緊緊地聯系在了壹起,兩者系稱姊妹山。

五華山由碧宵峰、桂月峰、紫氣峰、行道峰、鳴磬峰五座主峰,以及鳳凰峰等三座配峰組成,最高海拔279米。五華山以“峰秀、水清、石怪、洞奇”而著稱,山體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2%,其中“五華竹海”面積有壹千余畝,蔚為壯觀,境內現有“青獅白象”、“地藏王足印”、“神仙洞”、“觀音巖”、“金魚泉”、“猴子洞”、“牛龜朝山”等自然景觀,位於山腳的五華水庫,水面面積90余畝,容量47萬立方米,是小二型水庫,她三面環山,賦予了五華山山清水秀的優美景色。

五華山歷史底蘊豐厚,位於山腰的隱靜寺始建於晉,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隱靜寺由杯渡禪師親手創建,在很長的壹段時間裏為他的修佛道場,也因此,五華山又稱為“隱靜山”。“隱靜禪林”是繁昌的古“十景”之壹,其在我國的南傳佛教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很高的地位,被佛教界和民間奉為“江東第二禪林”,至今,每逢地藏王、觀音的生日和圓寂日等重大佛事活動,朝山拜佛的香客駱驛不絕,壹天可以達到數千、甚至上萬人。李白、張孝祥等歷史名人都在五華山留有詩句佳作,相傳至今。

4.關於河源的詩句

1、送盧舉使河源

唐代:張謂

故人行役向邊州,匹馬今朝不少留。

長路關山何日盡,滿堂絲竹為君愁。

2、送友人使河源

唐代:賈至

送君魯郊外,下車上高丘。蕭條千裏暮,日落黃雲秋。

舉酒有餘恨,論邊無遠謀。河源望不見,旌旆去悠悠。

3、奉送宋中丞使河源

唐代:李端

東周遣戍役,才子欲離群。部領河源去,悠悠隴水分。

笳聲悲塞草,馬首渡關雲。辛苦逢炎熱,何時及漢軍。

4、河源破賊後贈袁將軍

唐代:法振

白羽三千駐,蕭蕭萬裏行。出關深漢壘,帶月破蕃營。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葉聲。欲朝王母殿,前路駐高旌。

5、驄馬

唐代:萬楚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

朝驅東道塵恒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壹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鑒賞

首聯寫驄馬的毛色、裝飾與氣派。“金絡”,指用金裝飾的馬籠頭,形容它的富貴與華麗。“青驄”,指馬的毛色和品種,是產於西域的名馬,有青白相間的色澤。“白玉鞍”,指潔白似玉的馬鞍。開篇在讀者眼前展現的就是壹匹形貌引人註目、氣度不凡的良馬:有著壹身青白相間斑駁有致的色毛,裝飾著金光閃閃的馬絡頭,配以潔白玉石似的馬鞍,主人騎著它,揚著長長的鞭子,在京郊的康莊大道上來回蹓跶,奔跑,氣派十足。“金”、“青”、“白”,色彩的調配既富麗堂皇,又柔和舒適。用詞造意,鋪張誇飾,以突出驄馬華飾的高貴和揚厲矯健的雄姿,使馬的形象更為鮮明生動。

頷聯寫馬的敏捷、矯健和雄風。“朝驅東道塵恒滅,暮到河源日未闌。”早晨駿馬奔馳在長安的大道上,揚起的塵土很快消散;傍晚到達黃河的發源地,太陽尚未下山。“朝”、“暮”,早晚僅為壹天,說明時間的短促,“東道”、“河源”,兩地相距數千裏,用以誇張空間的闊遠。“塵恒滅”、“日未闌”,表現驄馬飛奔的神速、銳意進取的雄風。

頸聯刻劃驄馬的功業、品格和德性。“汗血”,即“汗血馬”,壹種產在西域大宛國的千裏馬。據說此馬在長途跋涉之中,至日中其汗從前肩髆小孔中流出,顏色如血。“每隨”、“不憚”四字,表現了驄馬艱苦卓絕、征戰沙場、出生入死、為國捐軀的昂揚的戰鬥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誌。頷、頸兩聯屬對工致,氣勢開宕、豪邁,讀後令人精神振奮。

6、夕次蒲類津 / 晚泊蒲類

唐代:駱賓王

二庭歸望斷,萬裏客心愁。

山路猶南屬,河源自北流。

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

竈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龍庭但苦戰,燕頷會封侯。

莫作蘭山下,空令漢國羞。

鑒賞

公元670年(鹹亨元年),吐蕃入侵,薛仁貴任邏娑道行君大總管出征西域,駱賓王也加入軍隊並任奉禮郎。

在軍中,他創作了許多邊塞詩,既描寫了艱苦的邊地戰爭生活,壯麗的邊塞風光;又抒寫了愛國報君的熱忱和望鄉思歸的情愫。

這首詩大約作於薛仁貴兵敗大非川以後,駱賓王隨軍征戰到蒲類津(今新疆巴裏坤湖東南岸),夜晚就地宿營時有感而發,將眼前景、心中情訴諸筆端,真實地記錄了當時輾轉征戰的境況。

5.古詩:關於花的詩句

1.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3.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縱然壹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李頻《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8.四月南風大發黃,棗花未落蔭桐長。(李頎《送陳章甫》)

9.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11.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道潛《臨平道中》)

12.千裏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曾己《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1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4.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15.梅花竹裏無人見,壹夜吹香過石橋。(姜白石《除夜自石歸湖苕溪》)

16.滿地蘆花和我老,歸家燕子傍誰飛。(文天祥《金陵驛》)

17.<&lt;江南春>>

“千裏鶯啼綠映紅“

18.<&lt;春夜喜雨>>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19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20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墻角數枝梅,臨寒獨自開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6.有關謝家的詩句要全詩,作者和標題

詩典人物:謝朓 《南齊書》卷四十七《謝朓傳》 謝朓字玄暉,陳郡陽夏人也。

祖述,吳興太守。父緯,散騎侍郎。

朓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高宗輔政,以朓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

又掌中書詔誥,除秘書丞,未拜,仍轉中書郎。出為宣城太守,以選復為中書郎。

……朓善草隸,長五言詩,沈約常雲“二百年來無此詩也”。敬皇後遷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齊世莫有及者。

東昏失德,江佑欲立夏王寶玄,末更回惑,……又使禦史中丞範岫奏收朓,下獄死。時年三十六。

謝家兄弟詩典人物:謝惠連 謝靈運 《宋書》卷五十三《謝方明傳》附《謝惠連傳》 子惠連,幼而聰敏,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深相知賞,事在靈酣海豐剿薟濟奉汐斧摟運傳。 謝家風光 謝家樓詩典人物:謝靈運 《昭明文選》卷二十二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謝家幽賞 謝家輕絮 謝家興同源詩典:謝氏六出花 鹽牽謝女才 謝庭賞雪 謝庭飛雪 謝庭飛絮 謝庭聯章 謝庭吟詩 謝女題詩 歸裏題詩 道蘊詩 擬鹽句 詠雪姝 柳花篇 散鹽 詩典人物:謝安 謝道韞 《世說新語》上卷上《言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南朝梁·劉孝標註:“胡兒,謝朗小字也。”

謝家妓同源詩典:謝公攜妓 謝郎妓 東山妓 安石妓 謝妓 詩典人物:謝安 《世說新語·識鑒》 “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南朝梁·劉孝標註:宋明帝《文章誌曰》:‘安縱心事外,疏略常節,每畜女妓,攜持遊肆也。’” 謝家同源詩典:謝宅 詩典人物:謝靈運 《宋書》卷六十七《謝靈運傳》 靈運父祖並葬始寧縣,並有故宅及墅,遂移籍會稽,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

與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縱放為娛,有終焉之誌。……作《山居賦》並自註,以言其事。

曰:“……水草則萍藻薀菼,雚蒲芹蓀,蒹菇蘋蘩,蕝荇菱蓮。雖備物之偕美,獨扶渠之華鮮。

播綠葉之郁茂,含紅敷之繽翻。怨清香之難留,矜盛容之易闌。

必充給而後搴,豈蕙草之空殘。……《本草》所載,山澤不壹。

雷、桐是別,和、緩是悉。參核六根,五華九實。

二冬並稱而殊性,三建異形而同出。水香送秋而擢蒨,林蘭近雪而揚猗。

……北山二園,南山三苑。百果備列,乍近乍遠。”

7.描寫金沙江的詩

1、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譯文: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 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裏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

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讓紅軍欣喜的是千裏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過了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2、金沙江

元代 李京

雨中夜過金沙江,五月渡瀘即此地。兩厓峻極若登天,下視此江如井裏。

譯文:

在雨中路過金沙江,五月的時候乘坐輪船到此地。

兩岸的山崖險峻像是通上雲霄壹樣,從上往下看金沙江像是壹口井。

3、犯星歌 其壹

明代 楊慎

金沙江水繞環洲,江岸家家對白鷗。

譯文:

金沙江的水環繞著沙洲,江岸邊家家戶戶都有對白鷗。

4、送友至武定金沙江教讀

清代:牛燾

此去金沙江,日飲江中水。

此水來吾鄉,清冽孰比美。

譯文:

這次去金沙江遊玩每天都喝江中的水。

這江水來自我的故鄉,沒有比這更清涼甘甜的了。

5、送梁國博之任滇南郡丞

明代:盧龍雲

萬裏西南道,看君擁傳車。

金沙江色凈,銅柱瘴煙疏。

譯文:

壹眼萬裏的西南道中,看著妳坐著馬車園區。

金沙江景色純凈宜人,像銅柱似的瘴氣已經開始散開。

8.描寫熱愛家鄉的詩句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

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 《自題小像》

頭顱肯使閑中老?祖國寧甘劫後灰?無限傷心家國恨,長歌慷慨莫徘徊。

秋瑾 《柬某君》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吳趼人 《痛史》

壹寸赤心惟報國。

陸遊 《江北莊取米》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遊 《病起書懷》

以國家之務為己任。

韓愈 《送許郢州序》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飛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譚嗣同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譚嗣同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遊

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陸遊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漸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

壹時今夕會,萬裏故鄉情。

--杜甫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李白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範仲淹

千裏江山圖

“大鵬壹日乘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裏。”

五千年裏數驕子:

武羞霸王,

文怒蘇軾。

龍飛鳳舞揮巨筆,

天下第壹!

忽聞天外雷聲急,

生靈億萬齊歡喜。

為赴大義輕生死: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