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蒸雲夢澤”出處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原詩: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壹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只,聖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麽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壹片羨魚之情。
擴展資料:
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後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壹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幹謁的痕跡。
詩人在最後壹句借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譯文: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壹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裏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裏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作為幹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壹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贈張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