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杜甫的詩分為幾個時期

杜甫的詩分為幾個時期

杜甫每個時期的代表作和風格:

壹、讀書與壯遊(公元 712年至745 年,0至34 歲)

20 歲漫遊吳越,5 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中。再漫遊齊趙。在洛陽遇李白。壯誌淩雲豪情萬丈,俯瞰天下仗劍遠遊,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初定理想,積極進取。代表作《望嶽》。

二、困守長安十年(公元746年至755 年,35 歲至44 歲)

杜甫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為官、建功立業,卻又對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壯誌難酬,無奈、孤獨、無助;對於百姓生活的關註與同情,讓杜甫開始關註民生。代表作《兵車行》。

三、陷賊

從“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杜甫虛歲45歲,在投奔新皇帝唐肅宗的途中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被迫做了偽官。

半年後,杜甫潛逃至鳳翔,找到了唐肅宗,這壹經歷,被稱為杜甫的“陷賊時期”和為官(公元 756年至759 年,45 歲至48 歲)對戰亂的厭煩,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悲嘆。代表作《月夜》、《月夜憶舍弟》。

四、漂泊西南(公元 760年至770 年,49 歲至59 歲)

詩歌帶有豐富的政治內容和濃郁的時代氣息:憂國憂民,對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對自身命運的感慨和對世事的感懷;隱居心境的恬淡;對親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漢》、《登高》。

擴展資料:

對杜甫的評價

詩品出於人品。杜甫的詩是他靈魂的自白。如果以對人民的態度、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來評價壹個歷史人物的話,那麽杜甫被稱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是當之無愧。但是這樣壹位才氣非凡的現實主義詩人,卻壹生舉家漂泊、最後客死他鄉。

杜甫是唐朝的大詩人,所寫之詩銜接了盛唐至中唐的過度時期,從杜甫個人經歷乃至國家大義無壹不體現出杜甫對人生抱負的變化和壹顆忠君憂國的執念。杜甫所寫之詩包含著生動的形象和熱切的情懷,更有擔憂的愁緒,展現了這個過渡時期的重大的變化。

杜甫因此被稱為是詩聖,和李白合稱為“李杜”,而杜甫所寫之詩更是給後人還有留下深遠的影響,因此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對戰亂中的百姓尤其同情,壹直對黑暗腐朽的政治風氣給予批判,杜甫甚至願意為了改變這個現象而犧牲自己,故其詩壹直貫通憂國憂民的主線。

杜甫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很是熱愛,前期所作之詩皆是偉大的抱負和對大好河山的描繪,十分嫉惡如仇,熱愛人民,所以詩歌有著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時代特色。

唐代著名詩人對杜甫的評價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雖然杜甫在他生前並未受到很大的重視,其詩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廣,但是杜甫卻在後世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在詩壇上有壹定的地位,也因此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風格。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裏似的。”、“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可見杜甫所影響的程度之深,在我國歷史上存留的影響之大。

百度百科-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