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做電競解說將會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做電競解說將會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在電競的產業鏈中,最具IP效應的是俱樂部和選手,除此之外,個人IP效應最強的人,當屬那些活躍在各大賽事現場的官方解說。

正是由於解說頭頂明星光環出現在賽場,並借助各種自媒體或直播平臺將影響力帶到了賽場外,才讓不少年輕人動了“我也想當個電競解說”的念想。

然而,“明星”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敲門磚:語言功底是解說入門重要條件

王多多在平安銀行人力資源辦公室面試員工的時候,不止壹次想過自己從事遊戲相關的工作。從人民大學本科畢業到在平安銀行工作的三年間,他給不少遊戲公司投遞了簡歷,但大多石沈大海。

2016年9月,作為《英雄聯盟》重度愛好者,王多多如往常壹樣,打開了遊戲客戶端。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次他看到了官方解說招募令。王多多隨手壹填,並在解說作品壹欄填上了自己在B站解說《英雄聯盟》的視頻——雖然沒有解說經驗,但在B站上,王多多是壹個兼職的UP主,上傳的主要內容包括歷史類脫口秀和《英雄聯盟》類的視頻。

四年前,壹條B站解說視頻成了銀行工作人員進入電競解說領域的敲門磚。如今,情況似乎有些變化——“現在很多企業招人會偏愛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好多科班出身的00後甚至都活躍在了壹些賽事的解說席上。”王多多說。

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的馬萱,目前在騰訊電競解說TGA賽事。高中藝考成績極好的她到了中國傳媒大學之後,接觸到了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諸多機會。為了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平時就愛打遊戲的馬萱去參加了騰訊電競TGA的面試。

在馬萱看來,科班出身的解說,首先形象和普通話經過壹輪選拔,其次語言組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也經過訓練,這些都是優勢。“但跟職業玩家出身的解說相比,我們對遊戲的理解還有提高空間。”她說。

同樣是科班出身的趙松琪,壹直都是WE戰隊的粉絲。2018年,她還是場下的壹名俱樂部粉絲,現在,她卻成了WE主場的主持人。電競主持工作正好能將她的專業和興趣結合。趙松琪認為,科班出身的鏡頭感和語言功底是優勢,但其他方面的知識儲備需要補足。

雖說播音主持專業出身並非成為解說的硬標準,但在諸多賽事的解說招募要求中都會把“播音主持\表演\傳媒專業畢業”看作加分項。

而站在觀眾的角度看,大多數觀眾也會把“普通話好”列為自己喜歡電競解說的標準之壹。“以前看孫亞龍解說,印象最深的壹句話是‘暴女用飛鏢狠狠地zai它’,這種重慶方言版的解說就太具有地方特色了。不是不好,只是對很多觀眾不友好。zai這個方言在普通話裏都沒有對應的字。”來自重慶的某電競愛好者如是說,“而且說普通話的人聽不懂這樣的解說,自然會對這樣的解說產生排斥心理。”

進階路:綜合素質重要程度勝過天賦

如果說音色、外形和普通話水平跟天賦有關,那對遊戲的理解、文字駕馭能力、控場能力等就是後天不懈努力才能進步的綜合素質。

LPL官方解說瞳夕曾是壹名電競選手,從職業選手到解說,瞳夕笑稱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找到官方解說報名的渠道。

“做選手的時候我認識了壹些賽事方,之後偶爾會被他們邀請客串解說,我就萌發了去LPL做官方解說的念頭。我認為做解說,口才和對遊戲的理解都很重要。”瞳夕說。

站在職業選手的角度,瞳夕認為做解說並不只是要通過玩遊戲去理解比賽,還要大量的比賽和高端局的OB積累,對裝備、英雄、地圖等變量的把控,對英雄聯盟賽事歷史的理解,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我認為這些努力比天賦重要。”

作為“英雄聯盟LPL賽區2019年度最受歡迎解說”,王多多同樣認為綜合素質對於電競解說更重要。“人們誇董卿老師等優秀的主持人,肯定不是誇他們吐字清晰字正腔圓,而是因為他們的綜合素質。控場、應變、底蘊等,是壹個主持人到壹個優秀主持人的必由之路。”

如今電競行業發展迅速,觀眾們的要求也“水漲船高”,主持人和解說的能力大家都看在眼裏。優秀的電競解說,也因為出鏡率高而成為了頂級流量的代表,這種職業帶來的“光環”,也導致很多年輕人對解說席心向往之。

但面對年輕人的熱情,已經坐在解說席的前輩們大多選擇給他們潑點冷水,但又會理智地支持他們的夢想。

趙松琪表示,還是建議學生優先保證校內課程的學習,她說:“尤其是高中生,還是以高考為第壹要務。其次要客觀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做電競解說主持,比如看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的遊戲理解是否到位等,最後可以密切關註電競方面的新聞,行業動態,如果有確定參加藝考的同學要關註有電競學院或者電競解說專業的院校招生信息。”

王多多也時常面臨有年輕人問他“怎麽才能當個電競解說”之類的問題。王多多壹般都會反饋給他們這樣的建議:“不要考慮太多,還在念書的話就先好好完成學業,綜合素質極其重要。高中生要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就會有個好平臺,不管是否從事電競行業,對以後的發展都有好處”。

在王多多看來,如果高中生目標就瞄準了電競解說,視野太窄了。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提高綜合素質更重要。“我以前也想過如果畢業之後直接去做解說,會更好嗎?我自己覺得不會。因為我自己畢業之後的那三年做HR的工作經歷,鍛煉了我與人溝通的能力,積累了社會經驗,這些對我進入新的行業都有很大的助力,因為我知道怎麽跟人溝通,怎麽處理突發情況。包括我之前做B站Up主,讓我對著鏡頭說話不怯場。雖然我進入電競行業有些晚,但我真覺得如果畢業之後直接做解說,未必有現在做得好。”

看不到的天花板:解說行業永遠有提升空間

傳統體育領域裏,有解說到七十歲的張衛平,似乎在傳統體育做解說,並不是“吃青春飯”。那麽在電競領域,年齡和職業生涯又是什麽關系?電競解說發展的天花板又在哪兒呢?

不管從業多久,不管是傳統體育還是電競解說,解說這個崗位似乎從沒有明顯的“職業晉升路徑”。王多多直言,主持人、解說都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個行業並沒有天花板。“因為妳總會面對不知道妳的觀眾,而且對於解說來講,從風格到語言,永遠都有提升空間。”

王多多從很久以前就開始看體育賽事,作為壹名利物浦的死忠粉,他在看球賽的同時也被蘇東、詹俊等傳統體育名嘴吸引。“他們的聲音就很有辨識度,另外,我覺得用壹些短句,或者詩句去詮釋比賽,也只是壹種正常的解說方式,而不應該只屬於我自己。總之,傳統體育的解說,對我影響非常大。我也希望能夠按照傳統體育解說的方式,以更專業的形式去解說電競,這是我希望自己表現出來的解說風格。”

右壹瞳夕

剛剛做解說壹年的瞳夕,很感激粉絲和業內人士們給予的正面評價,但她同時也在承受壹些負面反饋。“工作強度可以繼續增加(笑),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認可讓人開心,希望能繼續在解說席上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讓喜歡自己的粉絲失望。我做解說的長遠目標就是想解說S賽總決賽,現階段的小目標,是解說LPL的決賽。另外,我還想帶爸爸媽媽去看場看我解說的比賽,很感謝他們這些年的支持,想讓他們看到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趙松琪作為行業新鮮血液,如今最在意的是自己能否做好每次采訪,能否跟前輩學到更多從而提高自己。除了會糾結解說工作和學業的沖突之外,其他事務她似乎都樂在其中。“短期目標就是做好本職工作,至於長期規劃,我可能會轉到教育領域。這個教育,包括但不限於電競教育。”

馬萱同樣是行業新人,雖然工作節奏快,但她同樣也正在享受自己的成長。“電競解說工作給我帶來的成長十分寶貴,未來我也想繼續從事電競相關的工作。但未來的事兒不好說,不過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去努力爭取。所有當下做的事兒,我都會盡全力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