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仲安
顧老師的字具傳統功底又有時代氣息的,他的行書酣暢瀟灑,則勁雋秀,還有毛筆書法的韻味。紮實的功底和多年的努力使他的書法受到了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愛,人個覺得也是比較容易入手的。
學習硬筆書法的意義
在計算機技術日益成熟和發達的今天,網絡技術使無紙化辦公成為現實。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方便與快捷。因此大多數人越來越懶得動筆,致使我們的書寫水平大打折扣。甚至有人認為沒有必要把字寫好,沒有必要學習硬筆書法,難道學習硬筆書法就真的壹無是處嗎?我看不盡然。
從文化的視域中看,中國書法是中國民族文化的核心,它是植根於漢字這種特殊土壤之中的藝術奇葩,是中國審美意識形態的文化表征,體現了中華民族特定的文化形態和美學風格,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壹個奇觀。還應特別指出的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蓬勃發展起來的壹種新型書法—硬筆書法,同是中國書法發展到二十世紀的壹種時代新氣象,它既體現了我們的民族品格,又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是基於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壹個新興藝術品種。它在全國乃至海外掀起了陣陣熱浪,席卷廣闊大地。舉辦壹次全國性的硬筆書法大展賽,參與者少則十來八萬,多則達百萬之眾,真是氣勢磅礴,聲震四海。所以應該抓好書法教育。
中國書法是壹個“能夠高度自由地抒發感情,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幾為藝術品,都和壹定的風格並存。風格是什麽?法國布封在《論風格》壹書中說:“風格就是本人”。中國劉熙載在《藝概》壹書中說:“書如其人。”這就是說藝術之美,總是同創造藝術的人緊緊相連。許多書法大家,就是因為人書俱佳,才被後人所尊崇。壹個受人尊敬的書家和其作品,對人的品格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形成,在不知不覺起著規範、教化、養成的作用。許多當代學者說過:“中國的強大無壹不跟這方塊字有關。”開展書法教育,有利於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因為從壹點壹畫開始學習書法,本身就是對那些浮躁、投機、虛偽、驕奢的壹種反對。每當學書者沈靜在學書的快樂之中時,其他的欲望就會隱去或退出。因此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對積極向上精神的培養過程,就是對人格的修煉過程。通過學習,學書者可以達到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辨別是非,逐步理解人的生存之道、奮鬥之道、成功之道、智慧之道等等。因為書法的結構和線條能夠轉化成壹種德育力量,在學生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對其價值觀念的產生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明末清初書法家傅山說過四句話,把它變成現代話說,就是作人應該天真率性,不可媚俗,不可虛情假意,不可投機取巧、嬌揉造作,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浮躁。這四句話原是作為評判書法美學的壹個標準,今天我們把它推而廣之,就是我們的生活法則。在學書中人們經過書法老師的講解和引導,就會使學書者養成壹些高尚的品質,在亭業上必將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