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四季之美怎麽批註啊

四季之美怎麽批註啊

具體如下:

1、從“意象”到“意境”

散文的意象組合,往往通過審美空間的營造,根據作者情思的需要,在某種向心力指引下黏合成意象群。

課文以時間為順序,依次描述了春夏秋冬的美麗景色,而且各美其美,“黎明”“早晨”“夜晚”“黃昏”四個時間段,都是很靜謐的時分,這種獨處的美好,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去領會。“夕陽斜照”“夕陽西沈”,這些細微的時間差別,凸顯了作者的細膩。

文中有同調的意象,比如春天暖色調的色彩,“魚肚色”“紅暈”“紅紫”給人光明。恰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中的日出,總以輕快明麗的色彩,寓意著春季美好。也有對比的意象,冬天安逸的早晨與“熊熊的炭火”“暖和的火盆”相映成趣,給人內心的寧靜之感,恰如“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顏色的反差,倒給沈寂的冬季平添了許多的趣味。

這些清麗質樸的文字,描繪出絕美的場景,如壹幅雋永的畫,似壹首靈動的詩,文字營造的意境,引人入勝,妙不可言。

2、從“美感”到“文感”

《四季之美》大量疊詞的使用,使這篇文章不僅景色美,更有音韻美。“微微、點點、蒙蒙、翩翩、熊熊;紅紫紅紫、漆黑漆黑、壹點兒壹點兒;急急匆匆”等疊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加了文章的音樂性。

自然段“……最美是……”的句式開頭,規整壹致,文後描寫多用關聯詞,進行承接,章法布局之妙,具有建築美。特別是夏夜壹段,延展的句式,給情感的流露提供了相應的長度,就像是壹組延長的音符,把這種光影交錯的美縈繞在心頭。句式之美,盡顯了語言的節奏之美。

這樣優美的語言,可以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逐步感悟清少納言的表達方式。梁實秋說:“有壹個人,便有壹種散文。”清少納言的文風通俗易懂,簡練雅潔。對景物白描式的記錄,和對霎時間情感最真實的表達,正是受到白詩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學生在誦讀中,又鑒賞了清少納言文調之美,不僅有助於感受文本的基調,也有助於學生在散文的浸潤中,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風格。

3、從“移動”到“移情”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四季之美,美在靜的大背景下,事物以動的形式存在,靜是舞臺,動是主角;靜是積蓄,動是勃發;靜是底色,動是亮點——動與靜的完美結合,構成了景色獨特的韻味。

春季黎明的色彩變化,夏天夜晚忽閃忽閃的螢火,秋天黃昏天空中的飛鳥和日落的動態過程,冬日早晨手捧火盆穿過長廊的場景,都可以喚醒學生生活的記憶,這些生活中最平常的景物,寫出了作者閑適的心情。恰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調動各種感官,動靜結合,描繪了壹幅冬夜折竹圖。

在散文的世界裏沈潛,心會變得細膩柔軟,目光會變得明亮靈敏,會善於發現生活中細小的感動,善於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瞬間,善於獲得真切的感悟,並產生述諸文字的願望。創設情境,讀寫遷移,學會“移情”於景物,可以提供給學生壹篇比較“幹澀”的文章,讓其改動,學習文本表達的形式,體現散文教學的價值所在。文化的本質,本就旨在於傳承。

文章解析:

初讀清少納言的《四季之美》,會讀到它的短小精致,讀到它的意象疊生,僅用三百余字,便生動地描繪出不同時間、不同景物的動態變化,使人讀後確有悠然神往之感。言有盡而“意”無窮,通讀此文,只覺得景美,詞美,情更美。

細讀之後,能讀到中國古典文化的影響和印記,讀到宮中女官獨有的敏感和纖細。會看到,在資訊並不發達的唐朝,大唐文明如何通過日本“遣唐使”的傳誦,創造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跡,展示華夏文化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