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七翻譯如下:
譯文: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雕四季常青。
哪裏是因為她所處地方的氣候溫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壹,因果循環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
原文: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張九齡?〔唐代〕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鑒賞:
詩開頭兩句,詩人就以飽滿的熱情,頌揚橘樹經得起嚴冬考驗,繪制了壹幅江南橘林的美麗圖景,這裏,詩人不僅寫了橘樹的外形,而在著意表現它堅強不屈的精神,達到了形神的有機結合。
從結構上看,這首詩短短五十字,構思精巧,結構嚴密,抒情寫意,回環起伏。開頭以橘起,最後以橘結,前呼後應,且深化主題。尤其是最後出人意料的設問,震人心弦,增添了詩的藝術魅力。
張九齡詩歌語言生動、比喻貼切,毫無矯揉造作、雕琢晦澀之病。劉熙載在《藝概》中,稱張九齡的詩歌“獨能超出壹格,為李、杜開先”。這壹評價是非常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