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對海樹,出自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笠翁對韻》上卷的《壹東》
壹、原文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
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叆叇,日曈曚。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二、創作背景
明朝在宋朝科舉制度的基礎上,徹底廢除了詩賦,經義演變為八股文體,清朝科舉基本上延續了明代的科舉制度,即以八股取士,因而在明清時期,八股文仍舊受到各讀書人的重視,若想要入仕,必須學好八股文。蒙學的發展與選拔人才的制度密切相關,八股文成為了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
在當時產生了以韻文和對偶見長,追求平仄對仗工整、聲律和諧,用來訓練啟蒙階段兒童熟悉對仗、用典、組織詞語的讀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李漁曾去過杭州參加過明朝的兩次鄉試,雖都未能中舉,但其基礎知識掌握得十分豐厚,成年後深諳音律,創作了《笠翁對韻》,該書因李漁號“笠翁”而得名。
三、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內容豐富:《笠翁對韻》將精煉的語言與豐富的人文內涵統壹在壹起。不僅包含蒙童應該學習的語文知識,而且擴展了許多關於社會、自然、人生的知識,具有統壹性和綜合性。例如“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這壹句介紹了自然界中常見的天氣現象,以豐富多彩的內容、活潑有趣的語言,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2、句式整齊,押韻對仗:《笠翁對韻》采用對偶的形式編寫,有三字壹句、四字壹句、七字壹句,構成了810組對句,當長則長,當短則短,形式整齊。具體來說,上下相對的兩句,詞類和平仄對仗工整,處於同壹位置的字必須詞性相同,意義相關或相反,平仄相對。
3、貼近生活,實用性強:《笠翁對韻》充分遵循教學源於生活的原則,編入了大量與兒童生活、交際息息相關的內容。比如“人交好友求三益”壹句,告訴兒童對壹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並且給蒙童以明確的交友準則,即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見聞廣博的朋友,這三種有益的朋友是值得交往的,這些人能夠帶動自己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類似《笠翁對韻》的蒙學讀物:
1、《千家詩》:有多種體裁和版本,最早的是南宋劉克莊編選的詩集,流傳比較廣泛的有署名為王相選註的《新鐫五言千家詩》和署名為謝枋得選、王相註的《重訂千家詩》。後來把兩種《千家詩》合而為壹,成為五七律絕的《千家詩》,流傳不衰,成為蒙學中主要的詩歌教材。
2、《三字經》:相傳為宋王應麟所編,經明、清陸續補充,至清初本為1140字。全書包括教育、倫理、歷史、古籍和社會常識的說教和知識。
3、《急就篇》:又名《急就章》,西漢史遊編撰。今本《急就篇》***2144字,它把當時的常用字,按姓氏、衣著、農藝、飲食、器用、音樂、生理、兵器、飛禽、走獸、醫藥、人事等分類,編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韻語,是漢魏至唐蒙學通用的字書。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笠翁對韻》百度百科—蒙學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