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普希金《致大海》段落賞析

普希金《致大海》段落賞析

在詩中,普希金尊稱拿破侖是“壹處峭巖”,稱聖赫勒拿島上拿破侖的墓地是“壹座光榮的墳墓”。1821 年5 月5日拿破侖去世,普希金得到這個消息後,思潮起伏,於6 月18日創作了著名的抒情詩《拿破侖》。詩中,普希金公正地譴責了這位給人民“留下了血腥的記憶”的“被判罪的君王”,揭露了他曾作為“暴君”的“貪得無厭”和“出奇制勝的兇殘”。

但更為主要的是,詩人以深刻的歷史理解詠嘆了拿破侖的歷史貢獻,回顧了他不平凡的壹生。詩人崇敬地稱拿破侖孤寂的死是“偉大的人物明星殞滅”,稱他“赫赫英名”的“不朽之光卻在閃爍”。

詩人站在歷史發展的致高點肯定了拿破侖對俄國和世界歷史的重大意義,拿破侖曾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引入俄國,激發起俄國壹代年青知識分子反抗沙皇專制暴政的革命熱情,推進了俄國和整個歐洲反對封建統治的民主主義運動的發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侖》詩的最後稱“他為俄羅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給世界以永恒的自由”。這也正是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歌詠拿破侖的重要原因。

擴展資料

《致大海》創作於1825 年。當年,詩人由南俄流放地敖德薩被押解到其父母領地米海洛夫斯科耶村軟禁。《致大海》在敖德薩開始釀,到米海洛夫斯科耶最後完成。

詩人壹生憧憬自由,抨擊暴政。但他壹生卻是被禁錮在專制暴政之中。《致大海》是在追求自由而不得,個人自由步步喪失的心境下創作的。詩人告別黑海之濱的敖德薩,面臨波濤洶湧的大海,想到自己即將被押解到米海洛夫斯科耶村陰郁的未來,不禁浮想聯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