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翻譯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翻譯

關於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翻譯如下:

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註釋帝子:帝王之子,此處指岐王。丹鳳闕:帝闕;京城。天書:帝王的詔書。翠微宮:唐代宮殿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於終南山造太和宮。太宗貞觀十年(636年)廢,二十壹年(647年)重行修建,改名翠微宮。

房櫳:窗欞、窗戶。櫳,疏檻也(《漢書》顏師古註)。古時窗戶是木式框架結構,富有人家的房屋窗戶上往往雕刻有線槽和各種花紋。

吹笙:周靈王太子被後人稱作王子喬,喜歡吹笙,後來乘白鶴隨道士而去。此處“吹笙”為化用典故,指成仙。壹作“吹簫”。

秦穆公時人蕭史善吹簫,能引來孔雀白鶴。穆公把女兒弄玉嫁給他,後來吹簫竟然引來鳳凰,穆公為他們修建鳳凰臺。夫妻二人後來皆隨鳳凰飛去。

譯文皇子遠離京城,帝王下詔允許借翠微宮避暑。隔著窗戶雲霧沾染在衣服上,卷起幔帳,山泉映在鏡中。

樹林下面水聲伴著喧鬧的言語歡笑聲,巖石間的樹木遮蔽了房屋的窗戶。就是神仙的居所也未必勝過這裏,又有什麽必要像王子喬那樣吹笙羽化、飛入碧天呢。

王維以山水田園詩最為今人稱道。實際上,王維的宮廷詩作也非常出彩。除了此篇之外,《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也是千古流傳的名作。

開元六年(718年),王維隨岐王在九成宮避暑,應岐王之命作詩。題中“敕”字點名皇帝下詔,借給岐王九成宮,用來避暑。

九成宮位於今陜西省寶雞市,最早是隋文帝的離宮(不在都城的宮殿),名“仁壽宮”,唐太宗修復並擴建,改名“九成宮”,言其宮殿有“九重”之雄偉。開成元年(836年),在九成宮被洪水沖毀正殿之前,經常有皇帝、宗室來九成宮避暑。

題中“應教”二字點名此詩為應諸王之命而作的詩文。如果是奉皇帝之命作詩,則為“應制”“應詔”詩;應太子之命作詩則為“應令”詩。

首聯將詩歌的本事敘述得非常清晰,用詞典雅,且這些典雅之詞,合事合景。“丹鳳闕”中“丹鳳”與“帝子”呼應,而“翠微宮”中“翠微”二字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縹緲,引出下文之景。

山中雲霧、山泉、樹林、殿閣景色雖美,但詩歌的韻味,其實更多的是靠作者妙筆點化。不寫雲霧之縹緲,反寫雲霧沾染衣襟。雲霧隔窗濕衣,山中雲霧彌漫之景,已是暗中寫出;卷起帷幔,正見山泉倒影鏡中,將山中美景寫得極具情趣。山景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