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意象有哪些?
1、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壹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麽樣的感情?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 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2、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壹種人格的寫照。 3、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壹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壹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遊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4、松、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禦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韋黃裳壹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壹個正直的人。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5、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裏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壹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壹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6、梧桐---梧桐則是淒涼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裏,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 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壹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其他如“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7、杜鵑鳥---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淒涼、哀傷的象征了。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 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淒斷,杜鵑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裏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淒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淒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思。 8、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裏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壹種鳥。 9、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壹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還未直接描寫別離,“淒淒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壹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10、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 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壹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 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11、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12、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14、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 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誌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對月思親壹—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漢代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和送別之所。 蟬 以蟬喻品行高潔。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南浦 水邊的送別之所。 長亭 陸上的送別之所。 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淒涼之音。 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壹種淒苦之音。 梅花 壹種高潔人格的象征。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 象征高潔的品質。 桃花 象征美人。 牡丹 寄寓富貴。 楊花 有飄零之意。 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 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淒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壹起。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烏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壹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壹起。 蟋蟀 古人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準備冬衣以至懷念征人等聯系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 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征著壹種悲傷的感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壹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壹種淒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羌笛發出的淒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 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裏和綿綿的愁絲連在壹起。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壹種表現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鴻雁 《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子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壹只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於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 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裏經過宋城,遇見壹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壹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司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後來因此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連理枝 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壹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壹種鳥,雌雄老在壹起飛,古典詩歌裏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相傳戰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臺遊玩時自投臺下,大家拉她衣服,沒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壹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壹起,樹上有鴛鴦壹對,相向悲鳴。後來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青梅竹馬 用來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逐鹿 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 稱“三尺法”。 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 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誌向高遠的人。 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結為婚姻,後便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彭祖 傳說中長壽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余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征,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為嬋娟。 獻芹 《列子·楊朱》有壹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裏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 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壹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 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壹方面居領導地位。 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卷入其中。 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 豆蔻 是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精衛 古代神話。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誌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鬥。 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泰鬥 “泰山北鬥”的簡稱。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玉成 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璧還 敬詞,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方家 原指深於道術的人,後特指精通某種學問、某項技術的專家。 青鳥 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壹只先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後來青鳥成為傳書的信使。 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裏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同壹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裏。後以喻堅守信約。 班馬 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裏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壹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 問鼎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陳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後遂以“問鼎”喻篡奪政權。 辭第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壹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為家也。”後以喻為國忘家。 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壹根長纓,我壹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 還珠 古時合浦盛產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裏來當太守,革除貪汙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 金雞 古代傳說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壹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壹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後便以“金雞”借指大赦令。 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壹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裏就不覺得餓了。過了—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壹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 青眼 相傳三國時魏國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時俞伯牙善於彈琴,鐘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 牙彈琴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曲調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雅。 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壹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q0)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巴歌 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 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 蒓羹鱸膾 指家鄉風味。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菇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誌,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菇菜羹:菇菜、蒓羹。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雙鯉 代指書信。 莊周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壹,萬物齊等的思想。後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采薇 借指隱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仕周。 碧血 化碧 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 折桂 比喻科舉及第。典出《晉書·卻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壹,猶桂林之壹枝,昆山之片玉。”’ 懷橘 指孝順雙親。典出《三國誌·吳誌·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紅葉 代稱傳情之物。 昆山玉 比喻傑出的人才。 詠絮 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 柳營 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紮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太許可,才可入營。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南冠 代指囚禁而不變節操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