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二年級語文《綠色的和灰色的》原文
綠色的森林裏,有塊綠色的草地,
綠色的草地上,
有條綠色的小溪。
有只灰色的狐貍,
躲進草叢,
等候著小兔經過這裏。
壹只綠色的翠鳥,
向小兔子們報告了這個秘密。
綠色的森林裏,
有塊綠色的草地,
綠色的草地上,
有條綠色的小溪。
壹群小白兔,
輕手輕腳經過這裏。
它們的頭上頂著
壹張張綠色的棕櫚,
穿過了森林。
穿過了草地,
穿過了嘩嘩的小溪。
灰色的狐貍等啊,等啊,
它只看見
綠色的森林、
綠色的草地
和綠色的小溪。
妳聽,風兒送來了
2.小學二年級語文《綠色的和灰色的》教案
教學目標:1、認讀本課的生字:灰、塊、狐、貍、向、報、秘、密、張、嘩、啊、送、嘆。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在朗讀中感知詩歌所描繪的故事情節。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新詞並掌握。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了解故事大概的情節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張貼用的圖片(森林、草地、小溪、翠鳥、狐貍、頂著棕櫚的小兔;做遊戲用的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互相介紹,彼此認識,復習識字知識。
壹、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壹邊播放,教師壹邊描述:孩子們,妳們看,多麽漂亮的壹片森林啊!綠色的森林裏有壹片綠色的草地,綠色的草地上有壹條綠色的、嘩嘩流淌的小溪,就在這個綠色的世界裏發生了壹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壹起走入這個綠色的世界,欣賞發生在這裏的故事。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認讀生字“灰”。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綠色的森林裏,有塊綠色的草地,綠色的草地上有條綠色的小溪,在這個綠色的世界裏究竟發生了什麽有趣的故事呢,我們趕緊看看去。
(壹)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劃出新認識的字和新學會的詞語。
2、反饋剛才的讀文識字。
(1)反饋不認識的字。
(2)反饋新認識的字和新學會的詞語。
(3)讀壹讀,加深識記。
3、同桌兩個小夥伴用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互相檢查識字和課文朗讀情況。
4、遊戲鞏固生字識記,課中休息。
給漢字朋友找家。
(二)復述故事,了解內容
1、把故事試著講給同桌的小夥伴聽壹聽。
2、講給全班同學和老師聽壹聽。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位,理解故事情節
師:剛才大家講得真好,多麽有趣的故事啊!再自由讀壹遍課文,讀完後想壹想:妳有什麽感受或想法想告訴大家?是從課文哪些詞、句體會到的?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3、全班交流、匯報,並隨機引發想象,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重點句、段。
學生可能談到:
(1)覺得小白兔真聰明,善於動腦筋。
(2)覺得狐貍太狡猾,又太可笑。
(3)覺得翠鳥很熱心。
(4)覺得森林太美了。
註意: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來談感受、想法,不能脫離文本。同時,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或感受,只要學生能夠自圓其說,有道理,就應得到肯定。
四、回讀課文,消化品味,總結全文。
1、伴著音樂學生齊讀課文。
3.小學二年級語文《綠色的和灰色的》教學反思
《綠色的和灰色的》這篇課文是壹首童話詩,也是壹首敘事詩,兒童詩。課文語言比較淺顯,但跳躍靈動,字裏行間隱含著動人的畫面,有景有境,有聲有色,而且情節扣人心弦。故事在壹個奇妙的的綠色背景下隨著壹個個小動物的出場層層展開:在翠鳥的提醒下,小白兔們頂著綠色的棕櫚,躲過了藏在綠葉叢中的狐貍的暗算,順利脫險的故事。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做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這樣故事情節和故事中的人物會在學生頭腦中逐漸鮮活、清晰下來。再通過朗讀與表演,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結合新課標,我們集體備課時主要註重兩點:1、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這節課中在故事講完“我交流我快樂”,還有“快樂小筆頭”中對文中的壹種小動物說壹兩句話。這兩個環節都達到了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想法並願意與小夥伴進行交流的目的。
2、這節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挖掘文中培養孩子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訓練。我鼓勵孩子大膽想象,激發孩子們想說的興趣,訓練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時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孩子們的想象也為後面的表演打下了基礎。我們知道表演除了靠文本和插圖,還需要借助想象。讓孩子們從動作、表情揣摩人物內心,再從內心揣摩他們的動作、表情等。並且對孩子們理解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幫助。這節課中我覺得我對學生的發言表示肯定、鼓勵,對孩子奇思妙想表示寬容、贊揚,都讓孩子久被束縛的童心得以飛揚。“情動而辭發”,孩子的思維被激活,話匣子被打開了。也從另壹個層面實現了尊重孩子們個性閱讀的目的。
我還在學生表演時適時播放優美的音樂,不僅烘托氣氛,渲染了情境,而且音樂中蘊涵的靈動的語言,縹緲的形象和廣遠的意境,也喚起了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了課文情境與翠鳥壹起著急、與小白兔壹起動腦筋想主意,與計劃未得逞的狐貍壹起失望、嘆氣,又與巧妙逃脫了的小白兔壹起歡慶勝利。
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
1、在有些細節上我處理的有些操之過急,比如應該讓孩子們細細地、美美的讀第壹、三小節,以實現以讀激情、以讀悟美、以讀啟智、以讀育人的目的。
2、對孩子們還是不敢放手,沒能完全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
3、由於孩子們面對這麽多老師有些緊張,說話聲音太小,所以老師重復了學生的答案,導致教師的話顯得略多壹些。
4、這是壹首童話詩,這節課我註重了對童話情節的探究,註重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但是對詩語言美的熏陶,沒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詩的韻律美、節奏美,今後在童話詩的教學方面我有了努力的方向。
5、如果能夠再深挖壹些,或許課文講的會更有深度,但這是我的壹個疑惑:到底要不要再去挖?其實在我教學設計的時候想到過這壹點:我們知道綠色代表正義的、光明的、高尚的,灰色代表醜陋的、狡猾的、陰險的。但是我們在集體備課時琢磨著這些對於壹年級孩子來說太有難度,他們理解不了。所以這節課就沒有再往深裏挖,我們怕深了孩子們出不來。反而失去了學習童話的興趣,從而不喜歡閱讀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壹次反思就是壹次提高,我會潛心學習,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讓我的語文教學更上壹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