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清代的詩歌流派哪些

清代的詩歌流派哪些

神韻說

1. 清代入仕詩人從“南施北宋”開始,民族意識所造成的沈重心態,已經逐漸淡化,他們的詩歌已經開始以新的面貌來與現政權取得和諧的相處。王士禛的神韻說,則是這種轉變的根本完成。

2. 所謂“神韻說”就是力圖擺脫政治等社會因素對詩歌藝術的幹擾,註重詩歌本身淡遠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蘊藉的語言,從而加強詩歌消遣娛樂功能

格調說

1. 清代隨著王士禛的去世,詩歌領域相對統壹的時代結束了,各種詩歌流派紛爭由此熱鬧起來。以沈德潛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調說”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tFfIl

2. 所謂“格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封建政治和倫理思想,實際上是讓詩歌為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服務。為達此目的,沈德潛認為在表現上要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並用唐詩的格調將這種意圖落到實處。

肌理說i

1. 清代作家翁方綱認為王士禛的“神韻說”的問題在於空泛,沈德潛的“格調說”毛病在於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說”。

2. 所謂肌理說包括以儒學經典為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綱的肌理說實際上就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證來充實詩歌內容,使義理和文理統壹。

性靈說

1. 清朝乾隆年間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詩派,接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口號,認為寫詩要抒發人的真性情。他對清代以來的各種詩歌理論觀點予以全面排斥。他的這種反傳統、求創新的特點,是對於清代以來道統文學觀的強大權威的挑戰。

2. 性靈派的成就主要為詩歌,其中七絕和七律尤佳。如《春日雜詩》於恬淡寧靜中透出輕松活潑的生活氣息,十分舒暢自然;《馬嵬》命意新穎,感情傾向也發生了根本轉變,堪稱為人民代言的詩歌。

陽羨派

1. 清代陳維崧的詞師法蘇、辛,尤其接近辛棄疾豪放蒼涼的詞風。如《點絳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營造的氣勢上以今懷古,透露出作者悲涼慷慨的心境。91PyIy

2. 陳維崧屬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地名稱“陽羨”,所以陳維崧為代表的詞派被稱為“陽羨派”。屬於這壹詞派的作家還有蔣士銓等。?

浙西派

1. 清代朱彜尊推舉南宋姜夔、張炎等婉約詞人作品,認為張炎所說“清空”境界為作詞最高標準。這種觀點實際上比較註重詞的格律和技巧,詞風醇雅清麗。{

2. 朱彜尊的論詞主張和詞作受到浙西詞家的認同,許多人都以朱彜尊所標榜的姜夔和張炎為楷模,壹時此風大盛。後來龔翔麟選朱彜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詞為《浙西六家詞》,遂有“浙西詞派“之名。

3. 厲鶚繼承了以朱彜尊為的主張,認為以周邦彥、姜夔為代表的清婉秀麗詞風勝過以辛棄疾為代表的慷慨豪放詞風。與朱彜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詞中孤寂冷峭的情調更為突出。T*Y}

常州派

1. 乾嘉時期,以樸學為代表的求實風氣籠罩了整個社會,文學領域的重實傾向也成為這個時期審美的重要價值取向,受到此風氣影響,這時期的詞壇中註重質實的風格取代了清初詞壇的感傷和激情風格。以張惠言為代表的常州詞派崛起,便是這種差異的表現。

2. 張惠言從內容質實的角度主張恢復傳統,強調寄托比興,主要還是表現個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復**傳統的願望很難從根本上實現。他的詞氣勢雄健,風格俊逸。詞風較為質實,但其內容範圍仍然比較狹窄。

桐城派

1.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為“桐城派”。

2. 桐城派散文理論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以清王朝政權為服務目的,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家的古文為楷模,在文章體制和作法上有細致規則的系統化的散文理論。g

3. 方苞將自己的散文理論核心概括為“義法”二字,“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劉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姚鼐對古文理論的主要貢獻是對前人的學說進行了融合和總結,使之更加具體化。他強調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兼備;還提出“八要”來將義理、考證、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實處;將多種文風歸結為“陽剛”和“陰柔”兩種。x5{

4. 姚鼐不僅發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論,而且還在自己周圍形成了壹個龐大的桐城派散文體系。管同、梅曾亮、方東樹、姚瑩號稱“四大弟子”

唐宋派

嘉靖間,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主張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他們被稱為"唐宋派"。

童心說:李贄提倡'童心",童心就是真心。

"竟陵派":鐘惺和譚元春,他們反對擬古,但強調從古人詩中求性靈,在詩文中開眼界,形成了這壹派文學上"幽深孤峭"的藝術風格。

茶陵詩派

以李東陽為代表,作詩力主宗法杜甫,強調法度音調.對臺閣體文風是有所沖擊的,對後來前七子的詩文主張也有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