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朗誦技巧及訓練
二、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詩歌誦讀,有輕有重,有音長音短,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現,字詞句的輕重及音長音短,要根據詩歌內容、意境來判斷。
三、把握詩歌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誦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如《再別康橋》,寫的是離愁別緒,其情感基調定在壹個“愁”字上,而且,這愁,不是哀愁,不是濃愁,而是輕淡的柔愁,愁中又帶有壹絲對康橋美景的沈醉,帶有壹絲對母校眷戀的深情。 ?
四、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詩歌誦讀的語速,有壹定的規律可循。“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壹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沈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壹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為宜。”比如,《再別康橋》與《我愛這土地》的語速要慢壹些。
2
現代詩歌朗讀技巧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朗誦時也就不必拘泥於格式,但要理解詩意。也就是要求我們聲隨情動,在朗誦時要能領會詩的意境,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激起我們與詩的內容相對應的感情,再恰當地掌握重音和停頓,朗誦時就會感情充沛,節奏鮮明,使聽眾受到強烈的感染。
1.深刻。細致的感受 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裏“擠”情、“造”性。聽眾是敏銳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2.豐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歷壹樣。
3.正確、深入的理解 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裏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首先要清除障礙,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不要囫圇吞棗。望文生義。其次,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確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