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情致深蘊,是其根本特征。無論感時、抒懷、吊古、詠物或言情諸作,莫不滲透著詩人的真情實感,具有壹唱三嘆的韻味。像歷來傳誦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無題二首》),廖廖14個字,把那種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貴和愈有默契愈覺得阻隔難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極其深刻動人。再如"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無題四首》),表面上寫絕望的悲哀,骨子裏卻又透露了絕望掩蓋下相思如春花萌發、不可抑止的熾熱情懷,顯得分外沈痛而富有感染力。劉熙載所謂"深情綿邈"(《藝概·詩概》),張采田所謂"哀感沈綿"(《李義山詩辨正》),都是指他詩歌的這個特點。 李商隱詩歌的抒情,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別致力於婉曲見意。詩人喜歡把自己的藝術構思錘煉得千回百轉,壹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於環境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他善於驅遣想象,將實事實情轉化為虛擬的情境畫面,如《夜雨寄北》、《嫦娥》。他愛好繡織麗字,鑲嵌典故,細針密線,襞□重重,造成光怪陸離而又朦朧隱約的詩歌意象,如《錦瑟》、《碧城三首》。他又大量運用比興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諷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興深微,寓意空靈,索解無端,而又余味無窮。前人說他"總因不肯吐壹平直之語,幽咽迷離,或彼或此,忽斷忽續,所謂善於埋沒意緒者"(馮浩《玉□生詩集箋註》),分析是很中肯的。當然,刻意求深求曲,也會帶來晦澀費解的弊病。詩人的壹部分作品迷離恍惚,旨意難明,有的甚至成為千古揭不破的"詩謎",導致妄為比附、影射的索隱風氣,他是不能辭其咎的。 婉曲見意的表現形式,同"深情綿邈"的內涵相結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這就是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格。處在晚唐采縟藻繁的詩風影響下,李商隱的詩歌也自有富麗精工的壹面。但他不局限於華艷,而能夠在□麗之中時帶沈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詞婉的作風分不開的。約略同時而辭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說李賀的特點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溫庭筠是綺密,那麽李商隱恰恰就是深婉。風格:不論李商隱詩歌的“隱”也罷,“傷”也罷,實際上是不能截然分開的。隱中有傷,傷溢於隱,只有傷既又隱,即“隱傷”才是其完整的獨特風格,也是其總體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