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古詩並點評

古詩並點評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 ·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①天街――京城(長安)的街道。

③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④最是――正是。

⑤處――時候,只在詩詞裏才這樣用。

⑤絕勝――遠遠勝過。

這首小詩,贊美京城長安的早春景色。

蒙蒙細雨灑落在長安的大街上。這輕柔細潤、酥油壹般的小雨,悄悄地提醒人們:春天來了。當妳放眼向郊外遠望的時候,山坡上,原野間,到處是壹片片和新綠⑴壹量妳興沖沖地趕到近前,想好好觀賞壹番,那綠色卻反而消失了,不見了――草兒雖然開始返青了,但畢竟還太小、太嫩呢。詩的前兩句寫細潤如酥的小雨,寫似有若無的草色,都是早春時節特有的景象,體現著詩人取材的典型了觀察的精微。

後兩句,詩人滿懷激情地贊嘆說:這正是壹年裏春光最好的時節,遠元勝過那煙柳滿城的晚春!是啊,早春,這是春天的開始,回黃轉綠,生機勃勃,哪個時節能在人們心中喚起這麽多的希望呢?所以,早春是壹年最美好的時節,就像清晨是壹天最美好的時刻,童年是壹生最美好的年華壹樣。

會心壹悟寫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更重要的是,體會和認識春天,不必等到“煙柳滿皇都”之後,要善於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時候就去感悟它,了解它,把握它。說早春的“草色”,可以“遙看”卻難近視,蘊含了世間許多事物的普遍規律。有的事,朦朧地看似乎是有的,壹叫真去看細部卻又說不清楚了。到底是有還是無呢?全在看者的眼光和見識了。看待社會形勢,何嘗不是如此。

西江月·夜行黃沙①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②,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③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註釋

①: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

②:“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譯文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喜鵲,清爽的夜風吹來了蟬兒的鳴叫。

稻花飄香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聽得陣陣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剛還遠掛天邊,轉眼滴滴細雨灑落山前,要下大雨了。

過去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現在眼前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壹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迢迢牽牛星》賞析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詩歌的大意:

詩人遙望夜空。看到了相距很遠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逐漸陷入了無盡的遐想:他仿佛看到了織女伸出纖纖素白的雙手,獨自壹個人坐在織布機旁,百無聊賴地撫弄著織布機,無心織布,所以壹整天也無法織成壹匹布,思念的侵襲,總會使她的淚水時時如雨紛紛。詩人出神的想到這裏,不禁陷入無限的慨嘆:銀河啊,那麽清澈淺近,相距那麽近。但是,織女只能壹個人對水映照自己孤獨的優美姿態,無法向心愛的人傾訴自己的衷腸!

詩歌的簡析:

詩歌的開頭兩句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的。用“皎皎”言指牽牛、織女星的明亮,因為明亮才最吸引詩人的註意力,才引起詩人的遐想和慨嘆。此詞語暗示了詩人的寫作緣起。“迢迢”是悠遠之意,因為相距遙遠,才會使織女因思念無法實現而帶來無限的愁怨,為下文埋下伏筆,也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另外,前壹句“牽牛”後面用“星”,而後壹句“河漢”後面用“女”字,除了避免字面面上的重復並使其押韻之外,詩人還應該有另外壹種用意,即:由星及人,引領讀者自然地開始聯想到壹個真實的女人,為下文張本。"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接下來四句專就織女這壹方面來寫。詩人並未對織女的形貌進行全面而整體的描寫,而是用了“纖纖”“擢”“素手”二詞來突出織女美貌,從壹雙小巧、柔軟、白皙的手,讓人產生無盡的想象:壹雙手都那麽精美,再加上擺手時候的那麽輕盈優美的動作,那麽擁有這雙手的女子的姿容之美肯定更是驚世駭俗。此近乎特寫的手法給讀者帶來了無盡的遐想也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後壹句“弄”字表現力極強,“弄”言即“擺弄”“把玩”之意,顯是百無聊賴的無心之舉,壹個勤勞的織女為什麽無心撫弄“機杼”呢?不難讓人體味到她專心沈浸在濃濃的思念之中,無法自拔。“劄劄”壹詞,是擬聲詞,言即“機杼”工作時候的聲音,疊韻的使用,使得這個聲音顯得頗為單調,詩人用以動襯靜、以聲襯情的手法來進壹步渲染織女深深的思念心境。後二句,詩人直接想象,使詩節由含蓄而變得直接,使情感加深突出出來,從正面直接的進行描述:織女壹整天也不能織成壹匹布,總是淚落如雨以淚洗面!使讀者仿佛看到了因思念而消瘦的織女,整日無心織布,時時刻刻地陷入對往事的追憶之中,動情之處,就會淚水不自覺的潸然而下。滿腔的幽怨、渴望、絕望之情積郁胸中。

最後四句是詩人的慨嘆。前兩句是詩人的無奈的慨嘆,越是寫銀河的清澈淺近但又無法渡過去,就越能體現出那壹種思念的悲涼深刻而無奈!此時反襯法。“復”是“又有”之意,含有埋怨之意,再上壹個反問句式,這樣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織女的可望不可即,咫尺勝天涯的哀怨情緒。“盈盈”《文選》六臣註:“盈盈,端麗貌。”所以“盈盈”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寫織女的。寫出了織女面對銀河無法涉足而過,只有站在岸邊眺望。自己美麗的身影孤獨地倒映在水中,含情脈脈地盯著牛郎,默默無聲。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大象無形,大言無聲”,其心中的思念之苦、思念之痛盡在不言之中。

這首詩壹開始就把情景設置在離散後,抒寫了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綿長無助的思念之情。全詩沒有壹字壹句提到織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見。唧唧的織機聲,在苦戀的心靈裏壹次又壹次地回響;清清的銀河水,不但未能稀釋刻骨的相思,反而使情倍增、愁疊加。壹水之隔,相視而不得語,這種可望不可即難道不是比遠而未見更為難受嗎?越是強調相隔之近,就越能見出織女的哀怨之深。

詩篇借寫織女隔著銀河遙望牽牛的愁苦心情,實際上是比喻思婦與遊子相思,抒發人間別離之感。同時,深深流露的是對美好人生與理想的憧憬,是對這種人生與理想不能實現的嘆喟,是壹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悲涼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原文〗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註釋〗

1、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裏還是非常荒遠的地方。

2、左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3、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淒切。

4、子規:即杜鵑鳥。

5、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壹個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條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7、隨風:壹作“隨君”。

8、夜郎: 漢代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賞析〗

王昌齡左遷龍標,其實他並無舛誤,以故在《芙蓉樓送辛漸》詩中表明自己的無辜:“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知道他的不幸遭遇後遙寄此詩,深表同情與安撫。

〖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璨的群星之壹,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壹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譯文〗

楊花落盡杜鵑聲聲哀啼,

得知妳被貶龍標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給明月,

壹同伴隨妳奔赴夜郎之西!

〖結構〗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裏可***,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壹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特色〗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誌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壹和優點之壹。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