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求唐詩鑒賞論文2000字壹篇

求唐詩鑒賞論文2000字壹篇

今天我為大家講“唐詩賞析”。因為在座的很多同學都有非常豐富的唐詩知識,我只想講壹些唐詩方面非常有影響的詩歌,且限於時間關系只選擇短的詩歌來講。我分三個方面來講。第壹是唐代以前中國詩歌發展基本線索;第二是唐詩發展的基本狀況;第三是講壹些小的專題:如歌頌春天的詩歌、送別朋友的詩歌、懷念故鄉的詩歌等等。 我們中華民族是壹個有燦爛文化的民族,在我們燦爛文化的寶庫中,詩歌無疑是非常精彩的,如果把詩歌比作廣袤的星空,那麽唐詩就是這星空中最燦爛的銀河。唐詩的燦爛不是突如其來的,它有壹個發展的過程。 我講的第壹個問題就是唐前詩史的簡要回顧。 秦以前是先秦,主要指夏商周時代。這個時期詩歌發展有兩個高潮:壹是《詩經》,二是楚辭。《詩經》是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600年詩歌的壹個總結。楚辭主要是以偉大的詩人屈原(約前340---277)的詩歌為代表的。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留下姓名的偉大詩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記住他。我們要記住壹個歷史坐標,即公元前300年之前,這是戰國中期,是中國歷史上百家爭鳴的好時期,出現了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如孟子、莊子、韓非子等。從公元前600年的《詩經》到公元前300年的楚辭之間相隔了300多年的時間,這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壹個低谷,但卻是中國散文發展的壹個高峰。《詩經》和楚辭是灌溉後世中國文學園地的兩條大河。 從地域方面說來,《詩經》主要是黃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結晶;而楚辭主要是長江流域南方文化的結晶。《詩經》是集體歌唱的產物,而楚辭是個人獨立歌唱。我們中國的詩歌從集體歌唱向個人獨立歌唱發展,是壹個偉大的飛躍,從此,中國詩歌的主流是詩人獨立歌唱,《詩經》中的詩歌所描寫的無非是兩個大的方面:壹個是反映人以外的客觀世界,如戰爭、勞役、兵役等等;壹個是人以內的主觀世界,如思想、情感等等。這是兩個宇宙,壹是無限大的宇宙,壹是無限小的宇宙。在反映這兩個宇宙時,民歌是比較豐富生動的。《詩經》中有許多是反映現實的,如《伐檀》。還有壹些是感情的抒發,主要是男女愛情的歌唱。打開《詩經》,第壹首《關雎》便是歌頌男女愛情的千古好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有很多詩寫得很美,如《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寫出了追求伊人那種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情感狀態。希冀、渴望、不懈的追求與最終不可得的悵惘,交織在壹起,十分美麗動人。 《詩經》中最具代表性的“國風”;而楚辭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離騷》,其內容主要是屈原抒發自己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和追求真理的思想感情,它有2740多個字,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最偉大的壹首政治抒情詩。在古代,“風”、“騷”並稱。風騷者,文才才華也,是壹個非常好的詞,與現在意義不同。風與騷,是貫穿我們後世文學特別是詩歌的兩條大河。與“國風”作者們樸實的情感相對應,《離騷》充溢著屈原思想的閃光點,有許多詩句壹直為我們所欣賞,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只要是心中認為美好的東西,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等,追求它們,九死也不後悔的。這種追求美好的東西而九死不悔的精神,已經融入到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之中,是我們中華民族壹個不朽的精神。其他的,如關於《詩經》和《詩經》和楚辭藝術方面的特色和成就,這裏就不多說了。 第三是漢樂府。 漢代是中國王朝中最長命的壹個王朝,兩漢400多年,主要成就是樂府詩歌,內容上大部分是反映社會生活,反映愛情。反映社會生活的如《東門行》、《戰城南》等;反映愛情的如《上邪》。其中《上邪》唱到: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本來“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已經將感情表達到極頂了,但如果就到此為止,還不能算是好詩;好就好在詩中壹口氣舉了自然界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五種事情,說除非這些事情都發生了,我才跟妳結束感情。正由於這樣它才成了千古好詩,被稱為短章中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