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給後人留下了壹千四百多首詩,涉及到唐代由盛轉衰的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
特別是安史之亂前後的作品,如“三吏敁三別”《麗人行》《兵車行》《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將個人情感與重大歷史事件聯系起來。
唐代孟棨《本事詩》中第壹次使用“詩史”壹詞來概括杜甫詩歌思想內容特點,但主要是著眼於“記事之詳”這壹方面。宋人又從不同角度對“詩史”這壹概念進行闡述。他們往往忽視了詩歌的藝術特征,但都註意到了杜詩與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這壹特征。杜甫以其廣闊的思想內容和實錄手法,為我們提供唐代歷史真實的畫面,又不同於歷史的實錄,他以獨到的筆觸補充了歷史的不足,自有獨到的廣度和深度。正如明人郝敬所說:“昔人稱其為詩史,正使班馬記事,未必如此柔切。”
唐代孟棨《本事詩》中第壹次使用“詩史”壹詞來概括杜甫詩歌思想內容特點,但主要是著眼於“記事之詳”這壹方面。宋人又從不同角度對“詩史”這壹概念進行闡述。他們往往忽視了詩歌的藝術特征,但都註意到了杜詩與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這壹特征。杜甫以其廣闊的思想內容和實錄手法,為我們提供唐代歷史真實的畫面,又不同於歷史的實錄,他以獨到的筆觸補充了歷史的不足,自有獨到的廣度和深度。正如明人郝敬所說:“昔人稱其為詩史,正使班馬記事,未必如此柔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