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這座古城的歷史文化時常讓人品味不盡。漢代文學家司馬遷,唐代的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文豪蘇軾等都寫過贊美開封的詩賦。其中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壹千三百裏。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從中能夠想象那時的開封是何等的壯觀美麗。 開封種植菊花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時期就已經馳名全國,明清尤盛,綿延至今。“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乾隆皇帝來開封賞菊時親賦詩詞,留下“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北宋駙馬柴宗慶有兩句傳誦千古的形容汴京的名句:
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
2.關於開封的古詩有哪些1,兔園雪霽物華新,掃盡瀛洲萬斛塵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
5,卞都峨峨在平地,宋恃其德為金湯
6,大梁傷客情,荒臺對古城
7,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
8,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壹千三百裏
9,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
10,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
11,梁苑清秋白晝閑,偶尋名剎扣禪關
12,鐵塔峙城隅,川平愈覺孤
13,天風吹我來中州,光陰荏苒春復秋
14,梁園花月四時好,日落夷山映芳草
15,曾向梁園看雪飛,鄒枚授簡尚依稀
3.描述開封的詩句大梁行 唐堯客
客有成都來,為我彈鳴琴。前彈別鶴操,後奏大梁吟。
大梁傷客情,荒臺對古城。版築有陳跡,歌吹無遺聲。
雄哉魏公子,疇日好羅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眾星。
金槌奪晉鄙,白刃刎侯嬴。邯鄲救趙北,函谷走秦兵。
君子榮且昧,忠信莫之明。間諜忽來及,雄圖靡克成。
千齡萬化盡,但見汴水清。舊國多孤壘,夷門荊棘生。
蒼梧彩雲沒,湘浦綠池平。聞有東山去,蕭蕭班馬鳴。
河洲搴宿莽,日夕淚沾纓。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
古大梁行 高適
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
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憶昨雄都舊朝市,軒車照耀歌鐘起,
軍容帶甲三十萬,國步連營壹千裏。
全盛須臾那可論,高臺曲池無復存,
遺墟但見狐貍跡,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
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
白璧黃金萬戶侯,寶刀駿馬填山丘。
年代淒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
遣懷 杜甫
昔我遊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
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
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裏,報答在斯須。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芒碭雲壹去,雁鶩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雕枯。猛將收西域,長戟破林胡。
百萬攻壹城,獻捷不雲輸。組練棄如泥,尺土負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辭大爐。亂離朋友盡,合沓歲月徂。
吾衰將焉托,存歿再嗚呼。蕭條益堪愧,獨在天壹隅。
乘黃已去矣,凡馬徒區區。不復見顏鮑,系舟臥荊巫。
臨餐吐更食,常恐違撫孤。
汴堤鸚 梅堯臣
古堤多長榆,落莢鵝眼小。
其下迅黃流,其上鳴黃鳥。
安知舟中人,黑鬢日已少。
千裏歸大梁,玉笙聞窈窕。
終朝不成曲,幽響在林表。
莫羨沙路行,金鞭馳裊裊。
汴河 黃庶
卞都峨峨在平地,宋恃其德為金湯。
先帝始初有深意,不使子孫生怠荒。
萬艘北來食京師,卞水遂作東南吭。
甲兵百萬以為命,千裏天下之腹腸。
人心愛惜此流水,不啻布帛與稻梁。
4.有關“開封”的古詩詞有哪些1. 明代:李夢陽《汴京元夕》: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譯:他們從不同的地方匯集到汴京來.都唱著周憲王編著的劇本。她們唱著唱著,從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來,銀光傾瀉,似在金梁橋的大地上鋪了壹層自霜。人間的燈火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盛況空前。
2. 宋代:劉子翚《汴京紀事》: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譯:帝京當年是多麽地繁華熱鬧,回想起來,使人無限地傷感;李師師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間。
3. 宋代:韓元吉《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凝碧舊池頭,壹聽管弦淒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
譯:想起往日宮廷中的池苑,壹聽到過去宮中的音樂,我立刻感到無限的淒涼之情。有多少當年梨園的曲調在裏面,壹聲聲,令我這白發老人實在難以回想往事所添的憂愁。
4. 唐代: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平明辭鐵丘,薄暮遊大梁。仲秋蕭條景,拔剌飛鵝鶬。
譯:平明時分離開鐵丘,太陽落山來到大梁。仲秋分象多麽蕭條,雁飛聲聲南歸故鄉。
5. 唐代:高適《古大梁行》: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譯:古城長滿了荊棘雜草,籠罩在壹片蒼茫的氣象之中。我騎馬來到這古城前,目睹荒蕪的景象,不由愁思滿懷,難以自已。魏王的宮室、廟觀都長滿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賓客們都隨著灰塵壹去了無痕跡。
6. 唐代:張繼《送鄒判官往陳留(壹作洪州送郤紹充河南租庸判官)》:齊宋傷心地,頻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
譯:這是齊宋兩國傭兵之地,婦女停止織布,農民廢棄了耕地。
7. 唐代: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應是天教開汴水,壹千余裏地無山。
譯:應該是上天教人們開通汴河,這裏壹千余裏的地面上看不到壹座山巒。
8. 唐代:李益《汴河曲》: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譯:汴水碧波,悠悠東流,望中壹片無邊春色。春色常在,但當年豪華的隋宮則已經荒廢頹敗,只留下斷井殘垣供人憑吊了。
9. 明代:於謙《嶽忠武王祠》: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譯:自南宋建都杭州以來,舍棄了汴梁巍峨的宮闕。
10. 明代:曾棨《維揚懷古》:最是多情汴堤柳,春來依舊帶棲鴉!
譯:還是汴堤邊的柳樹最多情,春天到了依舊讓麻雀棲息。
開封,古稱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開封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之壹、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壹。截至2015年底,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裏,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人口454.26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譽為八朝古都,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宋朝和金國相繼在此定都;明朝在此建立北京達11年。開封是世界上唯壹壹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都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壹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從蒙元明清到民國和到新中國建立初期,開封壹直為河南首府或省會。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
5.有關開封古詩詞開封與詩古已有緣《詩經》成書於春秋中期,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其中最美的詩篇產生於開封境內的洧水。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
這首《溱洧》是《詩經》中極具代表性的愛情詩篇,它生動描繪了男女在河岸邊歡樂聚會、自由表達愛情的情境。 詩的大意是,陽春三月,溱洧之水碧波蕩漾,無數男女拿著蘭草到岸邊遊樂。
壹個姑娘說:“我們去那邊看看吧?”小夥子說:“我已經去過了呀!”姑娘說:“妳就陪我再去壹趟嘛!妳看洧水那邊又寬曠又好玩。”這對男女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壹邊走壹邊呢喃私語,說說笑笑,親親熱熱,還互贈芍藥作為定情的信物。
此外,在《詩經》的305首詩裏,屬於開封屬地新鄭的《鄭風》就占了21首。著名的詩句“壹日不見,如三月兮”,就是《鄭風》《子衿》裏的詩句。
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壹的阮籍,為開封屬地尉氏人,他的墓在尉氏縣小陳鄉境內。阮籍的詩作有詠開封之作:“昔余遊大梁,登於黃華顛。
***工宅玄冥,高臺造青天。幽荒邈悠悠,淒愴懷所憐。
”唐詩宋詞 開封緣深詩人李白與開封緣分極深。
以詩為媒,他還娶了壹個開封媳婦。李白和杜甫、高適兩位詩友相聚開封,壹起登上吹臺飲酒賦詩。
有壹天,他們正在吹臺開懷暢飲,忽聽窗外傳來如夢如幻的琴聲。三人疑是師曠再生,不禁心生感慨。
似醉非醉之間,李白即興賦詩,揮筆在粉墻上寫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園吟》。三位詩人走後,壹位年輕貌美的白衣女子帶著丫鬟來到這裏。
她雲髻高聳,裙裾飄飄,站在壁前反復吟誦那氣勢磅礴的詩篇,如醉如癡,連僧人進房都未能覺察。僧人看到粉白的墻壁被塗得黑乎乎壹片,心生怨氣,舉布欲擦,卻被這位姑娘攔住。
經過壹番交涉,她取出千兩銀子,買下此壁,保住了墻上的詩句。不久,李白聽說此事,深受感動,便托杜甫和高適做媒,娶這位宗氏才女為妻。
宗氏就是李白的第四位夫人。這個“千金買壁”的傳說未必真有其事,但宗氏才女卻確有此人。
據郭沫若考證,李白“在梁園也有家,往來於此,累十年之久”。李白還寫過壹首《擬恨賦》,是比照壹位開封詩人的《恨賦》寫的。
《恨賦》作者江淹,是開封屬地蘭考人,是開封地界最早的較有成就的詩人。李白比照江淹詩作寫詩,足見他對江淹作品的欣賞和崇敬。
“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這就是江淹《恨賦》裏的詩句,很唯美。
江淹還有另壹首著名的抒情賦《別賦》,道盡了天下離人內心深處無可名狀的情感。汴京八景裏有壹個景致:隋堤煙柳。
詩人白居易觀後詩思迸發,在《隋堤柳》詩中寫道:“西至黃河東至淮, 綠影壹千三百裏, 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白居易在開封反復詠嘆,留下好詩串串。
開封古代詩人中還有壹位牛人,唐朝開元41年進士崔顥。據說,孤傲的詩仙李白到了黃鶴樓,登樓時曾想作詩。
他徘徊許久,竟然無從下筆,只好長嘆了壹口氣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就是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讓李白悵然離去。
崔顥的這首詩被譽為唐詩七律第壹,實在是讓開封人長臉了。宋朝是封建社會優秀文化的頂峰時代,是開封歷史的鼎盛時期,也是詞的輝煌時期。
李煜、範仲淹、歐陽修、蘇軾、柳永、晏家父子、周邦彥、辛棄疾、李清照等把古城開封文化的地位推向了光輝頂點。北宋文學創作十足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
特別是詞,表現風格更是多姿多彩,琳瑯滿目,美不勝收……詩興開封 情滿汴梁新中國成立後,陳雨門、任訪秋、蘇金傘、華鐘彥都寫下有關開封的膾炙人口的佳作。蘇金傘是河南省第壹屆文聯主席,也是中國現代較為有名的詩人,他的詩壹字壹句都寫滿對開封的愛:我要到開封尋找我的童年我的身高、體重、肺活量,以及血液的濃度、大腦的容積,都是開封給我完成的,開封的哪壹條大街我沒走過千萬遍?…………當代,聞名全國、以格律詩見長的已故詩人李允久先生,壹冊《青楓集》讓詩家和詩歌愛好者反復賞讀。
現代詩人孔令更先生,他留職停薪徒步走黃河的壯舉,在全國文壇成為壹道引人註目的風景,被譽為“黃河詩人”。孔令更所說:“錢只不過是壹個城市的肉,瘦則可肥,肥則能瘦,而文化才是城市的骨。
人之骨,壹日不可瘦也。”詩歌活動和詩歌創作,代表著壹個城市文化的繁盛和活躍程度。
近兩年來, 我市發起了“詩興開封”國際詩歌大賽,旨在為弘揚中華詩歌文化,展現詩詞的獨特魅力,以詩歌為媒介展示開封日新月異的發展成就。活動得到了海內外詩人們的響應,來自羅馬尼亞、美國等國,以及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全國各省份的詩人均有投稿,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臺灣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的詩人洛夫,中華詩詞學會顧問、著名詩人林從龍,以及著名詩人余光。
6.描寫開封的名句壹、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李汾《汴梁雜詩》
美麗的彩霞,華美的仙居,開封自古以來就是帝王所在之處。
二、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放眼所見,到處是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飾華麗的轎車爭相停靠在大街旁,名貴矯健的寶馬縱情奔馳在禦街上,鑲金疊翠耀人眼目,羅袖綺裳飄送芳香。
三、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柳永《破陣樂》
含露的鮮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煙靄籠罩的草地壹直延伸到碧水池邊,金明池的水波蕩漾出淡淡的暖意。
四、高列千峰寶炬森,端門方喜翠華臨。——蔡襄《上元應制》
宮外千座燈山高高聳立,無數寶燭點燃,到處徹亮通明。令人特別欣喜的是,君王的車駕來到了端門。
五、惟我汴京,氣象宏偉,平廣四達。——李清臣《豐修都城記》
“氣象宏偉”指的是城市建築,“平廣四達”指的是開封城的交通道路。開封城不僅有完善的水路系統,還有十分發達的旱路系統。
7.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去開封旅遊 都寫了什麽詩三人當即在古吹臺上喝起酒來,壹杯壹杯又壹杯,邊喝邊吟詩,在獵獵秋風中來了個詩歌大合唱。遊過大梁之後,他們又到了宋州(今商丘)的梁園。在梁園,他們壹起登臨西漢梁孝王的平臺,在孟渚澤中壹起狩獵,還到梁園北邊的單父臺上宴遊行樂,過著狂歌度日、裘馬輕狂的生活。
李白在這段時間裏,還有了第二次婚姻,別的書中很少提及,這裏說來與諸位聽聽:有壹天,他們三人正在開懷暢飲,忽聽琴聲傳來,這琴聲如夢如幻,如泣如訴,三人疑是師曠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間,李白即興賦詩,揮筆在粉墻上寫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園吟》。
8.描寫“開封”的古詩詞有哪些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關於開封的詩詞或詩歌80字1、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 張籍 《秋思》
2、欲讀慵開封 唐 白居易 《詠慵》
3、開封見千裏 唐 高適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
4、這精神、堪更開封府 宋 劉辰翁 《金縷曲/賀新郎》
5、玉書分付莫開封 宋 李太古 《虞美人·西風海色秋無際》
6、酒熟且開封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7、藥酒自開封唐姚合 《喜馬戴冬夜見過期無可上人不至》
8、花開封印早 唐 林寬 《寄省中知己》
9、獨開封檢試砂床唐 陸 龜蒙 《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
10、家書接得急開封 元 馬鈺 《瑞鷓鴣 收家書》
11、急焚香、跪領封 元 劉處玄 《神光燦》
12、啟土開封 魏晉 陶淵明 《命子》
13、啟土開封 魏晉 陶淵明 《命子 其三》
14、(予為開封幕 宋 蘇軾 《王鄭州挽詞(克臣)》
15、仆昔為開封幕 宋 蘇軾 《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
16、開封述天爵 南北朝 鮑照 《蜀四賢詠》
17、解道臨行更開封 清 朱彜尊 《換巢鸞鳳·桐扣亭前》
10.有關開封古詩詞開封與詩古已有緣《詩經》成書於春秋中期,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其中最美的詩篇產生於開封境內的洧水。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
這首《溱洧》是《詩經》中極具代表性的愛情詩篇,它生動描繪了男女在河岸邊歡樂聚會、自由表達愛情的情境。 詩的大意是,陽春三月,溱洧之水碧波蕩漾,無數男女拿著蘭草到岸邊遊樂。
壹個姑娘說:“我們去那邊看看吧?”小夥子說:“我已經去過了呀!”姑娘說:“妳就陪我再去壹趟嘛!妳看洧水那邊又寬曠又好玩。”這對男女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壹邊走壹邊呢喃私語,說說笑笑,親親熱熱,還互贈芍藥作為定情的信物。
此外,在《詩經》的305首詩裏,屬於開封屬地新鄭的《鄭風》就占了21首。著名的詩句“壹日不見,如三月兮”,就是《鄭風》《子衿》裏的詩句。
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壹的阮籍,為開封屬地尉氏人,他的墓在尉氏縣小陳鄉境內。阮籍的詩作有詠開封之作:“昔余遊大梁,登於黃華顛。
***工宅玄冥,高臺造青天。幽荒邈悠悠,淒愴懷所憐。
”唐詩宋詞 開封緣深詩人李白與開封緣分極深。
以詩為媒,他還娶了壹個開封媳婦。李白和杜甫、高適兩位詩友相聚開封,壹起登上吹臺飲酒賦詩。
有壹天,他們正在吹臺開懷暢飲,忽聽窗外傳來如夢如幻的琴聲。三人疑是師曠再生,不禁心生感慨。
似醉非醉之間,李白即興賦詩,揮筆在粉墻上寫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園吟》。三位詩人走後,壹位年輕貌美的白衣女子帶著丫鬟來到這裏。
她雲髻高聳,裙裾飄飄,站在壁前反復吟誦那氣勢磅礴的詩篇,如醉如癡,連僧人進房都未能覺察。僧人看到粉白的墻壁被塗得黑乎乎壹片,心生怨氣,舉布欲擦,卻被這位姑娘攔住。
經過壹番交涉,她取出千兩銀子,買下此壁,保住了墻上的詩句。不久,李白聽說此事,深受感動,便托杜甫和高適做媒,娶這位宗氏才女為妻。
宗氏就是李白的第四位夫人。這個“千金買壁”的傳說未必真有其事,但宗氏才女卻確有此人。
據郭沫若考證,李白“在梁園也有家,往來於此,累十年之久”。李白還寫過壹首《擬恨賦》,是比照壹位開封詩人的《恨賦》寫的。
《恨賦》作者江淹,是開封屬地蘭考人,是開封地界最早的較有成就的詩人。李白比照江淹詩作寫詩,足見他對江淹作品的欣賞和崇敬。
“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這就是江淹《恨賦》裏的詩句,很唯美。
江淹還有另壹首著名的抒情賦《別賦》,道盡了天下離人內心深處無可名狀的情感。汴京八景裏有壹個景致:隋堤煙柳。
詩人白居易觀後詩思迸發,在《隋堤柳》詩中寫道:“西至黃河東至淮, 綠影壹千三百裏, 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白居易在開封反復詠嘆,留下好詩串串。
開封古代詩人中還有壹位牛人,唐朝開元41年進士崔顥。據說,孤傲的詩仙李白到了黃鶴樓,登樓時曾想作詩。
他徘徊許久,竟然無從下筆,只好長嘆了壹口氣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就是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讓李白悵然離去。
崔顥的這首詩被譽為唐詩七律第壹,實在是讓開封人長臉了。宋朝是封建社會優秀文化的頂峰時代,是開封歷史的鼎盛時期,也是詞的輝煌時期。
李煜、範仲淹、歐陽修、蘇軾、柳永、晏家父子、周邦彥、辛棄疾、李清照等把古城開封文化的地位推向了光輝頂點。北宋文學創作十足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
特別是詞,表現風格更是多姿多彩,琳瑯滿目,美不勝收……詩興開封 情滿汴梁新中國成立後,陳雨門、任訪秋、蘇金傘、華鐘彥都寫下有關開封的膾炙人口的佳作。蘇金傘是河南省第壹屆文聯主席,也是中國現代較為有名的詩人,他的詩壹字壹句都寫滿對開封的愛:我要到開封尋找我的童年我的身高、體重、肺活量,以及血液的濃度、大腦的容積,都是開封給我完成的,開封的哪壹條大街我沒走過千萬遍?…………當代,聞名全國、以格律詩見長的已故詩人李允久先生,壹冊《青楓集》讓詩家和詩歌愛好者反復賞讀。
現代詩人孔令更先生,他留職停薪徒步走黃河的壯舉,在全國文壇成為壹道引人註目的風景,被譽為“黃河詩人”。孔令更所說:“錢只不過是壹個城市的肉,瘦則可肥,肥則能瘦,而文化才是城市的骨。
人之骨,壹日不可瘦也。”詩歌活動和詩歌創作,代表著壹個城市文化的繁盛和活躍程度。
近兩年來, 我市發起了“詩興開封”國際詩歌大賽,旨在為弘揚中華詩歌文化,展現詩詞的獨特魅力,以詩歌為媒介展示開封日新月異的發展成就。活動得到了海內外詩人們的響應,來自羅馬尼亞、美國等國,以及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全國各省份的詩人均有投稿,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臺灣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的詩人洛夫,中華詩詞學會顧問、著名詩人林從龍,以及著名詩人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