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陽詩句如下:
1、元代張可久的《折桂令·九日》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壹抹斜陽,數點寒鴉。
相關賞析:
這首小令既寫“重陽”的美好,更寫了遊子的愁腸。此時正值秋高氣爽,同時萬物也開始蕭疏。大雁南歸,更易引發遊子思鄉。秋野豐美多姿,而秋景卻最令遊子淚下神傷,給人壹種滄桑的感覺。
2、清代納蘭性德的《采桑子·九日》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相關賞析:
納蘭容若壹向柔情細膩,這闕《采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聊聊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闕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回環,路途漫長難行。
遙應了“絕塞”壹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系起來,相思變得流水壹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闕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
只覺魂銷這樣仿佛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余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鄉,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久久不消散。
3、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相關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歷來廣為人們傳誦,因為它道出了人們生活中壹種普遍的情感現象。後兩句的寫法也很特殊,是從對方設想,這就不僅是在寫自己思鄉念親,而且寫出故鄉的親人同樣也在思念自己。這種“探過壹層”的寫法,後世詩詞中經常使用。
此詩語言樸素平易,如話家常,而情味深厚。《王孟詩評》此明顧雲:“真意所發,忠厚藹然”。唐詩直解:詩不深苦,情自藹然。敘得真率,不用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