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小鳥的歌大班語言教案

小鳥的歌大班語言教案

 作為壹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麽什麽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鳥的歌大班語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鳥的歌大班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的內容,體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

 2.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朗讀,並能根據散文中的句式進行仿編。

 3.感受森林的靈動與生機,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森林場景錄像;課件《小鳥的歌》;音樂《野鳥情歌》。

 2. 根據描述小鳥歌聲的四句制作成圖文並茂的卡片。

 3. 天空、草地、河流、果園等美麗場景的圖片若幹。

 活動過程:

 (壹)了解森林,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妳們見過森林嗎?在哪裏見過?森林是怎樣的?

 2.欣賞森林場景錄像。

 3.討論:森林是怎樣的?(引導幼兒用豐富的詞匯、優美的語句描述)

 (二)結合課件欣賞散文,體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1.欣賞散文的第壹部分課件。

 教師:這是壹座怎樣的森林?

 是大樹在唱歌嗎?

 森林裏真正的歌手是誰呀?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小鳥圖片。)

 2.小結:小鳥的歌優美動聽,還有神奇的作用呢!

 3.欣賞散文的第二部分課件。

 教師:小鳥的歌神奇嗎,神奇到哪裏去了?(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4. 欣賞老師示範朗誦第二部分。

 教師:小鳥的歌是怎樣到樹梢、枝頭、草地、溪水上的?(分別提問,並通過說壹說、學壹學、做壹做,感受灑、掛、落、跳等動詞。)

 5. 再次欣賞散文的第二部分課件。

 討論:小鳥的歌還很神奇,小鳥的歌,灑下樹梢,變成什麽?

 小鳥的歌,掛在枝頭,結成什麽?

 小鳥的歌,落在草地,變成什麽?。

 小鳥的歌,跳進溪水,變成什麽?

 (根據幼兒回答將圖譜補充完整,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第二部分的意境,重點感受理解陽光瀑布、絢麗多彩等詞匯。)

 7.欣賞散文的尾聲課件。

 教師:這麽多小鳥的歌都匯成了什麽?為什麽每壹座森林都會唱歌?(引導幼兒理解是森林中的小鳥等生物為森裏到來了靈動與生機。)

 (三)結合課件完整欣賞並表演。

 1.播放課件,完整欣賞。

 2.引導幼兒自選角色,邊表演邊朗誦。

 (四)嘗試根據散文第二部分句式進行仿編。

 1.教師:小鳥的歌那麽神奇,到哪裏,哪裏就會變得很美很美!小鳥的歌還會到哪裏?變出什麽呢?(提供多幅圖片激發幼兒想象,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仿編,可與同伴商量合作,也可請聽課教師幫助。)

 2.請部分幼兒展示自己創編的詩句。

 3.結束語:小鳥們,讓我們把美麗動聽的歌聲帶到更多的地方,帶給更多的人。(飛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1. 將圖片、幼兒創編的詩句等投放在語言區,讓幼兒繼續欣賞朗誦創編 。

 2. 活動中的背景音樂《野鳥情歌》是壹首非常優美、適應聽賞的樂曲,可根據散文的意境進壹步生成音樂欣賞活動。

 附散文: 小鳥的歌

 (第壹部分)

 這是壹座會唱歌的森林。

 歌聲中仿佛好多好多歌手在唱歌,有的輕柔悠揚,有的婉轉動聽……

 是大樹在唱歌吧?森林裏最多的是樹。

 我走進了這片森林,走進了歌聲裏。走走,看看,聽聽,我找到了真正的歌手。瞧,每壹棵樹上,都有許多許多小鳥。每壹只小鳥,都愛唱歌。

 (第二部分)

 小鳥的歌,灑下樹梢,流成金色的陽光瀑布。

 小鳥的歌,掛在枝頭,結成晶瑩的露珠。

 小鳥的歌,落在草地,變成絢麗多彩的花朵。

 小鳥的歌,跳進溪水,變成歡蹦亂跳的魚蝦。

 (尾聲)

 小鳥的歌,匯成了森林的歌,每壹座森林都會唱歌。

小鳥的歌大班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聽,看看,說說感知理解散文的內容,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

 2、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結合已有經驗仿編散文。

 3、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樹立愛護鳥的意識,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鳥圖片壹張;實物投影儀壹臺,幻燈片若幹(配樂朗誦散文),錄音機壹臺、圖片各壹張。

  活動過程:

  壹、談話引出課題。

 1.師:(出示小鳥圖片)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壹位好朋友,看看是誰?

 2.師:小鳥喜歡生活在什麽地方?小鳥最喜歡做什麽?

 3、師:小鳥的歌真美!真神奇!讓我們來聽壹聽散文裏是怎麽說的?”

  二、欣賞感知散文的主要內容。

 1、師(配樂朗誦散文)提問:散文的名字叫什麽?聽了這首散文,妳覺得怎麽樣?

 妳聽到了什麽?

 2、師:到底小鳥的歌會落在什麽地方?那裏變得怎麽樣?我們再來聽壹聽散文。

 (師再次配樂朗誦散文。)

 (1)出示圖壹:森林裏有什麽?大樹上有什麽?它們在幹什麽?

 小鳥的歌灑向哪裏?在樹枝的縫隙裏瀉成了什麽?

 (2)出示圖二:小鳥的歌掉在哪裏?草尖結出了什麽?

 (3)出示圖三:小鳥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長出了什麽?

 (4)出示圖四:小鳥的歌投進溪水裏,遊成了歡蹦亂跳的什麽?

 3、師:妳聽,森林裏到處都是小鳥的歌。小鳥的歌真好聽,落到哪裏,那裏就會變得很美、很美!我們壹起來說說小鳥的歌落到了哪裏?

  三:理解散文內容,學習朗誦散文。

 (1)幼兒壹起跟老師看著圖片朗誦散文。

 (2)師:妳喜歡小鳥的歌落在哪裏?妳可以看著圖來說說。鼓勵幼兒自由講述畫面的內容。

 (3)幼兒完整念散文壹遍。

  四:創編散文。

 (1)師:小鳥的歌還會落在哪裏?那裏會有什麽變化呢?請妳跟旁邊的朋友討論壹下。

 (2)幼兒討論,師個別傾聽指導。

 (3)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來把自己編的散文朗誦 給大家聽。

 五:延伸活動。

 師:小鳥的歌還在森林裏唱著,響著,小鳥的歌還會落到哪裏呢?那裏會有什麽變化呢?請小朋友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再去畫壹畫,編壹編,說壹說。

小鳥的歌大班語言教案3

  活動內容: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的內容,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

 2.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發展想象力。

 3.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樹立愛護鳥的意識,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儀壹臺,幻燈片若幹(配樂朗誦散文),錄音機壹臺、圖片各壹張。

  活動過程:

 壹、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妳們帶來了壹根神奇的魔術棒,看壹看它會變什麽小動物?(教師變魔術)對了!是小鳥。”

 2、師:“在大森林裏,有許多許多大樹,大樹上有許多許多小鳥,小鳥都愛唱歌,小鳥的歌會落在什麽地方?(幼兒想象表述)

 3、過渡:“小鳥的歌真美!真神奇!讓我們來聽壹聽散文裏是怎麽說的?”

 二、初步感知散文的主要內容。

 提問:

 (1)小朋友,剛才聽的散文的名字叫什麽?聽了這首散文,妳覺得怎麽樣?

 (2)散文裏妳聽到了什麽?過渡語:小鳥的歌會落在什麽地方?那裏變得怎麽樣,我們再來聽壹聽散文。

 三、分段感知散文內容。教師逐壹出示圖片,並朗誦散文。第壹段提問:森林裏有什麽?大樹上有什麽?它們在幹什麽?第二段提問:小鳥的歌灑向哪裏?在樹枝的縫隙裏瀉成了什麽?小鳥的歌掉在哪裏?草尖結出了什麽?小鳥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長出了什麽?第三段提問:小鳥的歌投進溪水裏,遊成了歡蹦亂跳的什麽?師:“妳聽,森林裏到處都是小鳥的歌。”教師小結:小鳥的歌真好聽,落到哪裏,哪裏就會變得很美、很美!

 四、幼兒學習朗誦散文。

 (1)幼兒觀察畫面,壹起輕輕地念散文。師:“我們用優美的聲音輕輕地念壹念散文。”

 (2)啟發幼兒根據畫面大膽講述來散文內容。師:“小朋友念的'真不錯!下面請小朋友拿著圖畫紙,按著1、2、3、4的序號把這首好聽的散文念出來,妳可以念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也可以念給後面的老師聽。

 (3)幼兒完整念散文壹遍。

 五、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1)討論:小鳥的歌還會落在哪裏?長出什麽?

 (2)師:“下課後我們把小朋友說的話,畫成美麗的畫,然後編進散文,好嗎?”

 六、結束部分。

 師:“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妳們喜歡小鳥嗎?我們應該怎麽樣呢?讓我們壹起來做快樂的小鳥吧!”音樂《小鳥飛》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這是壹篇散文,散文又被稱為美文。“美”是散文與其他文體最大的區別。曹文軒說過這樣壹段話:“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壹個再深刻的思想也會變為常識,只有壹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思想的力量是壹種理性的思考,美則作用於人的情感,情感的力量在我們的生命中更柔韌,更持久。這是是散文獨特的價值。但是對於中班孩子來說,散文欣賞是比較難的。

 我覺得它美在三點:(1)色彩的美。(2)聲音的美。(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如何讓幼兒體會到這三方面的美?《指南》中說“要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之間的聯系。”事實上,當孩子們打開這本書,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首先吸引他們的也是這幅圖。再進壹步說,首先吸引孩子的是著闖入兩眼的綠色。所以,我把觀察順序定為由面到點:背景——小鳥——孩子。問題設計如下。

 1、“這是什麽地方?妳是怎麽知道的?妳喜歡這裏嗎?為什麽?”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激起他們對綠樹、青草的色彩、氣味的回憶。

 2、“在綠色的森林裏,妳看到了誰?”是誰,而不是什麽。我想通過這點給孩子壹個暗示,人類和動物處於平等的地位,奠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調。

 3、“這真是壹只可愛的小鳥呀!說說妳喜歡他什麽?”引導孩子欣賞小鳥黃色帶藍邊的羽毛,紅紅的尖嘴,圓圓的透亮靈活的眼睛……孩子自然會談到小鳥的歌聲。孩子們對鳥叫有壹定的感知,所以可以順勢讓孩子們學壹學,(嘰……嘰嘰喳喳……)。

 4、“這麽好聽的歌聲把誰吸引來了?他們在怎樣聽小鳥唱歌?我們來學壹學。”理解“仰著頭”“托著下巴”。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教師範讀散文。然後幼兒隨教師壹起“用甜甜的聲音讀故事”。之所以強調“甜甜的聲音”,是想讓幼兒感知小鳥的歌聲“像巧克力,好甜的”。課上到這裏,壹個問題讓我糾結:“像巧克力,好甜的。像天上的雲,好美的。像玫瑰花,好香的。”是語言難點,從修辭方法來看是運用了通感。這種修辭方法的學習,是在高中,朱自清先生那篇《荷塘月色》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在這篇給中班幼兒的散文裏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可以體會小鳥的歌聲像天上的雲壹樣美,通過教師範讀,領著孩子朗讀,孩子可以體會小鳥的歌像巧克力壹樣甜,如何讓孩子真切的體會到“小鳥的歌像玫瑰壹樣香”呢?於是,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鳥的歌,好甜、好香、好美,妳覺得小鳥的歌是什麽味道的?來實現創編這個教學目標。可是面對這個問題,孩子們有的說像棒棒糖,有的說像花朵,思維比較局限。

 5、為了使孩子的思維更發散,所以在最後繪畫環節中我引導孩子們畫完小鳥以後,在進行添畫,想壹想:妳覺得小鳥的歌聲像什麽,就在旁邊畫什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畫的非常好,說的也非常好。例:浩洋畫上了太陽,我先是引導他說:小鳥的歌像太陽,暖暖的。接下來很多小朋友就有了想法,畫了棉花糖,就說:小鳥的歌像棉花糖,甜甜的;畫了冰糕,就說:小鳥的歌像冰糕,涼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