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夜書懷
唐代: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譯文: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裏孤零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麽呢?就像天地間的壹只孤零零的沙鷗。
2、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唐代:岑參
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譯文:
聽說通往輪臺的路上,連年都可以看到雪飛。
春風從未到過那裏,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無邊的白草壹直延伸到疏勒,青蒼的山嶺只是過了武威。
為王事盡力豈敢說路遠,只希望能從夢中返歸。
3、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裏陰山下,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4、秋夜月中登天壇
唐代:姚合
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譯文:
靠近天邊看到的星空無比遼闊,在山中感受到世間格外清靜。
5、南海
唐代:南海
天地不同方覺遠,***天無別始知寬。
譯文:
立地觀天,覺得天高地遠。而海天相接,橫無涯際。
2.關於天地的詩句1、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2、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
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5、馬疾過飛鳥,天窮超夕陽。
6、曠野看人小,長空***鳥齊。
7、風霜何事偏傷物,天地無情亦愛人。
8、雄雞壹唱天下白。
9、譽天地之大,褒日月之明。
10、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11、天地不同方覺遠,***天無別始知寬。
3.不知天地歲月也詩句出自哪個詩詞“不知天地歲月也”,雖然是七個字的句子,看似出自詩詞,然而它後四字連仄,其平仄格律根本不符合詩詞的基本要求,嚴格來說不算是詩句或詞句。凡是學過詩詞創作的人都不會寫出這樣的句子的。如果這個句子存在,要麽是出自前人的文章而非詩詞,要麽是出自現代的不通格律的業余詩詞愛好者的打油詩。
按,古人所做的含有“不知天地”等字樣的詩詞,目前存世可查的有兩處:
1、唐代白居易《洛陽有愚叟》:不知天地內。
2、宋代曾鞏《詠柳》:不知天地有清霜。
4.關於天地宇宙無限 人生渺小 的詩句1、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
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前赤壁賦》原文節選 《前赤壁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譯文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麽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麽?這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壹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麽?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裏,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壹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裏呢?何況我與妳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壹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壹粒粟米那樣渺小。
唉,哀嘆我們的壹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2、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文節選 《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
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譯文 放眼遠望,胸襟頓時感到舒暢,超逸的興致立即興起。
排簫的音響引來徐徐清風,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今日盛宴好比當年梁園雅集,大家酒量也勝過陶淵明。
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壹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音樂與飲食、文章和言語這四種美好的事物都已經齊備,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兩個難得的條件也湊合在壹起了。
向天空中極目遠眺,在假日裏盡情歡娛。蒼天高遠,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無盡。
歡樂逝去,悲哀襲來,意識到萬事萬物的的消長興衰是有定數的。遠望長安沈落到夕陽之下,遙看吳郡隱現在雲霧之間。
地理形勢極為偏遠,南方大海特別幽深,昆侖山上天柱高聳,緲緲夜空北極遠懸。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我這不得誌的人?偶然相逢,滿座都是他鄉的客人。
懷念著君王的宮門,但卻不被召見,什麽時候才能像賈誼那樣到宣室侍奉君王呢?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蘭亭集序》原文節選 《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文 這壹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4、何日跨歸鸞,滄海飛塵,人世因緣了。
出自宋代詩人辛棄疾的《醉花陰·黃花謾說年年好》原詩 《醉花陰·黃花謾說年年好》黃花謾說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綠鬢不驚秋,若鬥尊前,人好花堪笑。蟠桃結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島。何日跨歸鸞,滄海飛塵,人世因緣了。
譯文 菊花啊,不要說年年盛開花亦好,妳也會隨著秋日時光的流逝而雕謝。少女的烏發青絲不知歲月的無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會隨之綻放笑顏。
桃樹結了多少桃子啊,長滿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島。什麽時候才能跨上回歸家鄉的鸞鳳,人世間滄海浮沈就如壹粒微塵壹般,都隨緣起緣滅最終了結。
5、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出自宋代詩人錢起的《送僧歸日本》原詩 《送僧歸日本》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壹燈影,萬裏眼中明。譯文 只要有機緣,隨時都可以到中國來;壹路霧靄茫茫,船只象在夢中航行。
天海浮沈,小船駛去那遙遠的邊際;超脫世俗,自然會感受到法舟輕盈。心境凝定清寂,壹切都如水月虛幻;海內魚龍,也會出來聽妳誦經之聲。
最可愛的是,有盞照亮心田的佛燈;航行萬裏,眼中永遠都是燦爛光明。
5.像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樣的詩句還有哪些蘇軾的《江城子》,悼念亡妻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魂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李清照《壹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壹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陸遊.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
壹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釵頭鳳
世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幹,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雨霖鈴(宋·柳永)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 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 千裏煙波
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6.描寫“天地廣闊”的詩句有哪些1、旅夜書懷 唐代: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譯文: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裏孤零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麽呢?就像天地間的壹只孤零零的沙鷗。 2、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唐代:岑參 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譯文: 聽說通往輪臺的路上,連年都可以看到雪飛。
春風從未到過那裏,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無邊的白草壹直延伸到疏勒,青蒼的山嶺只是過了武威。
為王事盡力豈敢說路遠,只希望能從夢中返歸。 3、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裏陰山下,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4、秋夜月中登天壇 唐代:姚合 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譯文: 靠近天邊看到的星空無比遼闊,在山中感受到世間格外清靜。
5、南海 唐代:南海 天地不同方覺遠,***天無別始知寬。 譯文: 立地觀天,覺得天高地遠。
而海天相接,橫無涯際。
7.“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誰的詩作品譯文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裏拿壹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攀登五嶽尋仙道不畏路遠,這壹生就喜歡踏上名山遊。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鬥旁,九疊雲屏像錦繡雲霞鋪張,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雲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雲霄莽莽蒼蒼。翠雲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天上萬裏黃雲變動著風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光而滋長。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道已初成。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雲裏,手裏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妳壹同邀遊太清。[2-3]編輯本段創作背景這首詩作於公元760年(肅宗上元元年),即詩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來的次年。
李白遇赦後從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潯陽(今江西九江)遊廬山時作了這首詩,那時李白已經歷盡磨難,始終不願向折磨他的現實低頭,求仙學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4-5]編輯本段作品鑒賞文學賞析此詩為寫景名篇。
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遊、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願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開宗明義表達胸襟:我本來就象楚狂接輿,高唱鳳歌嘲笑孔丘。
孔子曾去楚國,遊說楚王。接輿在他車旁唱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嘲笑孔子迷於做官。
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對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樣遊諸名山去過隱居生活。“鳳歌”壹典,用語精警,內容深刻,飽含身世之感。
接著詩人寫他離開武昌到廬山:“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詩人以充滿神話傳說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著仙人所用的嵌有綠玉的手杖,於晨曦中離開黃鶴樓。為什麽到廬山來呢?是因為“好入名山遊。”
後兩句詩,既可說是李白壹生遊蹤的形象寫照,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尋仙訪道的隱逸之心。以上是第壹段,可謂序曲。
然後轉入第二段,詩人以濃墨重彩,正面描繪廬山和長江的雄奇風光。先寫山景鳥瞰:“廬山秀出南鬥旁,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古人認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廬山壹帶正是南鬥的分野。屏風九疊,指廬山五老峰東北的九疊雲屏。
三句意謂:廬山秀麗挺拔,高聳入雲;樹木青翠,山花爛熳,九疊雲屏像錦繡雲霞般展開;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綺麗。以上是粗繪,寫出廬山的雄奇瑰麗;下面,則是細描:“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淩蒼蒼。”金闕、三石梁、香爐、瀑布,都是廬山絕景。
這四句是從仰視的角度來描寫:金闕巖前矗立著兩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銀河倒掛,飛瀉而下,和香爐峰瀑布遙遙相對,那裏峻崖環繞,峰巒重疊,上淩蒼天。接著,筆姿忽又宕起,總攝全景:“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旭日初升,滿天紅霞與蒼翠山色相輝映;山勢峻高,連鳥也飛不到;站在峰頂東望吳天,真是寥廓無際。詩人用筆錯綜變化,迂回別致,層層寫來,把山的瑰瑋和秀麗,寫得淋漓盡致,引人入勝。
然後,詩人登高遠眺,以如椽大筆,彩繪長江雄偉氣勢:“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九道,古謂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洶湧,堆疊如山。
這幾句意謂:登臨廬山高峰,放眼縱觀,只見長江浩浩蕩蕩,直瀉東海,壹去不返;萬裏黃雲飄浮,天色瞬息變幻;茫茫九派,白波洶湧奔流,浪高如雪山。詩人豪情滿懷,筆墨酣暢,將長江景色寫得境界高遠,氣象萬千。
何等雄偉,何等壯美!大自然之美激發了大詩人的無限詩情:“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外蒼苔沒。”
石鏡,傳說在廬山東面有壹圓石懸巖,明凈能照人形。謝公,南朝宋謝靈運,嘗入彭蠡湖口,登廬山,有“攀崖照石鏡”詩句(《謝康樂集·入彭蠡湖口》)。
李白經過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後,重登廬山,不禁感慨萬千。這四句意思是:愛作廬山歌謠,詩興因廬山而激發。
從容自得地照照石鏡,心情為之清爽,謝靈運走過的地方,如今已為青苔所覆蓋。人生無常,盛事難再。
李白不禁油然產生尋仙訪道思想,希望超脫現實,以求解決內心的矛盾。“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還丹,道家所謂服後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疊,指道家修煉的功夫很深,達到心和神悅的境界。
這兩句表明詩人想象著自己有壹天能早服仙丹,修煉升仙,以擺脫世俗之情,到那虛幻的神仙世界:“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玉京,道教謂元始天尊居處。
詩人仿佛遠遠望見神仙在彩雲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