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古人藏冰的詩句

關於古人藏冰的詩句

1.關於冰的詩句古詩

1、雅合霜容潔,非同雪體輕。空憐壹掬水,珍重此時情。——《薦冰》作者: 鮑溶

2、冰縮寒流,川凝凍靄,前回鷺渚冬晚。燕閣紅爐,駝峰翠釜,曾憶花柔酒軟。——《氐州第壹》 作者:劉天遊

3、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頻。戍樓三號火,探馬壹條塵。——《塞上》作者:杜荀鶴

4、堆瓊滴露冰壺瑩。樓外天如鏡。水晶雙枕襯雲鬟。臥看千山明月、聽潺湲。——《虞美人》作者:蔡伸

5、風解池冰蟬翅薄。庭樹枝枯籠翠萼。背寒迎暖起猶慵,閑卷珠簾憑畫閣。——《玉樓春》作者:杜安世

6、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憶梅》作者:段克己

7、皓月方離海,堅冰正滿池。金波雙激射,璧彩兩參差。——《賦得月照冰池》 作者:李商隱

8、急雨鬧冰荷,銷盡壹襟煩暑。趁取晚涼幽會,近翠陰濃處。——《好事近》作者:程垓

9、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轆轤青絲索。仙人騎鳳披彩霞,挽上銀瓶照天閣。——《古意》作者:常建

10、涼生冰簟怯衣單。明月樓高空畫欄。滿院啼螀人未眠。掩重關。烏鵲南飛風露寒。——《憶王孫》作者:蔡伸

2.古人是怎樣藏冰的

古人的防暑之舉—藏冰

炎炎夏日,古人是怎樣防暑的呢?他們的方法之壹,就是藏冰。

顧名思義,藏冰就是把冬季的天然冰塊儲藏起來,待來年暑天使用。冰塊的儲藏並不復雜,深鑿井洞,置冰其中,再以土厚掩就成了。這種藏冰的井洞古人稱之“冰窖”。壹個冰窖的儲量往往很大,1976年,秦雍城遺址考古曾發現春秋時冰窖壹座,其藏冰量竟達190多立方米。

我國藏冰歷史久遠。據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藏冰就成為壹種制度。《周禮·天官·淩人》雲:“淩人,掌冰。正月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淩。”入春以後,氣溫漸高,冰會逐漸融化,所以要把估計用冰的三倍存入冰窖,故稱“三其淩”。《詩經·豳風·七月》雲:“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與淩陰。”這裏的“二之日”,指周歷正二月,即夏歷十二月。詩句所寫,就是在最冷的季節裏奴隸們鑿冰、藏冰的過程。

古時藏冰是有選擇的。為了保證冰的質量,古人多在深山溪谷中取冰,同時,對冰的尺寸也有壹定要求。《唐六典》卷19載:“每歲藏(冰)壹千段,方三尺,厚壹尺五寸。”清人楊靜亭《都門雜詠·冰窖》詩雲:“寒夜截來三尺闊,沿河高聳水晶山。”可見必須三尺以上的冰,才能長期存放。

藏冰耗費巨大,要經過開采、運輸、按期保養等程序,非壹般人力能及。所以,古時除少數富家,多為皇家或官府經營。自周朝以後,各代均有專門機構負責藏冰,以保證皇室夏季用冰。各代壹般是由皇膳部門負責“藏冰食料之事”。

正因古時藏冰不易,故尤顯其貴重。因此,皇家的藏冰,除了自用外,也常分賜諸大臣和官府,史稱“賜冰”。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極高的待遇。《太平禦覽》引《鄴中記》雲:後趙時,石季龍於冰井臺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賜大臣。古人對皇帝賜冰深感榮耀,還留有許多詠賜冰詩作。韋應物《夏冰歌》雲:“九天含露未銷鑠,閶闔初開賜貴人。”杜甫《多病執熱奉懷李尚書》詩雲:“思沾道 黃梅雨,敢望宮恩玉井冰。”南宋時,每當暑月朝會,皇帝總要臨階賜冰,以示恩惠。元代也有賜冰之事,薩都刺《上京雜詠》詩雲:“上京六月涼如水,酒渴天廚更賜冰。”清代,朝庭則印發冰票給各官署,由工部負責,按數領取。但壹般小官,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的。

唐以前,私人藏冰極少,故《雲仙雜記》說唐代“長安冰雪,至夏日價等金壁”。大約宋、明之際,私人經營性質的藏冰開始出現。《夢粱錄》記載宋代茶嗣於“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西湖老人繁勝錄》也載杭州“富家散暑藥冰水”。這些說明,宋代已有私人藏冰並用於經銷冷飲。到了清代,商業藏冰大有發展,出現了專門經營藏冰的“冰戶”。官府也向“冰戶”派購用冰,稱為“冰差”。據記載,清乾隆年間,天津耿姓富盛冰窖最為有名,官府發給龍票壹張(帶有龍形符號的官方文書),許其在河中取冰,不納捐稅,等於徭差。

3.關於“冰”的詩句古詩

1、《稚子弄冰》宋代:楊萬裏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2、《臨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宋代:蘇軾

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青缸明滅照悲啼。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未盡壹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情聲兩盡莫相違。欲知腸斷處,梁上暗塵飛。

3、《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五代: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4、《臨江仙·寒柳》清代:納蘭性德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壹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5、《早春》唐代:白居易

雪散因和氣,冰開得暖光。春銷不得處,唯有鬢邊霜。

4.古人是怎樣藏冰的

古人的防暑之舉—藏冰 炎炎夏日,古人是怎樣防暑的呢?他們的方法之壹,就是藏冰。

顧名思義,藏冰就是把冬季的天然冰塊儲藏起來,待來年暑天使用。冰塊的儲藏並不復雜,深鑿井洞,置冰其中,再以土厚掩就成了。

這種藏冰的井洞古人稱之“冰窖”。壹個冰窖的儲量往往很大,1976年,秦雍城遺址考古曾發現春秋時冰窖壹座,其藏冰量竟達190多立方米。

我國藏冰歷史久遠。據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藏冰就成為壹種制度。

《周禮·天官·淩人》雲:“淩人,掌冰。正月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淩。”

入春以後,氣溫漸高,冰會逐漸融化,所以要把估計用冰的三倍存入冰窖,故稱“三其淩”。《詩經·豳風·七月》雲:“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與淩陰。”

這裏的“二之日”,指周歷正二月,即夏歷十二月。詩句所寫,就是在最冷的季節裏奴隸們鑿冰、藏冰的過程。

古時藏冰是有選擇的。為了保證冰的質量,古人多在深山溪谷中取冰,同時,對冰的尺寸也有壹定要求。

《唐六典》卷19載:“每歲藏(冰)壹千段,方三尺,厚壹尺五寸。”清人楊靜亭《都門雜詠·冰窖》詩雲:“寒夜截來三尺闊,沿河高聳水晶山。”

可見必須三尺以上的冰,才能長期存放。 藏冰耗費巨大,要經過開采、運輸、按期保養等程序,非壹般人力能及。

所以,古時除少數富家,多為皇家或官府經營。自周朝以後,各代均有專門機構負責藏冰,以保證皇室夏季用冰。

各代壹般是由皇膳部門負責“藏冰食料之事”。 正因古時藏冰不易,故尤顯其貴重。

因此,皇家的藏冰,除了自用外,也常分賜諸大臣和官府,史稱“賜冰”。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極高的待遇。

《太平禦覽》引《鄴中記》雲:後趙時,石季龍於冰井臺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賜大臣。古人對皇帝賜冰深感榮耀,還留有許多詠賜冰詩作。

韋應物《夏冰歌》雲:“九天含露未銷鑠,閶闔初開賜貴人。”杜甫《多病執熱奉懷李尚書》詩雲:“思沾道 黃梅雨,敢望宮恩玉井冰。”

南宋時,每當暑月朝會,皇帝總要臨階賜冰,以示恩惠。元代也有賜冰之事,薩都刺《上京雜詠》詩雲:“上京六月涼如水,酒渴天廚更賜冰。”

清代,朝庭則印發冰票給各官署,由工部負責,按數領取。但壹般小官,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的。

唐以前,私人藏冰極少,故《雲仙雜記》說唐代“長安冰雪,至夏日價等金壁”。大約宋、明之際,私人經營性質的藏冰開始出現。

《夢粱錄》記載宋代茶嗣於“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西湖老人繁勝錄》也載杭州“富家散暑藥冰水”。這些說明,宋代已有私人藏冰並用於經銷冷飲。

到了清代,商業藏冰大有發展,出現了專門經營藏冰的“冰戶”。官府也向“冰戶”派購用冰,稱為“冰差”。

據記載,清乾隆年間,天津耿姓富盛冰窖最為有名,官府發給龍票壹張(帶有龍形符號的官方文書),許其在河中取冰,不納捐稅,等於徭差。

5.形容冰掛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冰掛的詩句有:

1、晻靄寒氛萬裏凝,闌幹陰崖千丈冰。

出自:唐代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譯文:寒雲昏暗凝結萬裏天空,山崖陡峭懸掛千丈堅冰。

賞析:雲霧和空氣,往日是飄浮流動的,如今也已冷凍凝結;而那崇山峻嶺的背陰處,掛上了千丈冰淩。這是壹首贊美天山雪的詩歌,全詩有寒氣徹骨卻熱血沸騰,無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國安民之情。

2、雲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早春,即事招夢得》。

譯文:雲彩散去,雪山呈現了自己的顏色,冰柱正融化的水映出凜冽的光。

3、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自:唐代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譯文:就像突然壹夜春風刮過,梨花成千上萬的盛開了場景。

賞析:“千樹萬樹”的意境宏偉,浪漫至極。

4、瓊敷綴葉齊如剪,瑞樹開花冷不香。

出自:明·楊慎《詠霧凇(有序)》。

譯文:就像花蜜的花蜜壹樣,它被放置在樹葉的枝條上,就像美麗的吉祥樹木的樹枝上充滿了晶瑩剔透的冰。

5、狂歌把酒屠蘇地,醉眼看梅霧淞天。

出自:宋代戴表元《辛卯除夜》。

譯文:高興的唱著歌喝著酒,醉眼惺忪的看著梅花上的霧凇美景。

6.關於冬天懸冰的詩句

檐間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瑩潔,隨勢無等差。

始疑玉龍下界來人世,齊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漢高帝,

西方未斬蛇。人不識,誰為當風杖莫邪。鏗鏜冰有韻,

的皪玉無瑕。不為四時雨,徒於道路成泥柤。不為九江浪,

徒為汩沒天之涯。不為雙井水,滿甌泛泛烹春茶。

《冰柱》(唐)作者劉叉

師幹久不息,農為兵兮民重嗟。騷然縣宇,土崩水潰。

畹中無熟谷,壟上無桑麻。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遊僻,跋履險厄至三巴。貂裘蒙茸已敝縷,

鬢發蓬舥.雀驚鼠伏,寧遑安處。獨臥旅舍無好夢,

更堪走風沙。天人壹夜剪瑛琭,詰旦都成六出花。

南畝未盈尺,纖片亂舞空紛拏。旋落旋逐朝暾化,

檐間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瑩潔,隨勢無等差。

始疑玉龍下界來人世,齊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漢高帝,

西方未斬蛇。人不識,誰為當風杖莫邪。鏗鏜冰有韻,

的皪玉無瑕。不為四時雨,徒於道路成泥柤。不為九江浪,

徒為汩沒天之涯。不為雙井水,滿甌泛泛烹春茶。

不為中山漿,清新馥鼻盈百車。不為池與沼,

養魚種芰成霪霪。不為醴泉與甘露,使名異瑞世俗誇。

特稟朝澈氣,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森然氣結壹千裏,

滴瀝聲沈十萬家。明也雖小,暗之大不可遮。

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奈何時逼,不得時在我目中,

倏然漂去無餘些。自是成毀任天理,天於此物豈宜有忒賒。

反令井蛙壁蟲變容易,背人縮首競呀呀。

我願天子回造化,藏之韞櫝玩之生光華。

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

宿青草湖(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洞庭猶在目,青草續為名。宿槳依農事,郵簽報水程。

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湖雁雙雙起,人來故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