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嬰戲的詩句

關於嬰戲的詩句

1.描寫“嬰兒”的古詩詞有哪些

壹、《減字木蘭花·惟熊佳夢》

作者:宋代蘇軾

1、原文

惟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

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

2、翻譯

吉祥的夢相追相隨,釋氏老君親自抱著小兒送來。小兒壯氣橫秋,未滿三天已經氣勢強盛,好似能吞下壹頭牛。

席上散發了犀錢玉果,喜錢喜果平分到四座賓客手中。多謝多謝,我這是無功受賞了,生孩子這件事情,怎麽會有我的功勞呢?

二、《贈外孫》

作者:宋代王安石

1、原文

南山新長鳳凰雛,眉目分明畫不如。

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

2、翻譯

小外孫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鳳凰壹樣,眉目清秀得比畫上的還好看。

在他小時候時就讓他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但是年紀大些的時候必須讀很多的書。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及鑒賞:

1、《減字木蘭花·惟熊佳夢》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九月,當時李常任湖州知州,蘇軾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經過湖州,於是偶獲機緣,參與了李常的洗兒宴,寫下這首詞。

上片直寫友人生子,表示慶賀祝頌。下片寫宴會的歡快氣氛,語言詼諧風趣,尤其結末用晉元帝生兒子從臣豈能有功的笑話,用得適當得體,並富有幽默感,文字中洋溢著歡樂氣氛和作者自身開朗而詼諧的性格。

2、《贈外孫》

外孫出生,王安石心情大好,寫下此詩,詩歌充分抒發了作者對外孫的喜愛之情,揭示了培育後代,使之健康成長的方法,強調了博覽群書對於成長的重要性 。

2.關於生孩子的詩句

1.《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什麽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2.《命子》

魏晉:陶淵明

蔔雲嘉日,占亦良時。

名汝曰儼,字汝求思。

溫恭朝夕,念茲在茲。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厲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於我!

既見其生,實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譯文:我子降生我占蔔,皆曰吉日兼良時。為妳取名叫做儼,為妳取字叫求思。溫和恭敬朝夕處,名字含義須牢記。孔子賢孫名孔伋,願妳效法能企及。

癲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燈火瞧仔細。凡百君子皆有心,並非唯獨我自己。既見我兒喜降生,實願將來有出息。人們經常這樣講,此情真誠無假意。

3.《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

宋代:蘇軾

過吳興,李公擇生子三日,會客, 作此詞戲之。

維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

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

譯文:占蔔好夢是個熊,吉兆是生男,釋氏道君都說是神佛抱送。小兒誌氣橫亙秋空,未滿三日,氣勢能食牛。洗兒錢,洗兒果,喜錢平分,賓客滿座。多謝無功受賞,生兒之事如何依靠儂。

4.《富人之子》

宋代:蘇軾

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壹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者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問之。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譯文:齊國有個富人,家裏有很多錢,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很笨,兒子的父親又不教他。壹天,艾子對富人說:“您的兒子雖然很好,但(您的兒子)不通事務,他日後怎麽能夠持家呢?”

富人大怒道:“我的兒子,聰明並且具有各種本領,怎麽會不了解世間的各種事務呢?”艾子說:“不如試壹試他,只要問妳的兒子,米是從哪裏來的,如果知道,我承擔造謠的罪名。”

父親就叫他的兒子來問他,兒子笑嘻嘻地說:“我怎麽會不知道呢?米是從布袋裏取來的。”富人神情變得嚴肅,改變面容說:“兒子(妳)太笨了,難道不知道米是從田中來的嗎?”

艾子說:“不是他的父親不生他的兒子(有這樣的父親,兒子怎麽會不笨呢)。”

5.《大雅·生民》

先秦:佚名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後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譯文:當初先民生下來,是因姜嫄能產子。如何生下先民來?禱告神靈祭天帝,祈求生子免無嗣。踩著上帝拇趾印,神靈佑護總吉利。胎兒時動時靜止,壹朝生下勤養育,孩子就是周後稷。

懷胎十月產期滿,頭胎分娩很順當。產門不破也不裂,安全無患體健康,已然顯出大靈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來祭享,慶幸果然生兒郎。

3.形容小孩子的詩詞有哪些

1、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黃庭堅《牧童》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裏《宿新市徐公店》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臥吹莎草綠。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李涉《牧童詞》

4、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白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壹度思卿壹愴然。——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5、午後順著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腳下流。水中石頭大如鬥,石邊魚兒輕輕遊。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邊和地頭。口中喚著大花狗,手裏牽著老黃牛。——《牧牛圖》

6、清池玉水繞山川,攜手伴友放紙鳶。楊柳輕指意欲醉,疑是夢境回童年。——軒治翁

7、松陰壹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壹

8、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9、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10、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崔道融《溪居即事》

11、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崔道融《牧豎》

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13、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徐渭《風鳶圖詩》其壹

4.描寫野鴨子的古詩詞

惠崇春江晚景(壹作“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過新開湖五首

楊萬裏

遠遠人煙點樹梢,

船門壹望壹魂消。

幾行野鴨數聲鴈,

來為湖天破寂寥。

絕句五首

梅堯臣

風過巳午未肯止,

酒病嬰我心無憀。

船頭拍翅野鴨浴,

水上擺子獰魚跳。

5.描寫兒女的詩句

《四時田園雜興》 宋 範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楊萬裏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舟過安仁

宋代楊萬裏

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牧童 / 令牧童答鐘弱翁

唐代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代楊萬裏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桑茶坑道中

宋代楊萬裏

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壹牛吃過柳陰西。

牧豎

唐代崔道融

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

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觀村童戲溪上

宋代陸遊

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6.嬰戲圖的主要內容

嬰戲圖,在明末清初繪有體育題材的古瓷片,而且中多有蹴鞠之戲,蹴鞠就是踢球,這是我國壹項古老的體育運動。

蹴鞠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史記·蘇秦傳》載,蘇秦對齊宣王說齊都臨淄:“臨淄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琴、踢鞠者。”踢鞠即蹴鞠,這說明在距今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我國就有這項運動了。至唐代這壹運動更盛,唐玄宗、唐文宗均愛之。王維有句:“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裏。”說明當時踢球踢得很歡很高。沿至宋代,宋太祖趙匡胤、宋徽宗趙佶均推崇蹴鞠之戲。上海博物館就藏有“宋太祖蹴鞠圖”。南宋時陸遊還寫詩記蹴鞠之盛況:“寒食梁州十萬家,秋千蹴鞠盡繁華”。

蹴鞠這壹古代運動,已被列入我國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諸多學者認為,於今風靡世界的足球運動就源於我國的蹴鞠,他們的論點是以史實為據的。

蹴鞠至明代已在民間非常普及,並註意將此項運動推及到對兒童的教化之中。這壹組古瓷中就有身著華服的“公子玩球”、“二童爭球”等,許多瓷片的畫面,似反映了當時的實況,如“扛旗踢球”意為勢在必勝,還有吹號鼓動的“拉拉隊”。明代對體育的幼教,並不止於蹴鞠,在這壹組古瓷中還包括“太極神功”、“少年舞戟”、“摔跤手對峙”等,這些瓷片匯集壹起,池澄戲稱這是在古陶瓷上表演的“運動會”。

7.有關杜鵑鳥的詩句有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6、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遊千裏外,高臥七盤西。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9、唐崔塗《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裏,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0、唐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1、唐李群玉《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啼妝自儼然。

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

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無名氏《雜詩》: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

堪笑壹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去去龍沙,江山回首,壹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15、宋王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 關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談還喜***,經年勞逸固難齊。生涯零落歸心懶,多謝殷勤杜宇啼。

16、宋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17、宋蘇軾《築堤》詩: 六橋橫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煙空。

昔日珠樓擁翠鈿,女墻猶在草芊芊。東風第六橋邊柳,不見黃鸝見杜鵑。

18、宋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壹個幽禽(杜鵑)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19、宋賀鑄《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淒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20、宋王瀾《念奴嬌·避地溢江,書於新亭》: 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雲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

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裏,難將此恨流去。

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為主。燕子歸來,雕梁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

橫空劍氣,要當壹洗殘虜。 21、宋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22、宋秦觀《畫堂春》: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23、宋朱敦儒《臨江仙》: 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

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

年年看塞雁,壹十四番回。 24、宋陸遊《鵲橋仙·夜聞杜鵑》: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25、宋趙汝茪《戀繡衾》: 柳絲空有千萬條,系不住、溪頭畫橈!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 玉簫臺榭春多少!溜啼紅(指杜鵑的叫聲),臉霞未消。

怪別來,胭脂慵傅,被東風、偷在杏梢。 26、宋趙崇嶓《清平樂·懷人》: 鶯歌蝶舞,池館春多處。

滿架花雲留不住,散作壹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淚滿啼紅。

料想故園桃李,也應怨月愁風。 27、宋周邦彥《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