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國詩才有吟誦
給小朋友背詩是非常好的壹種教學方法。人的發育,小的時候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理解的能力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對小朋友來說,甚至不要多講,就讓他背,而且最好是有壹個聲調來背。
只有詩才有吟誦,詞是沒有吟誦的。
只有吟詩,沒有吟詞。
中國詩才有吟誦,外國的詩沒有。
我們中國詩有格律,五言或者七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為什麽有格律?就是為了吟誦。
我們中國的詩,從周朝開始,最早的《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以樂語教國子”,用帶著音樂性的語言教小孩子讀誦,讀的課本是《詩經》,用什麽方法教呢?
“興導諷誦言語”。興,名詞讀做興,動詞讀做興(xTng),興就是興發興起,讀詩是讓讀者先興發壹種內心的感動,不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有口無心,是要從詩裏感到真正的感發興起;導是要引導,要告訴小朋友這首詩是什麽意思,有什麽內涵。這個“導”不僅停留於《詩經》裏的詩,而且是要聯想到很多詩裏詩外的其他的事情。所以,孔子說“興於詩”,能從詩裏得到興發感動的才是會讀詩的人。
讀詩要有興發感動
《論語》中有兩個很好的例證。
有壹次,子貢問孔子:?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貧窮的人不諂媚,富貴的人不驕傲,老師覺得怎麽樣呢?
孔子就回答他:? “可也,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貧而能夠自得其樂,富貴而能夠好禮,這樣更好。
本來說的是做人,可是子貢忽然接了壹句:?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上說玉石或者象牙要經過切磋琢磨,才能更加精美。意思是說自己的觀點還很粗糙,經過老師的琢磨就更加精美了。
孔子聽後,贊美學生說:“賜也,始可與言詩也矣。”從壹個層次可以聯系到另壹個層次。說的是玉石象牙的切磋,聯想到的是做人品格的提升。
子夏也來問孔子。他問的直接就是《詩經》:“《詩》雲: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詩經》上說有壹個女子笑起來有兩個酒窩,非常美;她美麗的眼睛流動起來,也非常美;而素是潔白的顏色,絢是絢麗的彩色,子夏問: “老師,白色沒有彩色,為什麽說白色有絢麗的彩色呢?”
孔子就告訴他:? “繪事後素。”畫畫的時候,要想把圖畫的顏色畫得鮮艷,先要準備壹張潔白的素絹,有潔白的質地,才能有絢麗的彩色。
子夏聽了老師的講解就說:? “禮後乎?”他從詩歌聯想到做人。什麽叫“禮後乎”?我們做人,本來的心靈品質是首要的,外在的禮節儀式是後加的。畫畫要白的本質才能有絢麗的彩色,做人要有真誠的內心,妳的禮節才發自內心。
子貢從做人聯想到詩歌,子夏是從詩歌想到做人,詩要給人豐富的聯想。
王國維說,成大事業大學問者要經過三種境界,他舉的都是描寫戀愛的小詞,可是,從描寫戀愛的小詞怎麽會聯系到成大事業大學問的境界呢?這就是讀詩詞要有興發感動。
理解古人的“誌”
關於詩的內容,歷來有兩種說法:壹種說詩言誌;壹種說詩緣情。
古人所說的“誌”是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妳內心喜怒哀樂的活動,妳的誌向理想的追求,都可以寫成詩,言誌抒情都可以。
現代人說的“誌”往往很膚淺,我要考博士,我要留學,我要賺大錢,我要坐寶馬車,這根本不是誌,這只是欲望。
以無生的覺悟,做有生的事業
我的老師顧隨先生在講詩的時候,提到了做人的理想和境界。
我把我老師的意思歸納在壹起:? “以無生的覺悟做有生的事業,以悲觀的心態過樂觀的生活。”我是捐了養老金設立了獎學金,但是我們整個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的辦公大樓是蔡章閣先生捐助的,大家知道蔡先生有什麽遭遇嗎?他是廣東沿海壹帶的人,到香港去經商了,想把他的家人接過去。那時候是第二次大戰之後不久,他全部的家人在海上遇到了魚雷,不幸都沒了。他給很多大學捐建大樓,不僅是我們這座樓。我在捐款前,大女兒和女婿遭遇了車禍,兩個人都失去了生命。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就知道,壹切都是短暫的,只有文化是長久的。
要把生命貢獻出來,為這個長久留存的東西做壹點事情,才有意義。只有把生命奉獻出來,去追求更廣大更久遠的事情,才有意義。我們都是經過大災難的人,整天的悲哀愁苦沒有意義,只有放開胸懷,忘記小我的壹切,把生命投入到更長久的生命之中去,才能夠以悲觀的心情過樂觀的生活。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的壹個書香世家,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現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長;曾任臺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並受聘為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