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安徒生壹生寫個多少片童話故事?

安徒生壹生寫個多少片童話故事?

安徒生的壹生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在當時世態炎涼的社會裏,等待他的是壹種什麽命運。饑餓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以及人們的鄙視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安徒生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得以成功。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生前也寫過三部自傳,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這位童話大師壹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壹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編輯本段]童話故事的主義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壹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壹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余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醜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壹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壹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壹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註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醜小鴨、紅鞋`海的女兒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壹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樹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生於皮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曾寫過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等童話中,作者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和金錢的罪惡,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這些作品想象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編輯本段]作者生平

1805年4月某日,壹個嬰兒出生在壹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仿佛抗議著上帝將天使貶低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就越聰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向全世界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裏安徒生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親是丹麥歐登賽城的壹個貧苦鞋匠,他讀過不少書,想像力豐富並有點浪漫氣質,不過這些在他來說並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壹個質樸的女人——並不美,但很耐勞,很容易相信壹切,包括上帝。

這個春天,鸛鳥再次飛來,庭院裏的醋栗樹重新皺起細小的新葉,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經6歲了。他故作正經地走在父親身邊,指點著收拾舊巢的鸛烏。當聽說夏天以後,體弱的小鸛鳥因為無力飛到埃及過冬,會被啄死的時候,他憂愁起來:“讓它們到咱們的頂樓上來吧,冬天裏我壹定會分點東西給它們吃的。”

歐登塞是個封閉的小鎮,人們堅信上帝和女巫。許多神秘的傳說在空氣中蕩漾不絕。紡紗室的阿婆們有時會把《壹千零壹夜》中的離奇故事講給來玩耍的小安徒生聽,使這個原本喜歡想像的腦子更加豐富了。小家夥多麽奇怪啊:許多人聽著這些可怕的故事都無限嘆息,擔驚受怕,可是過後卻好像沒事兒似的。在他來說,他所聽到的壹切都帶著鮮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壹樣重現在眼前。有時他會被樹林中自己想象出來的精靈嚇得飛奔回家,魂不附體。多年以後,這些古老的傳說和童年的幻想,都成為他創作的源泉。

母親對柔弱的獨生兒子充滿憐愛,為了讓他逃過學校壞脾氣老姑婆的肉體虐待,6歲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輕的卡爾斯倩斯那裏讀書,成為年紀最小的學生。這位以公平溫厚而備受尊敬的教師很喜歡女孩般文靜的新學生,課間時常牽著他的手在校園裏散步,並不時對嬉鬧的學生們喊壹句;“安靜點,淘氣鬼們,別把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經常偷看學校裏唯壹的女孩子薩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話中的公主,渴望接近這個黑眼睛的小姑娘。有壹次,他們壹起回家,其實他的家早就走過了,可是他壹聲不吭。同樣貧苦出身的薩拉發誓自己將來會成為某農場的女管事。安徒生睜大雙眼:“那多乏味! 公主怎麽能當管事呢? 我長大以後,要把妳接到我的城堡裏。”他告訴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貴族的分支,只是因為某種原因~總有壹天……薩拉笑起來,這小家夥壹定是瘋了。第二天,壹個磨坊主的兒子奧來揪著安徒生的頭發嚷道:“日安,公爵大人! 妳漂亮的城堡在哪兒呢?”周圍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愛情黯然退卻。但在幻想中,他讓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薩拉,並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諒了欺侮嘲笑他的奧來,當這個頑童被罰站在桌子上時,小安徒生設身處地地想象奧來羞辱的處境,以至於被罰者還沒有哭,他就哭出聲來,並苦苦哀求老師原諒他的“敵對行動人”。這件事後,作坊主的兒子就成了小個子安徒生的保護人了。

時光過得飛快,在學校裏安徒生十分快樂,然而時世的艱難使學校關閉了,他只好回到家裏。父親為他做的幾只木偶給兒子帶來極大的滿足,他給小人們縫制了漂亮的衣裳,讓木偶們在“舞臺”上盡情發揮他的幻想。

不久,壹種更美好的東西闖入他的生活——他讀到了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那神奇瑰麗的情節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誦《李爾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沈浸在威廉·莎士比亞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開始想編自己的戲——他把父親教給他的幾句德語詞匯講給木偶。妳聽,“Besen!”這個詞多麽響亮,可是妳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木偶最愛說的字眼,其實就是“掃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侖·波拿巴發動戰爭,困窘的家境和冒險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戰場。兩年以後他回到家中,從此壹病不起。當雪花飄起的時候,出現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帶走了父親,留下無助的妻兒和徹骨的寒冷。

父親死後,生計日下,母親唯壹的謀生手段就是每天給別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裏河水的溫度無法想象,她只好喝幾口酒來驅寒。這在體面人看來,是多麽粗鄙的行為! 刻薄的流言不勝而走,城裏的人們都在竊竊私語——“鞋匠的老婆瑪利亞是個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為母親感到無限屈辱。多年以後,在童話《她是壹個廢物》中,他表達出深深的憤慨。

瑪利亞本是想拼死獨立支撐壹家的,可鎮裏的長舌婦們嘲笑她的兒子遊手好閑,母親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兒子送到工廠裏做童工。11歲的安徒生被沈重的活計搞得頭暈眼花,然而他的歌聲救了他。當壹次間歇時他唱起來。工人們從此不再讓他幹活,只要他那清脆、響亮的歌聲能打破工地的沈悶,還要求這個小家夥做什麽呢? 小安徒生心滿意足,因為他向來就喜歡在大庭廣眾面前表演,他甚至獨個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壹個工人對他說:“幹嘛妳不去當演員?”

是的,那對他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不能導演命運的話,那麽在舞臺上演出命運不是也很好嗎?這是多麽奇妙的設想! 於是,當安徒生14歲受過堅信禮以後,他對母親安排他做裁縫學徒的計劃表現出驚人的執拗——“不,媽媽,我要當演員。”

盡管安徒生向媽媽保證壹定會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親毫不讓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幫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這裏開放,得離開此地到遠方去尋找!”

攜帶著30個《天方夜譚》銀毫子和心愛的木偶,年輕的安徒生在馬車上回首故鄉。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當我變得偉大的時候,我壹定要歌誦歐登塞。誰知道,我不會成為這個高貴城市的壹件奇物? 那時候,在壹些地理書中,在歐登塞的名字下,將會出現這樣壹行字:壹個瘦高的丹麥詩人安徒生在這裏出生!”

這是壹個準確的預言。然而此時,1819年9月6日當那個14歲的瘦高個兒的男孩手裏拿著壹個包袱,眺望著已展現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時,故鄉卻仿佛已遙不可及,這個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獨。但他立刻擦去眼淚,告訴自己,現在不是哭泣的時候,要行動,信心百倍地行動。

這個來自小鎮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譚》中的貧苦少年阿拉丁壹般,開始為自己的神燈而奮鬥了。

他苦心求人寫給著名芭蕾舞演員沙爾夫人的介紹信並未達到拜師的效果,便又去求見皇家劇院的經理霍爾斯坦請求做壹名演員。經理打量了壹下這個鸛鳥壹般細高的孩子以後說道:妳長得太瘦了,演起戲是會被觀眾噓下臺來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動建議道:“這個好辦,只要您給我100塊錢壹個月的薪水,我很快就會長胖的。”經理惱怒了——這個窮小子若不是白癡,就是來尋開心的,立時便發出逐客令,沮喪的安徒生只好離開。

舞蹈學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裏的錢已所剩無幾。經壹位熟人介紹,他做了幾天小工,又因為滿口鄉土口音而被人當作笑料,只好氣憤地離開作坊。他流浪街頭,茫然無措,突然想起在報上看到過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開辦歌唱學校的消息,於是便不顧壹切地闖進了教授正高朋滿座的家。好奇的賓客們被這個在哥本哈根孤身奮鬥的少年吸引,何況,他的歌聲的確展示著壹顆熱愛繆斯的心。大家紛紛解囊,安徒生終於如願以償,進入西博尼的歌唱學校。

然而幸運不會總跟著壹個人,雖然安徒生勤奮超人,但壹場大病損害了他的聲音,學聲樂已毫無希望。接下來的挫折使他發現,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戲的天份。他終於明白,自己不屬於舞臺。

4年離鄉奮鬥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這個更為廣闊、充滿悲歡離合的社會。在學校裏,他閱讀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麥的古典作品,深深體驗到寫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燈”是什麽了——那就是“文學”。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氣和壹顆真誠易感的心靈,就壹定能夠攀上文學的頂峰。

1822年,幾位評論家讀到了壹個叫《阿芙索爾》的劇本,這是壹個冒失的年輕人送來的。劇本韻律不齊,有許多語法錯誤——當然,作者毫無修安徒生童話養是有目***睹的。不過且慢,這其中有許多火花真實地、生動地閃爍著,也許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家夥可以給戲劇界帶來點清澈的東西。於是劇本的作者,漢斯·安徒生被送進拉丁文學校深造,國家顧問古林先生為他申請了壹筆皇家公費以支付用度。

17歲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級教室裏和孩子們壹起上課對他來說可並不是壹件愉快的事情。孩子們嘲笑他是鄉下笨漢,因為他絲毫不懂上流社會的禮節,在他們眼裏,他就是那只不受歡迎的“醜小鴨”;同時,那些繁復的拉丁文修飾語多麽無聊:空洞的語言即使矯柔造作地裝飾起來,也沒有靈魂,而他必須背誦它們!

不過,經過考驗和磨難,他總算在1828年通過了畢業考試。而且這幾年中,他閱讀了不少詩人和作家的作品,拜倫、海涅、司各特,他們才是真正的瑰寶啊!

在學校裏,安徒生沒有忘記他的創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評。1829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公演,聽著觀眾的喝彩,年輕的劇作家滾滾淚下——十幾年前,正是在同壹家戲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終於成功了,得到了公眾的承認和歡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這樣說過。從1831年,安徒生開始了他第壹次國外漫遊,終其壹生,他攜著壹把雨傘,壹根手杖和簡單的行囊訪問了歐洲的所有國家,先後完成了《阿馬格島漫遊記》、《幻想速寫》、《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帶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出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安徒生是詩人、劇作家、遊記作者,他多才多藝,還剪得壹手好剪紙。在紀念他的博物館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種圖案,有掛在聖誕樹上的舞蹈者,有各種花卉和動物,甚至大門上的門徽,也是他的人頭剪紙。

但童話是安徒生壹切創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寫信給女友說:“我要為下壹代創作了。”從自己的童年體驗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窮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認為,在詩歌的領域中,沒有哪壹樣能像童話那樣無限包容。童話,會給孩子們壹點快樂、希望和教益吧? 他開始用壹切感情和思想來創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壹本童話集問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達的花兒》四篇童話。這些童話來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經歷,“它們像‘種子’壹樣藏在我的思想中,壹股涓涓細流、壹束陽光,或壹滴苦酒,就能使它們破土而出。”

從這壹年起,每壹個聖誕節都有壹本新童話來到孩子們身邊。他整整寫了43年,直到生命結束***創作了168篇作品,那詩壹般的語言、宛轉曲折的情節,使他的童話在他生前就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讀物。“醜小鴨”、“堅定的錫兵”、“野天鵝”、“夜鶯”……他賦與壹切事物鮮活的靈魂,讓它們歌唱。他把它們獻給壹切人——孩子們為那奇異動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則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間,流連不去。

安徒生的童話中不僅充滿了奇異的夢幻般的火花,而且這位從苦難中生長起來的作家對勞動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沒有賣掉壹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墻角劃燃壹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著聖誕夜的歡樂: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身上插著刀叉的烤鵝冒著熱氣蹣跚走來……可幻景壹閃即逝,元旦的清晨,人們發現她已凍死街頭。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同樣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沒有辦法解決這深刻的社會問題,只好帶著深深的悲哀寄希望於天國。

安徒生晚年有壹篇最長的童話《幸運的貝兒》頗具自傳色彩。童話的主人公貝兒壹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滿美的藝術境界,當他成功的時刻,當觀眾們向他歡呼的時刻,當他心愛的女孩將花束向他拋來的時刻,“像索福克裏斯在奧林匹亞競技的時候壹樣,像多瓦先生在劇院裏聽到交響樂的時候壹樣……他心裏的壹根動脈管爆裂了。像閃電壹般,他在這裏的日子結束了——在人間的歡樂中,在完成了他對人間的任務以後,沒有絲毫痛苦地結束了。他比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幸運!”這正是安徒生自己壹生的追求。

安徒生並不漂亮,而且並非出身名門,在女性面前,他有壹種深深的自卑感。求學時,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間,古林先生的女兒,溫柔美麗而又具有很深文學修養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輕人的心頭,他愛戀她的壹舉壹動,壹言壹笑。鑒於以往與女性交往的幾次失敗,安徒生不再希望人們知道蘊於他心中的愛情,哪怕是壹點痕跡。但熾烈真誠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話濕潤的氛圍中綻開,凝成了淒涼美麗的《海的女兒》。

在童話中,那位優美、高貴、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則是遠遠望著他的海的女兒。美麗的小人魚天真、善良、無私,她濃郁的愛情如此堅韌而純凈。她不惜付出壹切代價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寶貴的東西——靈魂。這也正是安徒生藝術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摯的、人的靈魂。

[編輯本段]作品名錄

“為了爭取未來的壹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壹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癥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奧·特》、《不過是個提琴手》、《兩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運兒》

劇本(25):

☆詩劇:《阿夫索爾》、《聖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埃格納特的人魚》

☆歌劇:《北歐的女神》、《新房產》、《睡魔》、《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兒》、《摩爾人的女兒》、《幸福之花》、《拉默穆爾的新娘安徒生童話》、《烏鴉》

☆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

☆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梨樹上的鳥兒》、《小基爾斯滕》、《科莫河邊的婚禮》

☆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

☆喜劇:《海爾德摩爾》、《接骨木媽媽》、《出身並非名門》、《長橋》

☆三幕劇:《西班牙客人》

☆獨幕劇:《初來者》、《羅斯基裏達之夜》

遊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瑞典紀行》、《西班牙風光》、《訪問葡萄牙》

自傳(3):《小傳》、《我壹生真實的故事》、《我的童話人生》

詩集(3):《詩集》、《幻想與現實》、《壹年的十二個月》

安徒生壹生旅行不停,作品生產的來源不絕。他***計寫了6部長篇小說,6部遊記,5部詩集,25部劇本,3部自傳……還有童話,因為比較零散,所以被後人編成為童話集。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壹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1]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沈。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壹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沼澤王的女兒》、《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等。

[編輯本段]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IBBY)於1956年開始設立,每兩年壹次,授予兒童圖書作家和插圖畫家,以此獎勵並感謝他們寫出了好書《我的童話人生》。這個獎項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並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IBBY是壹個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推廣少年兒童圖書的公益性組織,成立於1953年,總部設在瑞士的巴塞爾,目前在世界各國有60多個分會,中國分會就設在北京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847年的《我壹生的真實的故事》、1855年的《我的童話人生》

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蔔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壹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裏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壹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壹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的童年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住在富恩島上的壹個叫奧登塞的小城鎮上,那裏住著不少貴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親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祖母有時還要去討飯來補貼家用。那些貴族地主們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與安徒生壹塊兒玩。

父親看在眼裏,氣在心裏,但是壹點也沒有在孩子的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輕松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妳玩,爸爸來陪妳玩吧!”

安徒生的家夠簡陋了,只有壹間小屋子,破凳爛床把這個小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沒有給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動空間。然而,就是這麽壹間破爛的小屋,父親卻把它布置得像壹個小博物館似的,墻上掛上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壹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壹幅風景畫……父親常給安徒生講《壹千零壹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時則給他念壹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這些書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聯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櫥窗裏父親雕刻的木偶,根據故事情節表演起來。這還不能讓他感到滿足,他還用破碎的布片給木偶縫制小衣服,把它們打扮成討飯的窮人、沒人理睬的窮小孩、欺壓百姓的貴族和地主等,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編起木偶戲來。為了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親同意和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和偽善的市長、牧師等人的生活,獲得各種感性經驗。

安徒生由於家庭生活貧苦,他無法上學,很小就在壹家呢絨鋪當學徒。1819年,想當演員的安徒生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在皇家劇院做雜役。後來,在壹些熱心的藝術家的幫助下,他才圓了上學夢。

在學習期間,他就開始了文學創作,寫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小說和遊記,但是他真正的才華卻顯示在童話創作上,他壹生寫了168篇童話,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話家之壹。

安徒生在他以後的寫作生涯中能夠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童話故事。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譴責和鞭撻統治階級的貪婪、殘暴,都是與他小時候的這段生活經歷有密切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