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為什麽詩詞,書法和京劇都在慢慢退化,不被人接受呢?

為什麽詩詞,書法和京劇都在慢慢退化,不被人接受呢?

詩詞,書法戲劇等正在慢慢退化和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很贊同這個觀點,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這些古文化正在被淘汰,受眾範圍逐漸縮小,正所謂曲高和寡,說嚴重壹點,根本就缺乏欣賞對象,或者人們根本就沒興趣,其實這很正常,文化風格其實就是壹個時代的印跡或者叫記錄,其反映的是壹個時代的背景或人文,當時過境遷,蕭條或被遺忘這很正常

首先我們來說說詩詞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致於到今天的白話或通俗等,每壹段遞進或更替即代表壹個時代,反映的是那壹個時代人文風貌及多數群體的喜好,以唐詩為例,什麽五言,七言律師或絕句,在那壹個時代是合時宜的,但在互聯網知識信息大爆時代,假如妳再去弄什麽古詩詞古詩句,就與時代相悖了,作為欣賞可以,但要折騰出什麽花樣出來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實在意義,作為古文化有保留的可能但的確沒有推廣的必要,文學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壹切文化的東西如果不能服務於社會,創造出社會價值就不會有存在的可能,即使存在也是僅限於少部份群體

其次說壹說書法及書畫

書法書畫也是壹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是人們把生活中的精髓濃縮集中的表現,具有壹定的欣賞價值,但它又與人們審美層次及審美觀緊密相連,但總的來說,不管是任何藝術形式的東西,它不能服務於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不管是物質的精神的人文的,它是不會被多數人接受和認可的,當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快速發展,電腦繪畫技術,3D打印技術,壹切書畫創作即使是在書畫領域的小白,只要掌握現代科技壹切都能可為,因而書畫創作群體的消亡萎縮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何況,商品經濟時代和快節奏生活時代,誰還有那份閑情雅趣

最後說壹說戲曲

戲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或反映壹種精神,或謳歌壹個時代,或宏揚真善美,或鞭跶假惡醜。

中國戲曲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原始歌舞,它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直到宋元時期才形成比較完整的藝術形態。從藝術因素的構成來看,戲曲主要來源於民間歌舞、滑稽戲和說唱藝術等,不管是京劇或其它戲曲種類,正在逐漸萎縮消亡,戲曲市場越來越小,受眾越來越低,說白了已經沒有聽眾和觀眾。看戲曲是壹個時期以來由於受到時代的局限性,娛樂方式缺乏,人們的娛樂選項不多,再者,戲曲集樂曲唱腔說詞樂器為壹體,人們可在聽戲曲的同時或獲的精神的,價值觀的,人生觀的熏陶或感受或提升,但是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娛樂方式,娛樂渠道及層次可謂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因而戲曲被邊緣化是在所難免的

結合綜上,不管是古詩詞也好,書畫也好,戲曲也罷,有可能存在,必競這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印跡與傳承,但逐漸被邊緣化和很少有受眾,這是壹種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