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壹種體裁形式。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範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壹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常見的散文有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
準確地講,散文之形式是1917年白話文運動前後定下的,而散文之筆法則是中國自古有之。民國時期剛有“散文”這壹概念時,它是相對於“韻文”而言的。不過如今,散文概念則是相對於詩歌、小說和戲劇而言的。
可以說,在文學範圍內,除了另外那三種文體以外,其他的都算是散文。具體的有:雜文、隨筆、小品文、評論、雜感、報告文學等等。
***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也是文學家的瞿秋白稱魯迅的雜文為“阜利通”(feuilleton),即英文中“小論文”的意思。所以,小論文也可算入散文範疇。此外,書信、日記、演講詞、傳記等也屬於廣義的散文。
擴展資料
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
不壹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限制,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壹體,也可以有所側重。
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等,也可像詩歌那樣運用象征等藝術手法,創設壹定的藝術意境。
散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雜文、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遊記、通訊、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於散文。總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能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
百度百科-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