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不是敗家子
李白是哪壹朝代
那壹帶皇帝對他好不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生平: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其後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壹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壹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壹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範傳正根據李白生前「誌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壹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失足墜水而死。
作品
李白壹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鐘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考據
據《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誌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李白(七0壹~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葉(唐朝時設北庭都護府管轄,今哈薩克境內),生於唐武後大足元年,卒於肅宗寶應元年,年六十二歲。大約五歲那年,李白隨父遷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覽群書,很快學會了寫詩作文。那時,蘇為益州長史,對李白的才華相當訝異,他說:「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學,可比相如」。大約二十五歲,李白開始漫遊蜀中的名勝古跡,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別四川,沿長江而下,漫遊各地,他說自己年輕遊揚州時,「不逾壹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又曾在今湖北安陸住過相當長的時間,所謂「酒隱安陸」,在此期間,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處遊覽飲宴,更「學劍來山東」,寓家任城(今山東濟寧),與孔巢父,韓準、裴政等會徂徠山,酣飲縱酒,號竹溪六逸。可見其生活的壹斑。李白的這段漫遊時期,正當開元盛世,他的許多詩都已充份顯示他的藝術才華。天寶初年,他 *** 八京,賀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唐玄宗對他很重視,讓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詔誥。後來李白被高力士所讒,玄宗賜金讓其還山,浮遊四方,與杜甫成為莫逆之交。
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隊伍,想協助他平亂,從來,肅宗忌之,殺李璘,李白因「從逆」被補,理當殺頭,由於得到朝中大將郭子儀的營救,才免除死罪,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遇赦而還,開始了壹生中最後壹次漫遊。這次漫遊歷時三年多,地點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傳他醉欲撈水中之月,因溺死。
軼事:
皇帝「禦床賜宴」
李白初到長安時,是十分榮耀的。據說,他面見皇帝那天,玄宗降輦步行迎接他的到來。壹見面,玄宗就說:「妳沒有官職,而我竟能知道妳的名字,可見妳壹定是個道德修養極高的人。」在交談中,玄宗見李白對答如流,寫的詩篇絢麗多彩,人又長得儀表非凡,甚為高興。他讓李白坐在七寶禦床上,設宴款待他,這叫做「禦床賜宴」。由於有壹碗湯太燙了,玄宗還親自拿起湯匙,為他調涼點,這叫做「禦手調羹」。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朝中的許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馬屁才爬上來的。然而,李白卻十分鄙視他。有壹天,皇上想讓李白寫些東西,正趕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內侍們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宮中。李白坐下來,伸出腳,對高力士說:「脫靴!」由於玄宗在場,高力士只好耐著性子給他脫了。這件事可把高力士氣壞了。因此,他伺機要對李白進行報復。有壹天,他見楊貴妃正在興沖沖地吟唱李白寫的《清平調詞》,她唱到「可憐飛燕倚新裝」這句時,高力士乘機在壹旁煽動說:「這李白真是膽大包天,他竟敢在詞中將妳比作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那趙飛燕雖然才貌出眾,但後來由於作風放蕩,被皇帝廢黜了。李白的這種比喻,顯然是別有用心的!」這樣壹來,楊貴妃也恨起李白了。從此以後,他們串通起來,經常在玄宗面前說李白如何如何不好。玄宗也慢慢對李白冷淡了。在這種情況下,李白深知,長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他上書皇帝,請求離去。玄宗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說了壹些不痛不癢的話,送了他壹些錢,就把他打發了。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著走出了長安。
評價: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造性地運用壹切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抒發個人的種種感受,歌頌中國的壯美河山等等。正如壹位詩歌史專家所說:在中國詩歌史上,還沒有壹個浪漫主義詩人像李白那樣廣闊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面貌。在藝術上,他以磅礴雄偉的氣勢、熾烈奔放的情感、豐富奇麗的想像、大膽驚人的誇張、清新自然的語言,創造出了瑰麗多彩的藝術形象,達到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效果。從而把浪漫主義推到了壹個新的高峰。李白的詩歌成就對唐代及以後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是中國人民最熟悉最熱愛的詩人,也是世界人民喜愛的詩人。他的詩歌已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廣泛流傳。
寵奴才脫靴
李自不僅看不慣宮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顧謀求個人私利的權貴,甚至連皇帝及其身邊受寵的「紅人」都不放在眼裏。時間壹長,有些人便制造謠言,在皇上面前大講李白的壞話。其中說李白壞話最多的兩個人,是高力士和楊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