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想讓詩歌在報紙副刊上露臉的親們看過來(4)

想讓詩歌在報紙副刊上露臉的親們看過來(4)

報紙副刊詩歌創作技巧之比擬

?文∕張冬孌

在詩歌創作中,包括移覺在內的很多修辭都被廣泛運用。諸如比擬、博喻、誇張、對偶、排比、反復、拈連等。這次就來聊聊比擬吧。

比擬就是把壹種事物當成另外壹種事物去描述的修辭格。把人當稱植物、動物或非生物去描寫的就是擬物。反過來,把植物、動物或非生物賦予人的性格特征就是擬人。在詩歌創作中。擬人和擬物是比較普遍的。

擬人經常接觸,就不在這裏贅述了,這裏重點說說擬物。擬物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壹、把人擬為植物、動物或非生物,如我在小詩《露珠和蓮》中,就把壹對戀人擬作了露珠和蓮。其中,露珠是非生物,而蓮就是植物。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晶瑩的露珠在碧綠的大荷葉上滾來滾去這種現象,受到啟發寫出來的。

詩中寫道:“臥在蓮的心裏∕感受剔透的世界∕……∕無論世界上的葉子∕多麽繁華多麽絢爛∕我都願臥在蓮的心裏∕不為別的∕只為前世那個永恒的約∕蓮中有我我中有蓮∕蓮還是蓮我還是我”(這首小詩發表於雲南經濟日報、老年日報、老年知音、炎黃詩學等刊物)。在這首小詩中,露珠和蓮雖然是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關系,卻有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蓮還是蓮,露珠還是露珠。

“作為壹只來自遠古的蟬我∕用竭盡全力的鳴叫∕牽引出壹個豐滿的夏天……”在這首《來自遠古的蟬》(發表於文明門詩刊)中,我就把自己擬為壹只遠古的蟬。

二、把抽象的事物或概念擬為具體有形的事物。比如韓少功《火宅》裏的詩句:“她似乎衣袋裏全裝著天真,壹掏出來就可以用。”“天真”本是壹個抽象的概念,這裏卻被比擬成壹個有形的事物,使之生動具體而又形象化了。

再比如余光中的詩歌《滿月下》有這樣幾句詩“包壹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裏∕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 ”就把沒有形體的月光量化為壹片,而且還把它夾在唐詩裏。結果變得扁扁的,就像壓過的相思。相思是個很抽象的概念。也被賦予了形態,扁扁的。把這些詩句放在全詩的結尾,極大得提升了詩歌的意境。達到了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美好境界,且極具畫面感。

運用比擬這種修辭格時,是離不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的。也正因為具備了這兩種必備的能力。這種修辭格才會帶給讀者新奇有趣,豐富多彩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