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求張曉風或者席慕容的散文3篇加上大約200個字的點評賞析 謝啦 !

求張曉風或者席慕容的散文3篇加上大約200個字的點評賞析 謝啦 !

求張曉風或者席慕容的散文3篇加上大約200個字的點評賞析 謝啦 !

1.

壹條河流的夢

壹直在被寵愛與被保護的環境裏成長。父母辛苦地將戰亂與流離都擋在門外,竭力

設法給了我壹段溫暖的童年,使我能快樂地讀書、畫畫、做壹切愛做的事。甚至,在我

的婚禮上,父親也特地趕了來,親自帶我走過布魯塞爾老教堂裏那長長的紅毯,把我交

給我的夫君。而他也明白了我父親的心,就把這個繼續寵愛與保護我的責任給接下來了。

那是個五月天,教堂外花開得滿樹,他給了我壹把又香又柔又古雅的小蒼蘭,我永

遠都不會忘記。

因此,我的詩就為認識我們朋友間壹個不可解的謎了。有人說:妳怎麽會寫這樣的

詩?或者:妳怎麽能寫這樣的詩?甚至,有很好的朋友說“妳怎麽可以寫這樣的詩?”

為什麽不可以呢?我壹直相信,世間應該有這樣的壹種愛情:絕對的寬容、絕對的

真摯、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的美麗。假如我能享有這樣的愛,那麽,就讓我的詩來作它

的證明。假如在世間實在無法找到這樣的愛,那麽,就讓它永遠地存在我的詩裏,我的

心中。

所以,對於寫詩這件事,我壹直都不喜歡做些什麽解釋。只是覺得,如果壹天過得

很亂、很累之後,到了晚上,我就很想靜靜地坐下來,寫壹些新的或者翻壹翻以前寫過

的,幾張唱片,幾張稿紙,就能度過壹個很安適的夜晚。鄉間的夜潮溼而又溫暖,桂花

和茉莉在廊下不分四季地開著,那樣的時刻,我也不會忘記。

如果說,從十四歲開始正式進入藝術科系學習的繪畫是我終生投入的壹種工作,那

麽,從十三歲起便在日記本上開始的寫詩就是我抽身的壹種方法了。兩者我都極愛。不

過,對於前者,我壹直是主動地去追求,熱烈而又嚴肅地去探尋更高更深的境界。對於

後者,我卻從來沒有刻意地去做過什麽努力,我只是安靜地等待著,在燈下,在芳香的

夜晚,等待它來到我的心中。

因此,這些詩壹直是寫給我自己看的,也由於它們,才使我看到自己。知道自己正

處在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所有繁復的花瓣正壹層壹層地舒開,所有甘如醇蜜、澀如黃

連的感覺正交織在我心中存在。歲月如壹條曲折的閃著光的河流靜靜地流過,今夜為二

十年前的我心折不已,而二十年後再回顧,想必也會為此刻的我而心折。

我的蒙古名字叫做穆倫,就是大的江河的意思,我很喜歡這個名字,如果所有的時

光真的如江流,那麽,就讓這些年來的詩成為壹條河流的夢吧。

感謝所有使我的詩能輯印成冊的朋友。請接受我最誠摯的謝意。而曉風在那樣忙碌

的情況之下還肯為我寫序,在那樣深夜的深談之後,我對她已不止是敬意而已了。

2.

有月亮的晚上

我壹個人走在山路上山路上。

兩旁的木麻黃長得很高很高,風吹過來,會發出壹種使人聽了覺得很恍惚的聲音,壹陣強壹陣弱的,有點象海潮。

海就在山下,走過這壹段山路,我就可以走到臺灣最南端的海灘上。夜很深了,路上寂無壹人,可是我並不害怕,因為有月亮。

因為月亮很亮,把所有的事物都照得清清朗朗的,山路就象壹條回旋的緞帶,在林子裏穿來穿去,我真想就這樣壹直走下去。

假如我能就這樣壹直走下去的話,該有多好!

不過,當然,我是不能這樣的。我應該回到旅館房間裏去。因為,這個白天我已經在海邊畫了壹天了。明天早上,還要和另外幾位朋友壹起到山裏面去寫生的,我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回房間去洗澡、睡覺,好準備明天的來臨。

可是,我實在不想回去,這樣的月夜是不能等閑度過的。在這樣的月夜裏,很多忘不了的時刻都會回來,這樣的壹輪滿月,壹直不斷地在我生命裏出現,在每個忘不了的時刻裏,它都在那裏,高高地從清朗的天空上俯視著我,端詳著我,陪伴著我。

白晝的回憶常會被我忘記,而在月亮下的事情卻總深深地刻在我心裏,甚至連壹些不相幹的人和事也不會忘。

就好象有壹年在瑞士,參加了壹個法文班的夏令營,在山裏壹幢古老的修道院裏住了十天,學生裏有東方人也有西方人,幾天下來就混熟了。有個晚上,十幾個人壹起到教堂後面的樹林裏去散步。那天晚上月亮就很亮,可是在林子裏的我們起先並不太覺得,等到從林子裏走出來面對著壹大片空闊的草原時,才發現月亮已經將整座山、整片草原照耀得如同白晝。比白晝更亮的是壹種透明的水綠色的光暈,在山間在草叢裏到處流動著,很亮可是又很柔,象水又有點象酒。

我們都靜下來了,十幾顆年輕的心在那時都領會到壹點屬於月夜特有的那種神秘的美麗了。沒有人舍得開口,大家都屏息地望著周圍,都象都希望能把這壹刻盡量記起來,記在心裏。

然後,壹個從愛爾蘭來的男孩子忽然興奮地叫起來:

“跑啊!看誰先跑到那邊的林子裏去!”

是啊!跑啊!在這壹片月色裏,在這壹片廣大的草坡上,讓我們發狂地跑起來,用我們所有的力氣,壹直跑到對面的林子裏,對面的陰影裏去吧!

大家都尖叫著往前沖出去了,我動作比較慢,落在他們後面,可是仍然嘻嘻哈哈地跟著跑。這時候,前面人群裏的壹個男孩子回頭對我笑著喊了壹句:

“快啊!席慕蓉,我們等妳!”

我怔了壹下,不知道他怎麽會曉得我的名字的。我只知道他是在蘇黎世大學讀工科的壹個中國同學,白天上課時他總是從在角落裏,從來沒和我說過壹句話。

那時候,我連他姓什麽也不清楚,而在他回過頭來叫我的那壹剎那,我卻忽然覺得有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月光壹他微笑的面容非常清晰,那樣俊秀的眉目是在白晝裏看不到的。我說出來是什麽原因,可是,在那天晚上,月下的他回頭呼喚我時的神情,我總覺得在什麽時候見過壹樣:壹樣的月、壹樣的山、壹樣的回著頭微笑的少年。

當然,那也不過只是壹剎那之間的感覺而已,然後我就壹面揮手,壹面腳下加勁地趕上,和他們壹起橫越過草原,跑進了在等待著的那片陰暗的樹林裏了。

那天晚上以後的事我都記不起來了,我想,大概不外乎風比較大了,天比較冷了,夜比較深了;然後,就會有比較理智的人提議該回去了,大概就是這樣了吧?世間每壹個美麗的夜晚不都是這樣結束的嗎?

我以後壹直沒再遇到過那個男孩子,但是,有時候,在有月亮的晚上,我常會想起壹些相似的月夜,也就常會想起他來。好多年也這樣過去了。

回國以後,有壹次,在歷史博物館開畫展,壹對中年夫婦從人叢中走過來向我道賀,交談之下,才知道男的曾和我在瑞士的夏令營裏同過學,忽然間想起來他就是那天晚上那個月光下回頭向我呼喚的少年,眉目之間,依稀仍留有當年的模樣。我壹下子興奮起來,大聲地問他:

“妳記不記得?有壹天晚上,我們在月亮底下賽跑的事?”

他思索了壹下,然後很抱歉地說:

“對不起,我完全想不起來了。我倒記得在結業典禮上我們中國同學唱茉莉花唱走了音,妳又氣又笑的樣子。”

我記得的事情他不記得,他記得的事情我卻早都忘了,多無聊的會晤啊!他的太太很有耐心地聽著我們交談,也露出了感興趣的笑容,可是,有些話,我能說出來嗎?面對著眼前這壹對衣著華麗、很有風度的夫婦,我能說出我那天晚上的那種感覺嗎?如果我說了,會引起壹種什麽樣的誤會呢?

當然,我沒有說,我只是再和他們寒喧幾句就握別了,聽男的說他們可能要再出國,再見面又不知道會是哪壹年了。當時,在他們走後,我只覺得很可惜,如果能讓他知道,在如水般流過的年華裏,有壹個人曾經那樣清晰地記得他年輕時某壹剎那裏的音容笑貌,他會不會因此而覺得更快樂壹點呢?

月亮升得很高,我已經快走到海邊了,木麻黃沒有了,換成了壹叢壹叢的 ?麻,在巖石間默默地虬結著。它們之中有好多開花了,又長又直的花梗有壹種很奇怪的造型,月亮在它們之上顯得特別的圓。

海風好大,把衣服吹得緊緊地貼在身上,我恐怕是該往回走了,到底,我已不再是年輕時的那個我了。

心裏覺得有點好笑,原來,不管怎麽計劃,怎麽堅持,美麗的夜晚仍然要就此結束,仍然要以回到房間裏,睡到床上去做為結束。這麽多年來,遇到過多少次清朗如今夜的月色,有過多少次想壹直走下去的念頭,總是盼望著能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感覺,在如水又如酒的月色裏,在長滿了萋萋芳草的山路上,陪著我壹直不停地走下去,走下去,讓所有的事物永遠不變,永遠沒有結束的壹刻。

而從來沒有壹次能如願。總是會有人很理智又很溫柔地勸住了我,在走了壹半的路上回過頭去。總是會有人告訴我,我該怎麽做才對。總是會有人笑我,說我所有的是怎樣癡傻的念頭啊!

而今夜,沒人在我身旁,我原可以壹直走下去的。可是,我仍然也只能微笑地停了下來,在海灘與近咫尺的海水之前停了下來。浪潮輕輕地打到沙岸上,發出嘆息壹樣的嘶聲,而我對壹切都無能為力,唯壹能做的事,仍然只有轉過身來,往來路走回去。

不過,今夜的我,到底是比較成熟些了吧,我想,其實,我也不必為壹些沒能說出的話,或者沒能做到的事覺得可惜。我想,在我自己的如水流過的年華裏,也必然會有壹些音容笑貌留在壹些不相幹的人的心裏了吧。日子絕不是白白地過去的,壹定有壹些記憶是值得珍惜,值得收藏的。只要能留下來,就是留下來了,不管是只有壹次或者只有壹剎那,也不管是在我知道的人或者不知道的人的心裏。

世事應該就是這樣了吧。

月亮在靜靜地端詳著我,看我微笑地壹個人往來路走回去。

3、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妳壹般年輕過。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妳壹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麽變化的校園,心裏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妳壹樣,以為,無論任何壹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裏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侯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麽從來不來幹涉,就任我壹堂課,壹堂課的做著夢。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壹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壹次次地重讀著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席慕容《窗前的青春》賞析

青春,在飛揚的時光中消逝。

重新再讀,在自己的相片中,飛揚著青春情思的少男少女臉上。壹切重新倒帶。

如果,有什麽可以讓我哭讓我笑的話,那就是走過的如花歲月。那時,大家都如風飄揚,在青春的年華中打馬而過;那時,大家都很純潔,在月光和微風中敞開自己。生命,如同壹場真實的電影,慢慢流淌。

人人都說,席慕容有著圓融豐滿的人生。在她平和而珍惜的心態下,青春具有了立體感。教室裏的青春是少年男女的壹個優美而純潔的夢,在窗前,在老師的微笑默許下,學生做著壹個又壹個天馬行空的夢。在想象和回憶中,老師和同學都在品味著不壹樣的人生。

生活,有滋有味。

在作者的筆下,青春如同五彩斑斕的夢在不斷的展開。裏面的人物都以壹種平和的心態享受著生活帶來的種種。讓人在閱讀之余欽羨不已。作者把自己放進壹個課堂中,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感受學生的思想和微笑,回憶自己曾經走過的歲月。角色的對調,對比的應用,使人物豐富而有立體感,把作者心中那種平和而感恩的心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在月色下微微感嘆,感嘆那逝去的如水青春。

“他也和今天的我壹樣,微笑著,從妳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壹次次地重讀著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透明的心境,在悠長的字句中變成了經典。這是作者的心境,也是所有經歷過青春年華的人的珍惜的心境。如果,有什麽值得讓我們回味的話,那就是這裏。

讀席慕容的文章,細小的字句在千回百轉中流淌心中。那不壹般的思緒,在心中漸漸沈澱,形成壹股細流。點點滴滴,在心中成為永恒。

求席慕容、張曉風、余秋雨的散文

花之筆記 步下紅毯之後 聖誕之拓片 洞庭壹角 鄉關何處 千年庭院 十萬進士 信客 長者 西湖夢 貴妃儺

張曉風,席慕容,丁立梅哪個的散文寫的好

席慕容的好,帶著淡淡的憂傷,我很喜歡

張曉風散文賞析

《行道樹》

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的散文《行道樹》和《敬畏生命》等文章是她關註自然、禮贊生命系列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在她的文章中賦予了平凡而普通的行道樹以人的思想、情感,並借此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索與探索。文中處處寫樹,但又筆筆寫人,字字關情。文中寫行道樹的生存環境,內心的痛苦、神聖的責任,實際上都是作者人生積澱與社會閱歷的濃縮。在張曉風的筆下,行道樹是壹個無私奉獻、心胸豁達的形象,這些是作者贊揚的,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意義。

我們都是社會生活當中的壹員,我們的生活能如此的美好而快樂,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象行道樹壹樣默默奉獻的人的存在。他們承受著痛苦,努力追求,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他們兢兢業業,默默無聞,不斷創造著世界的奇跡;他們犧牲自己,照亮別人,讓愛的陽光灑滿大地。有壹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獻出壹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的,只要我們人人都奉獻自己,世界將永遠充滿陽光。

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臺,畢業於臺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臺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壹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壹,評論贊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壹次感性素描。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妳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壹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壹本散文集《地毯的那壹端》為標誌,她以壹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壹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蕩、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妳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壹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壹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妳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裏作壹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壹,是壹位從壹般女作家狹隘局促的閨秀天地裏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壹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張曉風散文藝術的原創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為起點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壹位以生命和創意的生成,以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誕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是這位女作家奉獻給中國現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績。她走上這壹條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道路,有壹個從並不全然自覺到完全自覺,從不盡完善到圓融渾成的過程,但卻有其內在的邏輯必然性。

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臺,畢業於臺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臺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壹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壹,評論贊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壹次感性素描。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妳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壹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壹本散文集《地毯的那壹端》為標誌,她以壹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壹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蕩、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妳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壹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壹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妳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裏作壹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壹,是壹位從壹般女作家狹隘局促的閨秀天地裏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壹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張曉風散文藝術的原創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為起點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壹位以生命和創意的生成,以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誕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是這位女作家奉獻給中國現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績。她走上這壹條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道路,有壹個從並不全然自覺到完全自覺,從不盡完

張曉風散文集《描容》賞析

夜讀曉風散文,為那美麗的文字和美麗的情懷而感動。

“校車過中山北路,偶然停在紅燈前。壹陣偶然的陽光把壹株偶然的行道樹的樹影投

在我的裙子上。我驚訝的望著那參差的樹影——多麽陌生的刺繡,是湘繡?還是蘇繡?

然後,綠燈亮了,車開動了,繡痕消失了。

我那壹整天都懷抱著滿心異樣的溫柔,像過年時乍穿新衣的小孩,又像猝然間被黃

袍加身的帝玉,忽覺自己無限矜貴。”

“在鄉間的小路邊等車,車子死也不來。

我抱書站在那裏,壹籌莫展。

可是,等車不來,等到的卻是疏籬上的金黃色的絲瓜花,花香成陣,直向人身上撲

來,花棚外有四野的山,繞山的水,抱住水的岸,以及抱住岸的草,我才忽然發現自己

已經陷入美的重圍了。

在這樣的壹種驛站上等車,車不來又何妨?事不辦又何妨?

車是什麽時候來的?我忘了,事是怎麽辦的,我也忘了,長記不忘的是滿籬生氣勃

勃照眼生明的黃花。”

她有著這樣壹顆容易感動容易快樂的心!這樣雅致的情懷!裙子上參差的樹影能讓她壹整天都懷抱著滿心異樣的溫柔,疏籬上的金黃色的絲瓜花能驅散瑣碎的小煩惱,並讓她長記不忘那明媚之美。

文人的心大抵都是這樣柔軟,常人眼裏平凡不過的事物,卻能讓詩情畫意在他們心裏蕩漾開來。美好快樂的心境像清泉般滋潤著他們的生活。

席慕容與張曉風的散文或詩歌風格有何區別

當然是席慕容的詩歌比較好了

她的壹本詩集非常的出名就是七裏香那本集子。

不過在散文上來比,張曉風的更具美感和情調,而且她的文字非常的流暢。而且表達的主題都是非常的生活化。比之席慕容的那種純粹的抒 *** 感,她的散文感覺哲理集中性。

記得席慕容的有篇散文裏說,她侄女非常喜歡張曉風卻不看她的書

這2位雖說是同個時代的散文家,席慕容比張曉風更為出名,勝在她的詩,非常童真具有感染力。

但是張曉風的散文更融合席慕容的詩歌的詩意和散文特別的生活哲理性。

所以看席慕容的詩

看張曉風的散文

這是我建議的哈

外面盜版席慕容的書很多

張曉風的書則少見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出正版書沒

我以前都是在舊書店去淘張曉風的書

現在很少見了~希望對妳有幫助~

席慕容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選、張曉風散文選哪個好看?

妳是女性的話,我覺得席慕容比較合適,朱自清是散文倒是業界評價很高,但我個人不喜歡,時代局限比較大,張曉風的也較哲思,席慕容文字美感更好。

張曉風經典散文摘抄加賞析

春之懷古 張曉風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壹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壹聲,將冷面笑成花面,壹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壹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壹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壹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壹陣杜鵑啼,可以鬥急了壹城杜鵑花,壹陣風起,每壹棵柳都會吟出壹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壹絲飛絮都是壹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壹截老根,北地裏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自溫柔地抱著壹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壹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禦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壹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壹只小羊在齧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壹個孩子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壹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狀,用壹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音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壹壹記憶、壹壹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麽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