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中國文學第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手法上分為《賦》、《比》、《興》。
《詩經》的歷史價值:
從歷史價值角度言,《詩經》實際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歷史,全方位、多側面、多角度地記錄了從西周到春秋的歷史發展與現實狀況,其涉及面之廣,幾乎包括了社會的全部方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民俗、文化、文學、藝術等。後世史學家的史書敘述這壹歷史階段狀況時,相當部分依據了《詩經》的記載。
《詩經》記錄了周氏族的產生、發展及滅商建周統壹天下的歷史過程,記載了這壹歷史發展過程中大遷徙、大戰爭等重要歷史條件,反映了周氏族的政治、經濟、民俗、軍事等多方面情況,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史料。雖然這些史料中摻雜著神話內容,卻無可否認地有著可以置信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