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
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
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
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
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註釋
七夕:為七月初七,民間的乞巧節。
緒風:微小的風。
河漢:為天上的銀河。
迢迢:形容遙遠的意思。
鬥牛:星名。牽牛星。
賞析
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旅人的思鄉思親的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孟浩然詩歌大膽抒發個人的理想願望,給開元詩風註入了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
擴展閱讀:孟浩然獨特的詩歌美學觀
在詩歌創作的藝術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獨特的見解。他主張詩歌要用形象思維,通過詩的語言塑造形象,通過形象顯示詩歌的意旨。讀者“棄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詩中寫道:“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學和道家哲學中的“棄象忘言”說,提倡詩歌創作的抒情言誌、表情達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還主張作詩不必受近體格律的束縛,應當“壹氣揮灑,妙極自然”。《孟浩然集》有詩267首,其中五言古詩63首,七言古詩6首,五言律詩130首,七言律詩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絕句19首,七言絕句8首。從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風外,全是近體詩,而五言律詩又最多。可以說他是盛唐詩人大量寫作近體詩的第壹人。但這些詩大都不能算是嚴格合律的近體詩。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還揚州》、《洞庭湖寄閻九》、《都下送辛大之鄂》、《與諸子登峴山》等詩,皆與五言律詩的對偶不合。但詩品家對它們的評價卻相當高。嚴羽《滄浪詩話》就說:“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
近體詩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審言那裏已經完全成熟了。杜審言也是襄陽人,他不能不知道。那麽,他為什麽不沿著老杜的路子走呢?對此施補華《峴傭說詩》認為:“五言律有中二語不對者,有全不對者,須壹氣揮灑,妙極自然。初學人當講究對仗,不能臻此化境。”這就是說,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層次的美學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對初唐過多追求形式美的矯正。他把古風與近體來了壹次整合,他的近體多為古風化的近體。將近體詩的格律精神與古風的自然平和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了壹種“興象玲瓏”的藝術境界。讀孟浩然的詩,看不到近體格律的束縛,而是有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體格律,有不被近體格律所累,壹切以自然為第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