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幽州地圖

幽州地圖

1. 幽州

幽州 古代的幽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古時的幽州是現在的河北、北京和天津北部。

幽州是中國九州當中的壹州,不是壹個朝代所獨有。其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壹帶。

東北曰幽州,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壹;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陸路交通的樞紐。

隋大業四年(608)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北達涿郡。 七年,隋煬帝楊廣乘龍舟自江都(今江蘇揚州市江都區)經黃河入永濟渠,至涿郡;同年,又動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運黎陽(在今河南浚縣東南)、洛口(在今河南鞏縣東北)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余裏”。

由於永濟渠的鑿通,運河的終點涿郡又成為北方水陸交通的中心。 幽州。

案《禹貢》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則其壹也。《周禮》"東北曰幽州。

"《春秋元命包》雲:"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言北方太陰,故以幽冥為號。

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壹;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幽州是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壹;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

《舊唐書·地理誌二》幽州薊縣條下稱:“自晉至隋,幽州刺史皆以薊為治所。”實際上,自東漢即如此,東漢初年朱浮為幽州刺史治薊城,東漢末年劉虞為幽州牧亦治薊城。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分割幽州東部的漁陽、玉田、三河等三縣另置薊州(治今天津薊縣),後世薊的名稱逐漸用來專稱今天津薊縣地區,原來的幽州薊城大多稱幽州城,壹般不再專稱薊。

歷史幽州在哪裏?

這個幽州,要看是什麽時候的幽州了,變化很大,但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壹帶.聽我給LZ壹壹道來1、上古時代:據《周禮·職方》載,“東北曰幽州”.其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壹帶.2、春秋:周武王平殷,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3、戰國:燕與其他六國並為七雄,為幽州.4、秦、西漢時:秦始皇滅燕,在燕地置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漢高祖時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設燕國.漢武帝設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諸郡國.武帝開邊,置玄菟、樂浪等郡,亦屬幽州.5、東漢時,轄郡、國十壹,縣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大興縣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6、魏晉以後,幽州轄境日漸縮小,至北魏時僅領燕、範陽、漁陽三郡.6、隋唐:隋煬帝大業初罷州置郡,故改幽州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復為幽州,天寶元年(742)改為範陽郡,乾元元年(758)又為幽州.州治薊縣.另有範陽縣,本幽州或範陽郡屬縣,大歷四年(769)後為涿州治所,故治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與此不同.隋唐時,幽州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煬帝在涿郡築臨朔宮作為行宮,大業七年後三次用兵高麗,都以涿郡為基地,集結兵馬、軍器、糧儲.唐貞觀十八年(644)出兵高麗,分水陸兩路,陸路也以幽州為後方大本營.唐代中期,東北諸族勢力強盛,7、五代十六國: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為南京.8、然後,就是宋元了,元時改為直隸省.幽州從此沒有了.現在是北京、天津、河北、遼寧、朝鮮幾個地方了.。

古時的幽州是現在哪個地方

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壹;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

據《周禮·職方》載,“東北曰幽州”。其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壹帶。

周武王平殷,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戰國時,燕與其他六國並為七雄。

秦始皇滅燕,在燕地置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漢高祖時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設燕國。

漢武帝設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諸郡國。武帝開邊,置玄菟、樂浪等郡,亦屬幽州。

東漢時,轄郡、國十壹,縣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大興縣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

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魏晉以後,幽州轄境日漸縮小,至北魏時僅領燕、範陽、漁陽三郡。

隋煬帝大業初罷州置郡,故改幽州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復為幽州,天寶元年(742)改為範陽郡,乾元元年(758)又為幽州。

州治薊縣。另有範陽縣,本幽州或範陽郡屬縣,大歷四年(769)後為涿州治所,故治即今河北涿縣,與此不同。

三國時的幽州是現在的哪裏?

在如今的北京南,幽州城東城垣在今北京宣武區爛熳胡同與法源寺之間的南北壹線;西城垣在白雲觀西土城臺至小紅廟村之南北壹線;北城垣在白雲觀西至頭發胡同壹線;南城垣在今宣武區姚家井以北的裏仁街東西壹線 。

西墻 :1959年在海澱紫竹院南出土壹合唐文德元年(888)“唐盧公夫人趙氏墓誌”,稱其“葬於府城西北十裏”(府城即幽州城),說明墓地距幽州城10裏。1974年在宣武區甘石橋北,北京鋼廠出土壹合唐大中九年(855)“涿州範陽縣主簿蘭陵肖公夫人侯氏”墓誌,稱其“殯於幽州幽都縣西三裏仵原”,從墓地(今北京鋼廠)向東1.5公裏,就是幽州西城墻所在。

南墻 :1965年右安門外出土唐元和六年(811)唐王郅墓誌,記載:“起墳於薊縣姚村南壹裏之原”。1981年在豐臺區大葆臺博物館南500米處出土唐永泰二年(766)“唐陽氏墓誌”稱其“宅兆於薊城西南二十裏”,1985年在豐臺槐房鄉發現唐會昌元年(846)“唐王邕墓”墓誌載:“蔔葬於薊縣南十三裏”。由上述墓誌記載推測今天陶然亭西邊白紙坊東西街壹帶,即為唐代幽州南城墻所在。

東墻 :50年代在永定門外安樂林出土唐建中二年(781)“棣州司馬姚子昂墓誌”記載:“葬於幽州城東南六裏”。在東單禦河橋發現唐代任紫宸夫婦合葬墓,稱其“宅兆於幽州城東北原七裏余”,因唐代幽州治所設在薊城,誌中所記幽州城即是薊城。根據墓誌出土地點,任氏墓應位於唐幽州城東北7裏左右的地方。上述兩墓位置壹南壹北,幾乎在壹條直線上。而幽州城東墻應該在此線以西6—7裏的壹條南北直線上

北墻 : 早在19世紀20年代在今西城區二龍路出土唐鹹亨元年(670)“唐仵欽墓誌”載“鹹亨元年,遷柩於城東北五裏之平原”,50年代又在西城愛民街出土唐開成三年(838)唐盧龍節度使卻押衙周元長墓誌,稱其“葬於薊城東北七裏龍道之古原”。根據這些資料記載的距離與方位,唐幽州城的北墻應該在今頭發胡同壹線,向西延伸到白雲觀以北壹帶

幽州位於現在那

據《周禮·職方》載,“東北曰幽州”.其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壹帶東漢時,轄郡、國十壹,縣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陸路交通的樞紐.隋大業四年(608)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北達涿郡;七年,隋煬帝楊廣乘龍舟自江都(今江蘇揚州市江都市)經黃河入永濟渠,至涿郡;同年,又動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運黎陽(在今河南浚縣東南)、洛口(在今河南鞏縣東北)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余裏”.由於永濟渠的鑿通,運河的終點涿郡又成為北方水陸交通的中心.可以看到幽州就是現在的河北保定、廊坊和北京地區 遼寧壹帶。

幽州夜飲張說翻譯

幽州夜飲 張說 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詩歌出處 全唐詩:卷87_24 註釋 作者:張說 年代:唐 體裁:五律 [註釋](1)幽州:古州名.轄今北圌京、河北壹帶,治所在薊縣.(2)高堂宴:在高大的廳堂舉辦宴會.(3)遲暮心:因衰老引起淒涼暗淡的心情.(4)劍舞:舞劍.(5)邊城將:作者自指.時張說任幽州都督.譯文 秋深風涼之時,在幽州邊城的夜晚,風雨交加,吹動樹林,只聽見壹片淒涼動人的蕭瑟之聲.正是在這風雨寒冷的夜晚,我們在高敞的廳堂中擺開了夜飲的筵宴,但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又豈能忘卻自己的衰老和內心的悲傷呢?在都督府的宴會之間,軍士們舞起劍來,接著吹奏起胡笳時,那嗚嗚的聲音,使席間短暫的歡樂頓然消失,而充溢著壹片悲涼的情調.如果壹個人不在邊地當壹陣子將領的話,妳就永遠體會不到皇帝的恩圌德有多麽深厚.鑒賞 《幽州夜飲》鑒賞 據《新唐書·張說傳》:開元初,張說為中書令,因與姚元崇不和,罷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嶽州.後以右羽林將軍檢校幽州都督.都督府設在幽州範陽郡,即今河北薊縣.此詩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詩中描寫了邊城夜宴的情景,頗具淒婉悲壯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圌出詩人對遣赴邊地的不滿.全詩以“夜飲”二字為中心緊扣題目.開始二句描寫“夜飲”環境,渲染氣氛.“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正值秋深風涼之時,在幽州邊城的夜晚,風雨交加,吹動樹林,只聽見壹片淒涼動人的蕭瑟之聲.這壹切,形象地描繪出了邊地之夜的荒寒景象.第二句還暗用了宋玉《九辯》中的詩意:“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益發渲染了詩句中悲傷的色彩.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悲愁的心緒,已經見於言外.而這“夜飲”,顯然就是為了要驅走這惡劣環境帶來的悲苦,宴會還沒有開始,從著力渲染、暗示中,已經給“夜飲”罩上了壹層愁苦的陰影.第二聯緊接壹、二句,進入“夜飲”,抒發詩人的感嘆:“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正”字接轉巧妙,緊承首聯對環境的描寫,同時也自然地轉入到宴會.詩人說,正是在這風雨寒冷的夜晚,我們在高敞的廳堂中擺開了夜飲的筵宴,但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又豈能忘卻自己的衰老和內心的悲傷呢?“能忘”句以問句出之,將詩人內心的郁勃之氣曲折地表露了出來.這種遲暮衰老之感,在邊地竟是那樣強烈,揮之不去,即使是面對這樣的“夜飲”,也排遣不開啊!詩中化用了屈原《離騷》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圌人之遲暮.”將詩人心意表達得更加婉曲、深沈.第三聯,隨著宴會開始,並逐漸進入高圌潮的時候,詩人的情緒也隨之興圌奮起來,詩情也有了亮色:“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會之間,軍士們舞起劍來,那矯健剛勁的舞姿,慷慨雄偉的氣魄,令詩人為之感奮.《史記·項羽本紀》中項莊說:“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舞劍是為了助興,增加席間的歡樂氣氛.壹個“宜”字,傳出詩人對劍舞的欣賞.但接著吹奏起胡笳時,那嗚嗚的聲音,使席間短暫的歡樂頓然消失,而充溢著壹片悲涼的情調,詩人的心情也隨之沈重起來.塞上本來就多悲涼之意,與詩人的遠戍之苦、遲暮之感,融合在壹起,成為心靈上的沈重的負擔,詩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後,又忽然黯淡起來.這壹聯在豪壯中寓悲涼,在跌宕起伏中展現出詩人難以平息的滾滾思圌潮,直至引出最後壹聯. “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這十個字鏗鏘有聲,似乎將愁苦壹掃而光,轉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邊城作將為樂、為榮.實際上這最後壹聯完全是由上面逼出來的憤激之語,他將對朝圌廷的滿腹牢騷,隱藏在這看似感激而實含怨望的十字之中,象河水決堤似地噴圌湧而出,表現了思想上的強烈憤慨和深沈的痛苦.清人姚範評論說:“托意深婉.”(《唐宋詩舉要》引)這壹聯的確托意遙深、措語婉曲,可謂“得騷人之緒”,寄寓著詩人悲憤的感慨,它與首聯的悲苦的邊塞荒寒之景,恰成對照,相得益彰.全詩以景起,以情結,首尾照應,耐人回味.詩歌在語言上遒健質樸,寫景之語,並無華麗之辭,與邊塞情調極為相稱.遣詞用字也十分精當,例如“吹”、“動”、“宜”、“重”這些字,看似壹任自然,實際經過認真錘煉,用得恰到好處,對寫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登幽州臺歌簡要賞析(150字)

登幽州臺歌 賞析 唐代是中國詩壇上最熱鬧的壹個時代,要說還有孤獨的詩人,人們大概都會想到賈島和孟郊.“郊寒島瘦”,留給人們的印象,都是踽踽獨步,苦苦行吟.然而千秋中華,歷代文人雅士們各有其群落,賈島孟郊亦不例外.孟郊不過是日子過得寒酸些,文朋詩友間唱和不絕,談不上孤獨.而若說賈島孤單,便不會有“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的神奇經歷.他偶得壹句“落葉滿長安”,正騎在驢背上苦思下壹聯,不意沖撞了京兆尹劉棲楚的隊伍.如果說劉棲楚算不得好詩人的話,那麽他為了思考“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那個“敲”字是用“推”還是用“敲”更合適,因此沖撞的吏部侍郎韓愈,則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貫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詩人.至於唐宣宗微服出遊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詩稿,被他壹把奪過,還加上句“妳也懂這個?”氣得這個愛寫詩的皇帝壹輩子都沒給他個象樣的官做.賈島孟郊在那個時代有的是良師益友,絕不會真正孤獨.而孤獨的詩人也確曾有過,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從這首流傳千古的《登幽州臺歌》,我們當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 陳子昂二十歲進士及第,在政治上擁護武則天.他在二十九歲時曾向武則天上書《答制問事八條》,主張輕刑罰、用賢才、納諫士、賞功勇、減徭役,提出了許多符合百姓願望的主張.但武則天當時忙於稱帝改制,有自己壹套施政方針,不但沒有重視陳子昂這個文學小臣的意見,反嫌他上疏議政太過多事,罷了他的職.幾年之後陳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隨左仆射喬知之北征並結為密友,牽連進喬知之壹案,陷於獄中.出獄後在洛陽任右拾遺.當時東北邊境上住著契丹人,雖然勢力並不強大,卻是潛在威脅.武則天時,鎮守東北的松藩總督李盡忠背叛朝廷,企圖割據,契丹人便乘機舉兵南侵,連陷幽、冀、營三州.通天元年,武則天選派了壹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草包軍事統帥武攸宜領兵北伐,陳子昂也隨軍北上,任參知軍事.武攸宜根本就不懂軍事,才壹接敵,便大敗虧輸,先鋒王孝傑全軍覆滅.陳子昂屢獻破敵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敵人來勢洶洶,不容坐視;陳子昂便請分軍萬人為前鋒,以阻敵勢.武攸宜這次不但不采納他的意見,還將他降職處分.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子昂偶爾登上了幽州臺,放眼河山,極目蒼莽,便有了縱臨千載、曠視四海的無窮感慨. 詩人孤獨於幽州臺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他心中到底是憂慮大唐社稷還是感傷文化的蕭條呢?在這薊北幽州臺上,他或許想到了大破齊軍的燕國上將軍樂毅,或許想到了北征烏桓臨石觀海的三國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帳下,竟無用武之地,英雄已遠而前途渺茫,那份曠世的孤獨,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裏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汙濁的憎惡.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是壹個沈迷慘淡、生氣寂然的時代,初唐四傑在詩壇上吵鬧了壹陣,什麽也沒留下就悄然離去;與他同代的張若虛留下壹篇《春江花月夜》後也悄無聲息,沒有在理論上對詩歌創作進行任何的探討;盛唐群星璀璨的詩國勝景他又無法看見,李杜元白以及王維、高適、岑參等詩壇梁柱那時還壹個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問與沈佺期之流都幹了些什麽?都寫了些什麽詩?不過是些吟風弄月邀媚取寵的應景之作.在盛唐與初唐之間,只有他陳子昂壹人為改變萎靡詩風沖沖殺殺,只有他壹人在單槍匹馬地鏖戰,“兩間余壹卒,荷戟獨仿徨.”詩人只有雄心和宏願,沒有蓋世神功,他不是獨孤求敗,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與墮落的宮廷詩的鬥爭中多少有點顯得力不從心.“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愴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陣雲深擁、萬幕不嘩,是何等的深沈抑郁!復如千林振響、萬馬奔騰,又是何等的悲憤激烈!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壹個孤高壹世、上下求索的獨行者,也看到了壹個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傷者.毫無疑問,陳子昂是詩壇上的孤獨大俠,他壹人壹劍,在初唐與盛唐之間繼往開來,依靠摯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戰鬥 *** ,終於用理論和實踐清除了宮體詩的渾濁汙垢,開辟了通往盛唐的路.(完)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壹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後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並曾壹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遭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