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全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三、作者
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孟郊生於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壹名小吏,任昆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孟郊的詩超出了大歷、貞元時代那些狹窄的題材範圍。
他的詩的主旋律是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這是他屢試不第、仕途艱辛、中年喪子等生活遭遇決定的;但他還是能透過個人的命運看到壹些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並以詩來反映這些生活。
擴展資料:
這是壹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壹。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鳴。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遊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