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淺談詩歌的形式美

淺談詩歌的形式美

關於詩歌的意境,詩詞名家們已經講的很多,也講得很好。無可否認,意境是詩歌的靈魂。然而,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禮,靈魂不能是赤裸著的,這樣不夠好看。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能夠欣賞。

? 所以說,靈魂有時候也需要衣服,詩歌需要意境美(內在美),也需要外在美(視覺美)。意境美是詩歌的根本,外在美能夠美化靈魂。這正如壹位知書達禮有內涵的女子,在出入不同的場合,也需要不同的妝扮是壹個道理。

? 詩歌的外在美體現在兩個方面:音韻和結構。

? 詩歌詩歌,不僅是詩,也是歌。作為“詩”的部分,更註重於詩歌的創作手法,遣詞造句,它是朦朧的,內斂的,像壹位羞澀的少女,大多數時候是含蓄地表達自己。而作為“歌”的部分,它又是什麽樣子的呢?

? ? 第壹,它有韻律美。 這個可以參照古代的歌行、宋詞、元曲。這些都是能唱出來的,也可以參照我們現在的歌詞(當然,現在的歌詞大多數以韻為主,缺乏內涵和意境,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有些歌詞,加入了意境,它就是壹首優美的詩。比如方文山寫的詞,很多句子就正是詩句。他在寫歌詞的人中,也有“詩聖”的稱號。)

? ? 第二,它有結構美。 所謂的結構美,也可以說是建築美。包括詩歌的分行,分段,字數,重復等等。

音韻和結構,其實對於現代詩歌來說,好像已經不算非常重要了,因為現代詩要自由,它更多的強調的是“詩”的部分,無限擴大它的寫作手法、暗喻功能,從而忽略了它的外在美和形式美。

? 雖說詩歌的靈魂很重要,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詩歌的外在美部分如果運用的好,也能讓詩歌升華。存在即為合理,作為詩者,我們當以博大的心胸,接受詩歌的各種存在方式。因此,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關於詩歌的形式美,我把它歸屬於傳統的詩歌美。

首先和大家分享壹本有意思的書,朱贏椿《設計詩》。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幾頁他設計的詩。他的作品,必須用圖片的形式來看,是無法用文字復制出來的。

很多人看到這本書,第壹反應是:這是什麽鬼?但我們仔細品讀過後,就會會心壹笑。我們先來看這壹首 《剎那花開》 。作者巧妙地用文字的大小,來表現了花成長綻放的過程。“花”字逐句由小及大,代表了花從花蕊到綻放的形態和過程,最後壹句用花這個字的筆劃的分裂,形象地表現了花在衰敗之時四散灑落。那些四分五裂的筆畫,難道不是破碎得觸目驚心嗎?

這壹頁紙形象地表現了主題,花開只是壹剎那,可以說,是在詩歌的形式對詩意的表達上,有了新穎的突破。

? 再看下面壹首:《壹小時車程》。翻開這壹頁,我們最先看到肯定第三句,有人會懷疑這是不是劣質印刷品,然而,這首詩真的就是這樣寫的。

? 它用字跡的模糊來表現火車快速向前運動時窗外的景象,青山,綠樹,老牛,農夫,都模糊著快速地向後去了,完美地呈現了我們看到的景色的視覺效果。僅這壹行,寫列車窗外的景,已足夠生動形象。我們再來看看後面,窗裏,我與時間,***處。這三句分句的作用,是為了表現“我與時間”***處,妳看,這兩個詞語是不是並肩坐在窗戶裏面呢。窗外是空間的變換,窗裏,是我和時間的交疊。時空的變換,在這壹小時的車程裏體現。

? 朱贏椿還有很多這樣有意思的詩,我並沒有說鼓勵寫朱贏椿的這樣的詩。畢竟,這樣的詩把詩歌的外在形式給無限地誇大了,在遣詞造句和詩歌內涵以及語言優美性等方面就缺乏了壹些。但是,文學本來就應該是百花齊放的,這樣才能彼此之間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推動文學的繁榮。

? 其實,朱贏春的這種寫詩的方法,也並非首創。所謂“設計詩”在宋代就有類似的了,叫神智體,也叫迷像詩,翻翻古人的文字遊戲書籍,就有不少,比較出名的是下面這首,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

整體合念便成壹首《晚眺》:

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說過了這些有意思的設計詩,不知道大家對詩歌的形式是否有了壹些啟發。

當我們最初欣賞壹事物時,總是先從它的形式上入手,形式所賦予人感官的直接性,具體性,縮小了物與人之間的差距。

形式美是文藝創作中最為常用的美學形式,主要表現為對稱、均衡、重復、節奏韻律、變化統壹等,這些在古典詩歌詩歌裏運用得比較多,但是不可否認現代詩歌裏,出於詩意的表達需要,也是可以使用這些技巧的。

詩歌以分行的形式存在,本就是壹種形式美。詩歌的形式美不是必要的,但是當我們需要通過它來表達我們的意境時,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可能我的詩歌理念相對來說比較偏傳統,但是我還是認為詩壇,文壇就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反對那些無意義的分行,那不叫詩,無論詩歌以哪壹種形式存在,都要圍繞它思想和意境的表達,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

(本文部分內容引用百度,引用部分已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