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張國領的張國領

張國領的張國領

河南省禹州人氏。 1977年神後鎮高中畢業回鄉務農,入伍前放過牛、耕過田、挖過煤、拾過糞。

1978年應征入伍後,安徽省軍區獨立六團戰士,扛過槍、站過哨,當過炊事員、飼養員、給養員、報道員。

1985年後任武警安徽總隊阜陽支隊排長。

19867年後任武警安徽總隊新聞幹事、電視攝像、編導。

1993年後任武警河南總隊電視新聞記者、編導。

1996年後任《中國武警》雜誌編輯、副編審。

2006年後任《橄欖綠》文學期刊主編。

2009年後任《中國武警》月刊主編。

武警大校警銜。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研究生。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北京作家協會會員。

河南作家協會會員。 1981年發表第壹首詩《復活》;

1991出版第壹部詩集《綠色的誘惑》;1993年出版散文集《失戀的男孩》;

1998年出版散文集《男兵女兵》;

2001年出版詩集《血色和平》;

2003年出版報告文學集《高地英雄》;

2005年出版散文集《和平的守望》;

2007年出版散文集《和平的斷想》;

2008年出版愛情詩集《千年之後妳依然最美》

2009年出版報告文學集《決戰卡馬》;

2010年出版詩集《和平的歡歌》

2010年長篇散文《高地上的風景》被選入“2009我最喜愛的散文”壹書。

2010年詩歌《和諧中國》被選入中國作協三十年詩選“跨越”壹書。

2010年詩歌《那個叫故鄉的地方》被選入建國六十年詩選壹書。

主編隨筆散文集《我的兵之初》、報告文學集《生死大營救》等。

在《詩刊》《詩歌報》《解放軍文藝》《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文藝報》《散文選刊》《綠風》等百余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兩千余首(篇)。 1983年詩歌《草地上》獲南京軍區前線文藝壹等獎。

1985年詩歌《故鄉的山》獲金盾文藝獎壹等獎。

1986年詩歌《輝煌》獲衛士杯新詩大獎賽壹等獎。

19889年獲武警部隊優秀新聞工作者。

1989年電視紀錄片《光明的使者》獲安徽電視臺專題壹等獎。

1989年報告文學《決戰長江》獲全軍抗洪搶險優秀文藝作品獎。

1991年電視紀錄片《當代紅嫂》獲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學會壹等獎。

1998年詩歌《春天的懷念》獲武警文藝獎壹等獎。

1999年散文集《男兵女兵》獲全軍新作品二等獎、武警文藝獎壹等獎。

1999年獲武警部隊建國五十周年文藝獻禮工程獎。

1999年歌詞《我們從這裏出發》獲全軍戰士文藝獎壹等獎。

1999年歌詞《擁抱明天的太陽》獲全國音樂協會壹等獎。

1999年歌詞《天安門廣場》獲全國音樂家協會壹等獎。

2000年歌詞《我們從這裏出發》獲文化部群星獎銀獎。

2002年歌詞《我們從這裏出發》獲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獎賽壹等獎。

2002年詩集《血色和平》獲全軍文藝新作品作壹等獎。

2003年詩歌《非常戰士》獲人民日報文藝征文二等獎。

2004年詩集:《血色和平》獲中國人口文化獎 金獎。

2005年軍旅系列散文《高地上的風景》獲解放軍文藝年度獎。

2008年散文集《和平的斷想》獲得第三屆冰心散文獎。

2008年散文《電話人生》獲文藝報改革開放三十年征文二等獎。

2009年詩歌《致祖國》獲建國六十周年惠達杯詩歌征文壹等獎。

2009年軍旅系列散文《高地上的風景》獲得中國散文排行榜第六名。

2009年軍旅系列散文《高地上的風景》獲全軍建國六十周年征文優秀作品獎。

2010年散文《老哨所》獲“海內外華語文學”壹等獎。

從軍三十年,十次佩戴軍功章,並獲得軍隊優秀科技人才津貼。 1982年《人民前線報》發表介紹張國領的通訊:戰士小詩人。

1984年《安微青年報》發青介紹張國領的通訊:戰士的希冀。

1984年《解放軍文藝》發表喬良的文章對張國領的組詩進行評論。

1985年《人民武警報》發表何建明評張國領的文章:起飛的醜小鴨。

1986年《安徽文化報》發表牛廣進評張國領的文章:醜小鴨展飛翔了。

1988年《人民武警報》發表陳建中評張國領的文章:青年作者張國領印象記。

1989年《安徽公安》發表韓賀彬評張國領的文章:在誘惑和被誘惑之間。

1990年老詩人嚴陳發表評論張國領的文章:戰士——詩人。

1991年《合肥晚報》《安徽日報》發表牛廣進評張國領的文章:綠色的誘惑。

1999年《解放軍報》發表丁臨壹評張國領的文章:男兵女兵的魅力。

1999年《人民武警報》發表李春玲評張國領的文章:綠軍衣與黃土地。

2001年《文藝報》發表北喬評張國領的文章:拒絕文字遊戲的沖鋒號。

2001年《人民政協報》發表北喬評張國領的文章:和平或詩人的顏色。

2001年《新華書目報》發表張國領訪談:突出重圍的軍旅文學。

2002年《橄欖綠》發表丁臨壹評張國領的文章:閱讀與思考。

2002年《敢欖綠》發表王久辛評張國領的文章:四重奏序曲。

2002年《文學報》、《橄欖綠》雜誌發表王久辛評張國領的文章:個性的魅惑。

2002年《人民武警報》發表陳峰評張國領的文章:和平的激情。

2003年《人民武警報》發表評論張國領的文章:真情,在字裏行間流淌。

2005年《新安晚報》發表韓賀彬評張國領的文章:詩人本色是軍人。

2006年《人民武警報》發表北喬評張國領的文章:和平中的焦慮。

2007年《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發表北喬、張慧敏評張國領的文章:因為靈魂的擁抱而溫暖。

2007年《中國國門時報》發表對張國領的專訪:張國領,為和平、為軍人而歌唱。

2008年《人民網》《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中國詩人》發表黃恩鵬評張國領的文章:超驗寫作的靈魂。

2009年《解放軍生活》發表黃恩鵬評張國領的文章:尋找或抵達壹種精神鄉愁。

2009年《橄欖綠》發表北喬評張國領的文章:與詩歌壹起回家。

2009年《橄欖綠》發表張國領訪談:夢回吹角連營。

2009年《中華讀書報》發表陳菁霞評張國領的文章:張國領發出愛情宣言。

2009年《人民武警報》發表黃恩鵬評張國領的文章:跨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2009年《海南日報》發表佘正斌評張國領的文章:為美麗而感動。

2010年《中國武警》發表張曉紅評張國領的文章:植玫瑰砌壹座莊園

2010年《人民網》、《中國武警》雜誌發表黃恩鵬評張國領的文章:壹脈清新的心靈陽

2010年《散文選刊》發表大兵評張國領的文章:擁裹著感恩情懷的溫暖之作

2010年《解放軍報》發表曹宇翔評張國領的文章:蒼天不負詩人的苦心。 (記者曉靜北京報道) 作為作家出阪社2011至2012年的跨年大卷——《張國領文集》11卷,日前在全國各新華書店隆重發行。這套由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作序、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全部采用精裝本的文集,1—4卷為張國領“經典長詩卷”“經典政治抒情詩卷”“經典軍旅短詩卷”和“經典愛情詩卷”,第五卷為張國領“經典散文詩卷”,6—9卷為張國領“經典散文隨筆卷”,10—11卷為張國領“經典紀實文學卷”。

作家出版社是中國作家協會所屬的國家級大型文學出版社,多年來壹直以“增創新意識,出精品圖書,與世界接軌,創壹流名社”而著稱。作為作家出阪社2011至2012年的跨年大卷——《張國領文集》11卷,主要分為詩歌、散文隨筆和紀實文學;從文集的內容看,均是軍事題材的詩文,無論大小篇章,主題緊扣“和平”這壹關乎人類生存、社會進步的大提要;從排列順序看,仍以他擅長的詩歌創作做主打,以他從事的軍事新聞事業作收尾。使讀者可以從中看出他文學創作的主張和脈絡。

張國領1978年冬天踏著改開放的鼓點,從中原大地上的壹個小鄉村踏入軍營,時代的快速變革和軍營的火熱生活,使他青春的熱血壹直處在強列的激蕩之中,原本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在緊張的訓練、站哨、學習和勞動之余,自覺地拿起手中的筆,謳歌時代、謳歌軍人、謳歌日益強盛的祖國,以詩歌和散文的形式,抒發自己切身的感受和真摯的情感。他十八歲寫第壹首詩,二十歲發表第壹首詩,三十歲出片版第壹本詩集《綠色的誘惑》,可以說他的創作生命壹直處在激情噴發期,先後出版了《男兵女兵》《血色的平》《高地英雄》《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斷想》《平的歡歌》等十幾本詩歌、散文集,並多次獲得全國、全軍的文學創作大獎。現在已從軍34年的張國領,雖為武警大校警銜,並擔任《中國武警》月刊主編,但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堅持創作,雖然十幾年前他就從基層部隊調入武警部隊的最指揮機關工作,但的心始終和戰士在壹起,始終和寂寞的哨位在壹起,軍人的職責和戰士的使命感,無論在他的筆下還是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張國領文集》計三百多萬字,是他從三十多年來創作的結晶,正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在序言中所說:“詩與散文本身就是有內在聯系的文體,很多詩人就是散文家,國領亦然。這些年他除了發表大量的詩歌之外,還發表了二百多篇散文。這套十壹卷《張國領文集》的出版,我相信只是他壹個時期文學創作的小結,所以,我們期待他的新作不斷問世。並且有更多出彩的佳作呈現給這個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