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作為中國古典 文化 的代表,享譽世界。三者當中,個人認為唐詩因為句式工整更為朗朗上口的原因,知曉度和流傳度更勝壹籌,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古詩 讀後感 ,希望妳們喜歡。
古詩讀後感1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壹次重大戰役。赤壁之戰的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其三十四歲的孫吳軍事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篇開頭借壹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 事跡 的慨嘆。在赤壁大戰中遺留下來的壹支折斷了的鐵戟,沈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現了。經過自己壹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役,想到那壹次生死搏鬥中的主要人物。
詩的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後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麽,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麽,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臺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古詩讀後感2
唐詩是我國優秀 傳統文化 ,詩歌是中國文學中最古老的文學樣式。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中壹***有三百首古詩,每壹首古詩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對於四年級的我,讀完了壹首古詩,我會明白這首詩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歷史意義還需我去慢慢體會,許多知識還需要我繼續去探討。唐詩,被譽為“中國詩歌顛峰”,讀了《唐詩三百首》壹書,我從中感受到唐詩的絢麗多彩,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珠寶。唐代是詩人輩出的時代,令人驕傲的是盛唐出現了李白、杜甫二位最偉大的詩人。唐詩所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內涵十分豐富。
在讀到“詩聖”杜甫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我為杜甫壹心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操而感動。從王昌齡《出塞》那句“但使龍城習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唱出了戰士們多少驚心動魄的軍旅生活,體現了唐代詩人慷慨激昂的男兒風度和建功邊塞的英雄氣慨。從我所讀的唐詩中,我知道了中國傳統詩詞的博大精深,有我們的民族特色,同時讓我認識了壹個道理:我們小學生從小要有遠大的抱負,做事情要腳踏實地,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古詩讀後感3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我們這學期學的壹首古詩,是明代詩人於謙贊美石灰吟的壹首詩。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看似平常的石灰,實際上也蘊含著詩人的雄心壯誌
這首詩既形象地告訴我們石灰是怎麽來的,又贊美了石灰的品質。意思是說,壹錘錘地把大山中的石灰巖鑿出來,運到高溫的窯中進行焚燒後,就產生了石灰。石灰甘願被千鑿萬鑿、粉身碎骨、烈火焚燒,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清白留給人間,貢獻自己。
《石灰吟》也激勵著我學習。壹次,老師留了幾道數學題,題很難,有壹道我絞盡腦汁,最終還是想不出來。回到家裏我打電話問了同學,原本是想讓她為我講解,但拿起電話就讓她直接把答案告訴了我。之後,媽媽檢查我的數學作業,我全做對了。媽媽問我:“這道數學題是抄答案的還是照同學寫的?”我羞愧的看著媽媽,低聲說:“是同學告訴我答案的。”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石灰吟》這首詩,它使我努力學習,激勵著我的前進。它使我明白了:只有自身高潔的人,才能獨具慧眼,在尋常事物中發現其中的不尋常。更不要光看事情的外表,更要看清事物的本質。我更明白了,我要做壹個純潔的人。
古詩讀後感4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壹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壹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裏長征人未還”,“萬裏”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裏,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來自龍城天水的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天水,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單指李廣壹人,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壹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裏、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征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沈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裏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
古詩讀後感5
淩晨五點醒來,坐在陽臺上聽鳥語,望著天空壹點點的透出光亮,對面樓裏各種燈次第打開,春天的清晨,有涼風拂過,心裏生出繾綣的詩意。遂想起少時背誦過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經典唐詩》裏的註解言簡意賅,說此詩意在惜春。這春天多美,仿佛多睡些時刻都是對它的怠慢。於是開燈,去燒了壹壺水,準備煮茶,拿起《經典唐詩》在千回百轉、意蘊豐富的唐詩海洋裏遨遊。
喻守真、馬茂元、劉永濟評註的這本書極美,內與外皆是。120首經典唐詩配上75位歷代 國畫 大師的139幅傳世名畫,這搭配本身就很動人。以仇英的《潯陽送別圖》為封面,初翻的時候想著這絢麗容易迷人眼,過後記起這豐富的色彩下是《琵琶行》裏的片片詩意,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裏的無奈和悵惘。對這書的情感就更加復雜起來了。藏在這些詩畫裏的充沛的情感,壹字壹句壹幀壹格,得慢慢品,細細品,才能知各種真味,且個人能讀出個人的百轉千回。
扉頁上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是真真正正地契合了我這讀詩的情景和心境。這春日的萬千景色,窗外就是壹整個溫柔的世界,近幾日的心浮氣躁,倒是又被這詩句治愈了。多好啊,杜甫在江南的好風景裏逢著李龜年,雖詩言之外滿是惆悵、感傷,但這描述的景象確實極美的。而我在這南國的好風景裏,就用詩歌表面描述的情景治愈了近幾日的焦躁與不安。多少有點自欺欺人,但詩歌的魅力不也常在於此麽?於每個人而言,讀到的各種況味都有不同。這亦是詩歌的神奇所在。
詩歌重要的不是韻律,而是在於其所感發的生命,在於此時此刻的感受。從張若虛到杜秋娘,這本《經典唐詩》展現了壹個最為廣袤豐富的唐朝,也展示了最好的唐朝詩人以及他們的最廣為流傳的詩句和燦爛華美的人生。這本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充滿美學意味的唐詩讀本,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和惲壽平的《春山暖翠圖》裏盎然的綠意開篇,到杜秋娘的《金縷衣》和項聖謨的《花卉十開之九》裏的粉色芙蓉花結束,這唐朝乃至這人世間的絢爛、悲傷、愁苦、仿徨、仿佛都在書裏了。
古詩讀後感5篇600字相關 文章 :
★ 《艾青詩選》讀後感600字5篇
★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600字5篇
★ 《艾青詩選》5篇讀後感600字
★ 《艾青詩選》優秀讀後感5篇600字
★ 《艾青詩選》讀後有感5篇600字
★ 艾青詩選讀後感600字5篇
★ 艾青詩選讀後感600字5篇精選
★ 艾青詩選讀後感600字5篇
★ 艾青詩選讀後感600字五篇精選
★ 《艾青詩選》讀後感600字範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