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壹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壹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解答分析:這是壹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壹不可。
答題步驟:描畫面+點氛圍+析情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應該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壹定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作,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壹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清冷、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註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切記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麽而“感傷”。
二、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明手法+列例證+析情感
1、 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 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麽是用了這種手法。
3、 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明特色+列例證+析情感
1、 壹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 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 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古代詩歌的常見意境類舉
1、雄渾、開闊 2、高遠、純清 3、莊嚴、肅穆 4、清幽、明麗
5、深隱、曠達 6、靜謐、悠閑 7、空靈、秀美 8、慷慨、豪邁
9、和諧、融洽 10、激越、狂野 a、纏綿、悱惻 b、蕭瑟、落寞
c、蒼涼、悲壯 d、淒婉、冷落 e、荒涼、衰敗 f、淒苦、悲涼
g、痛苦、悲憤 h、低沈、怨婉 i、幽暗、憂懼 j、悲愴幽怨
具體方法
(壹)古詩鑒賞表述程式: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對偶、設問、反問、雙關、反復等。
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誌、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等。
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註意: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壹定要問什麽,答什麽,要什麽,給什麽。必須結合原詩內容、詞語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
(壹) 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小總結:
鑒賞古代詩詞步驟:
第壹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
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