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
作者先以“自三峽七百裏中”點明地點和範圍,接用二十六字“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概寫巍峨綿亙、隔江對峙的三峽總貌,重點在山。作者極力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狹窄。為下面寫夏水的迅猛作了鋪墊。然後分用三個層次描寫夏季、冬春和秋季的景色,刻意寫水。先寫夏水: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突出了夏水的湍急、兇險、迅疾。再寫春冬之時的景色。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突出了水的清澈、平靜。水是三峽的特點,但是“峽”是兩山之間的水,所以寫水不能不涉及到山,山不會是禿山,所以作者又描寫了三峽的樹、水、山、草。最後寫到四季中的秋。突出了淒涼氣氛。這篇文章>
精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