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壹篇1500字的論文,題目是:杜甫眼中的人間疾苦
他終於知道他的崗位不在仕途,而在民間。他不能再按照家族的指令,為了光宗耀祖去做官成相,他要做這個時代的太史公,用手中的狼毫筆去記錄歷史,為時代作傳,提醒後來者不要重蹈覆轍。杜甫能從官僚家庭走出來,意義更為重大。 盡管無官壹身輕,但無官也意味著沒有了謀生之路。杜甫只能投親靠友,說得高雅壹點是求助。說得直白壹點就是“乞食”。他帶領家屬走上了西去秦州(今甘肅天水)的漫漫旅途。 秦州位於六盤山支脈隴山的西側,是西北重鎮,也是內地通向西域的門戶,距長安780裏。那裏有孤城壹座,群山簇擁,羌漢雜居,風俗頗異。要到達秦州,杜甫全家老小需要翻過高達2000余米的隴山,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南北走向的隴山,把隴西高原與渭河平原分為兩處。杜甫全家膽戰心驚地翻越隴山,壹路上還要時時打聽西部地區有無戰火。 經歷了萬千險阻,他們終於到達秦州,住在城裏壹處雨水淋幔、屋檐短窄、墻頭低矮、門前長草的簡陋居處。 然而饑荒也在秦州等待他壹家人了。從杜甫的詩中,我們知道了他壹家人的困境:無米可炊,無衣裹身。處於困境中的杜甫,突發了奇思異想:如果那苦味的柏枝、高天的明霞要是也能充饑就好了,孩子們就不會挨餓了。杜甫的這點幻想,與他苦中作樂的詩歌壹樣,更讓人感到悲傷和同情。 就在這時,秦州南面的同谷縣(今甘肅成縣)有位叫什麽“佳主人”的家夥,不知出於什麽動機,來信邀杜甫到同谷。杜甫以為那裏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既可填無食之腹,又能省下棉衣服。於是就帶著壹家人,坐上馬車離開秦州,踏上更為艱險的南行之路。 車行第壹站到赤谷,從赤谷往南便進入險峻的山地,到處都是亂石堆積,只有兩條車轍可以勉強通過。山深風大,日落時分還沒有見到人煙,孩子已經餓得哭了起來。杜甫心急如焚,前面的村落還十分遙遠,依稀的炊煙遙不可及。直到這時,他才感到自己這樣冒冒失失地拖兒帶女上路真是太危險了。 接下來是過鐵堂峽,這裏的山峽險絕。杜甫在(《鐵堂峽》詩中描寫了鐵堂峽的真實面貌:山壁的顏色都是青黑,像精鐵凝聚而成,壹條羊腸山徑盤旋而入蒼穹,山頂上是長年的積雪。 此時,連車也不能坐了,壹家人膽戰心驚、神色慘淡地在峽谷中相互攙扶著壹步壹步地艱難行走。谷底長冰橫路,連馬骨都幾乎快被凍折,何況杜家又都是老弱病幼之人呢?杜甫的心情更加沮喪。 盡管如此,死裏逃生的壹家人最後總算是到了同谷。可是,那位寫信相邀的“佳主人”根本沒給杜甫提供任何生活援助,杜甫完全陷入了饑寒交迫的生活深淵之中。 為了孩子們不被餓死,杜甫只好拖著白頭亂發的贏弱之軀,去天寒日暮的山谷裏撿拾野生的橡子和栗子充饑。現實生活如此殘酷得折磨人,杜甫只有在荒野中放聲哀歌。 成為百姓壹員的杜甫盡管朋友很多,可那種寄人籬下的日子,讓這位平生素有宰相之誌的大丈夫豈能心安?迫於現實的無奈,杜甫只好拖著多病的身體,帶著壹家老小再次跋涉來到了成都。 在成都,靠朋友嚴武的資助,杜甫好不容易有了壹座草堂棲身—壹那間貌不驚人的草堂後來幾乎成了杜甫的代名詞。 草堂居住之初,詩人是寧靜安閑的。在戰亂之年,能得到這樣的棲身之所,且是在浣花溪畔,有流水相伴,杜甫已心滿意足。錦江風光像壹劑安慰劑,讓他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他和鄰居和睦相處,其樂融融。他可以去山莊訪訪隱士,到田裏收收芋頭和粟米,看看臺階上跳躍的小鳥覓食,在淺淺的秋水裏蕩蕩小舟,斜倚著柴門送友人踏著清清月色歸去。 我們欣喜地看到,詩人只要有暫時棲身之地,他就會給我們描繪出無限溫馨的畫卷,讓後人玩味不已,他的絕句四首後來就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詩歌經典,帶給後人無限的美與享受。此外,杜甫還在成都的這間草堂裏,寫下了大量憂國憂民的詩篇。 然而,平靜只是暫時的。 安史之亂雖然在公元763年結束了,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之勢,仍像滾下山的石頭壹樣不可挽回。叛亂剛除,內憂又至,全國普遍出現了軍閥割據或半割據的狀況。而且此時政治腐敗,官吏橫征暴斂有增無減。內憂外亂又加上外患——吐蕃進攻長安,迫使代宗又倉惶出逃。 杜甫居住的蜀中,屬天府之國,是軍家必爭之地——既是吐蕃進攻的壹個重點,也是最容易發生軍閥割據的地方。在嚴武兩次鎮蜀間隔期間,發生了壹場嚴重的軍事叛亂,杜甫被迫逃離成都,再次攜家流浪,來到了夔州。 杜甫在夔州住了不到兩年,卻搬了四次家,生活仍是極其艱苦。 兩年後,杜甫壹家從夔州返回成都。可他們剛安頓了幾天,杜甫的好友嚴武去世了,蜀中又發生大亂,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徹底失去了依靠。他只好帶領壹家老小,登上壹條小船,繼續他流浪逃難的生涯。 杜甫本想沿著長江東下出川,但因疾病和戰亂的雙重困阻,他們在此滯留很久。到他57歲時,杜甫壹家終於乘舟走出三峽,不過仍是在湖北湖南壹帶的水路上漂泊。兩年後,居無定所的杜甫,因貧病交加客死旅舟,結束了壹代詩聖淒涼漂泊的壹生。 壹個抱有“太平宰相”之誌的人,卻成為壹名失業者、壹個乞食者、壹個流浪者,杜甫的壹生是悲劇的壹生。然而,他在如此漂泊中仍未扔下手中的筆,我們今天讀到的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詩句,就是他在壹路漂泊中寫就的,說來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杜甫是用生命寫作的詩人,他的節奏是心跳的節奏,所以才能激起我們後代讀者的心動。 他的旋律是生命的旋律,讓後人可以在千年之後用他的詩來取暖,就像握住長者溫熱的手掌。 當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可以依在他的詩行裏汲取力量,就像依偎在師長的慈容裏得到安慰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