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是古體詩。五言古體絕句,也叫古體五絕。因為韻字是三聲字——午、土、苦,上聲七麌韻(二四句結尾字是韻字)。所以,壹定是古體詩無疑,壓仄聲韻的可以認為壹定是古體詩。
吟誦的時候不需要平長仄短,因為古體詩吟誦講究多變的節奏。節奏點不壹定在二四位置。吟誦古體詩的時候,我們需要把握的關鍵技巧是“入短韻長”——拖長韻字,短讀入聲字。
韻字是上聲字,其實不太容易拖長。有的老先生讀到上聲韻的時候聽起來特別短。因為上聲的特點是聲音上揚,高呼猛烈強。可見,李紳是要大聲疾呼的,告訴帝王千萬要了解老百姓的疾苦。
所以,課堂吟誦時可不可以讓孩子們誇張地表現上聲韻的上揚。如果老師想把本詩講成是節約糧食,我覺得也沒錯誤。那麽在“讀”詩的時候,壹定要用吟誦的方式,讓孩子們在上揚的聲音中感知強調。老師不要做這樣的總結,而是帶著孩子們感知,強調壹定要節約糧食。
本首詩歌的入聲字有:日、滴、粒。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吟誦到入聲字的時候可以故意地短促起來,甚至可以停頓。如果是分析的話,可以分析出許多內涵。但我建議帶著小朋友感知,比如如果能感知出太陽很毒辣,汗滴壹點點砸進了土地中,還有,每壹粒飯都值得尊重就太好了。
因為本首詩歌入聲字多,如果設計表演,節奏感就會很強,可以表演鋤禾的狀態,讀到“日”就擡頭看天,停頓壹下用手擦汗。讀到“滴”就低頭擦汗。讀到“粒粒”重壹些,做手捧狀,微笑展示手中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