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求壹篇關於西峰民俗的征文,以小學六年級的口吻寫的,大概400字左右就可以了,謝謝了!

求壹篇關於西峰民俗的征文,以小學六年級的口吻寫的,大概400字左右就可以了,謝謝了!

隴東民歌

慶陽習稱隴東,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慶陽文化長久占據著歷史的重要位置,在大西北、在中國的心臟多彩多輝。尤其是慶陽皮影、剪紙、隴繡、隴東道情和民歌被稱為慶陽“五絕”。其中,慶陽民歌是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生動地反映了黃土地勞動人民生活的藝術形式。慶陽民歌作為慶陽文化傳承的壹個重要紐帶,作為慶陽文化發展的壹張絢麗的靚麗名片,在現代慶陽文化傳承與發展中舉足輕重,意義深遠。

慶陽民歌歷史久遠,殷周時期,慶陽就產生了詠頌社會生活的詩歌。尤是早在周先祖開發北豳的時代,諸多歌謠就在民間傳唱,收錄在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豳風·七月》、《大雅·公劉》、《小雅·采薇》、《豳風·東山》等七首民歌,或表現勞動人民的苦樂,或抒發戍卒思鄉之情,或詠懷周先祖功德。

在歷史的長河中,隴東民歌層出不窮,燦若星辰。但是,古代流傳下來的隴東民歌很少,現在依然流傳的多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的作品。這壹時期中國社會激烈變革,促使隴東民歌迅速發展起來,並呈現出興旺的景象。尤其在20世紀20年代末,隴東山區成為革命老區,隴東民歌也揭開了最燦爛的壹頁,數以千計的紅色歌謠不僅在當地民間流傳甚廣,而且不少歌謠成了後來紅極壹時、唱遍神州的民歌,至今仍被廣泛傳唱。如《咱們的領袖毛澤東》、《十繡金匾》(《繡金匾》)、《邊區十唱》(《軍民大生產》)等。很多作家也在慶陽民歌中取材,提煉加工出不少優秀的文學作品。如李季的長詩《王貴與李香香》即取材於華池縣喬河、橋川壹帶流傳的壹曲信天遊。

慶陽民歌包括小調、信天遊、酒曲、勞動號子等多種形式,有獨唱、對唱、領唱、齊唱、說唱等不同表現方式。

還有慶陽民間也將各種不同內容和表現形式的民歌當作民謠傳頌,或者將民謠配樂歌唱,有時也又說又唱,且歌且舞,更顯民歌的靈活與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