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幼兒園大班案例分析樣例
情況描述:
午睡起床的音樂從耳邊傳來,這壹熟悉的音樂提醒著孩子們可以起床了。大家起身穿褲又疊被的,可是瑤瑤還在熟睡中。不壹會兒,午睡室中傳來陣陣的哭聲:“瑤瑤,妳怎麽了?做噩夢了嗎?”老師問。幾個孩子說是濤濤打了瑤瑤的頭,想叫她起床了。在安慰了瑤瑤以後,我告訴濤濤以後不能用這種方式來叫醒朋友,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引導,同時對他的心意進行了表揚。當孩子們吃完點心進行盥洗的時候,周子俊跑來對我說:“老師,濤濤他要打我*的。”剛等周子俊走開,亮亮過來也說:“老師,濤濤他要打我*,而且要用手擰我的*。”這時我走近濤濤的身邊,問:“濤濤,妳這樣的做法對嗎?為什麽總打別人?”他說:“我媽媽在家也經常這樣打我的呀!”他的話令我們大吃壹驚。隨即我對這個孩子進行了個別教育。
分析與反思:
1、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項勝喜歡用“打“的行為來表達和解決問題,他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正確的認識,以為自己的行為是對朋友友善的表現。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已經表現為攻擊性行為。那麽對於在家挨打的他,應該做些什麽呢?第壹要做的就是有正確立即的反應,比如說:“妳不可以打我!”“我不喜歡妳打我!”通過這些行動讓父母了解自己的感受,也讓挨打的自己學習自我表達,自我保護。然後想想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錯又錯在哪兒?同時對自己的行為要進行改正。
2、孩子的行為和家庭教育的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孩子的壹句話中,讓我了解到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由於孩子的頑皮,總會惹父母生氣。而對於農村的家長來說,濤濤父母自身的文化比較低,對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的認識不到位,缺少教育的理念,因此對於孩子的不聽話舉止對會用打罵的暴力行為,從而在孩子的幼小心靈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教育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也是家長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過程。要想讓孩子做到不以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表達感情,家長也必須檢點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平常也總習慣用“我要打妳!”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在這裏,家長不當的教養方式產生了事與願違的後果。
俗話說:“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幼兒正處於發展時期,各方面都還未定型,既容易養成好的習慣,也容易形成不良的習慣。幼兒最善於模仿,父母則是他們模仿的首要對象。他們總是喜歡模仿父母的壹些行為模式,以達到自我滿足。孩子身上不少習慣就是直接從父母那裏模仿來的。做父母的,應當註意自己日常的每壹句話,每壹個行動。因此,父母的行為習慣好壞與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作為家長應減少生活環境中可能導致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生因素。其次,孩子攻擊他人,是想通過這種方法達到自我表現的需要,這就需要父母和老師好好引導孩子,給他分析生活中的暴力行徑的壞處,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家長應註意與孩子的情感聯系,摒棄以暴制暴的教育,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其次,對孩子與同伴間的矛盾沖突,家長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犯錯,必須要求他道歉。
篇二幼兒園大班案例分析樣例
課堂是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教育形式,如何教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通過課堂這壹教育形式來完成的,那麽怎麽樣更好的利用這最常見的教育形式教育好我們的孩子,怎麽樣深入的走進課堂,走進孩子的心理是我們目前有待於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案例1:
教研活動:給我們壹個固定的題目語言《數小雞》,首先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集體討論出兩個教案,其次,由各個老師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案在自己班級實施教學。我選擇了教案壹:1、以圖片的形式,引導幼兒看圖說話,這壹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看圖說話的能力和語言的完整表達能力。2、我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進壹步理解兒歌的內容,因為遊戲是幼兒園小班孩子比較常見並且非常喜歡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3、我以情景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鞏固兒歌,情景表演正好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樣的壹節課下來,孩子不但很好的理解了兒歌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孩子輕松快樂。
案例2:
開放性評價課堂研討會:我們通過對給定的課程進行評價分析研討。(1)是大班語言活動《征友啟事》,這個活動主要是通過讓幼兒觀察這兩張《征友啟事》,讓他們理解這兩張《征友啟事》所表達的征友條件的不同。還有是讓幼兒通過故事,從而懂得與人交往時不能對別人要求太高的道理進行壹系列的提問、回答、討論等張開的教學活動。通過對教師問題的設置如(發現理解型提問、選擇判斷型提問、創造型的提問,記憶型的提問等)還有幼兒參與的情況,幼兒回答問題的次數來客觀的評價壹節課。(2)是中班泥工《杯子的暢想》,這壹活動是改變了原有的評課方式,從孩子的作品入手,來評價教師教的程度,看孩子能不能按照老師的提示來很好的在作品上表現出來,能表現呢,就說明老師的引導是對的,有效的。
案例3:
走進應彩雲:這個活動是通過教師現場寫教案,教師現場討論教案,分析教材,現場上課,有專家點評,再次討論上課。最後,再由應彩雲老師示範上這節課,進行對比討論。在詩歌課《春雨的聲音》中,我看到了年輕的董老師是抓住了四個知識點,在上課過程中也是按照四個要點平均的分配時間,最後,使得課堂進行的時間久,還有就是重點不突出。而應彩雲老師,是抓住了這四個知識點中的壹個以“聲音的節奏”為主幹,以春雨落在不同東西上發出的聲音為脈絡,以遊戲的形式來吸引孩子的目光,壹步壹步的進行到最後。孩子的興趣很高,教學的效果很好。
分析與反思:
1、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以孩子為主進行教學呢!我想,這是壹個引起我思考的問題,怎麽讓孩子能自主的學習呢!首先,在選材方面,選材是教育後洞中最重要的,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對孩子身心發展有幫助的內容。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改變原來的舊方法、舊觀念,要以孩子的主動學為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壹個引導者,起輔助作用。最後,在形式上,以孩子動手操作,和遊戲的形式為主,讓孩子在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在教師引導下在操作自己解決問題。
2、教育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古語說的好:“要給孩子壹杯水,自己要有壹桶水”。但是我覺得在現在這個知識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自己要有比壹桶多得多的水才能滿足孩子和好奇心,求知欲。所以說,作為壹名教師,註重自身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虛心學習。平時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這些都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篇三幼兒園大班案例分析樣例
案例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合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進入大班的最後壹個學期,為了使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們順利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老師通常會開展壹些幼小銜接的教育活動,給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經驗上的多方面準備。結合教師的了解,以及和家長交流中發現,大多數家長往往有以下幾種擔憂:有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動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時間觀念沒有緊迫感;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依戀性強自理能力差懶散的生活習慣無法適應相對緊張的小學生活,也有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等等。針對以上幾種現象,我在教學活動上嘗試跳出常規教學的框架,開展了“我上小學了”這壹主題活動,從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自我服務能力及學習習慣出發,為孩子能平穩過渡到小學創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促進這壹階段孩子的整體和諧發展。
案例描述與分析:
改進策略:遵循作息時間,培養幼兒時間觀念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發現經過了壹個寒假的孩子們由於假期生活的寬松,變得有些懶散和拖沓。很多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調整過來,變得愛睡懶覺。孩子的來園時間從7:30到9:30,參差不齊,這繚亂了幼兒的正常作息時間,也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學習,更不利於適應將來的小學生活。如何鼓勵孩子早起來園,積極參加晨間活動成為教師嘗試解決的問題之壹。
常規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很多教師會采取壹些激勵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過早上按時來園的孩子給予表揚和鼓勵,吸引孩子都能早起來園。但是這種靠精神激勵的做法往往難以達到長久的效果。沒過多久孩子們還是遵照自己的生活習慣,早到幼兒園的還是那批孩子們,而“小懶貓們”還是姍姍來遲,促使活動達不到老師預期的效果。
我們的新思路:
要改變“小懶貓們”的生活作息,僅僅憑借教師權威的發號施令,或是外界的簡單激勵都不夠,真正能產生影響的做法是使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從內心體驗到時間觀念,知道要遵循幼兒園作息時間表。通過開展的教學活動《我有壹個小鬧鐘》,讓孩子學會看懂時間,並將時間與圖片配對。如:早上8點入園,8點10分晨間活動,9點做操等,讓孩子漸漸了解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活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前壹階段是讓幼兒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待幼兒都能遵守作息時間表了以後,後壹階段我們與小學老師取得聯系,讓孩子通過調查,詢問等手段,向小學老師和小學生了解小學的作息時間,讓孩子預先知道小學的作息時間表。通過這壹活動,不僅讓孩子對小學的生活環境有了進壹步的了解,並對未來的小學生活有了充分的心裏準備,還在調查、詢問中增強了孩子的時間觀念,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